原標題:愛書人甘願埋葬自己靈魂的地方 | 王強談理想書房

▲ 點擊錄音聽王強談《讀書毀了我》

飽讀詩書的王強老師爲什麼說“讀書毀了我”?讀書對於一個人的精神生活和世界觀養成有怎樣的作用?

德國女作家克里斯塔·沃爾夫(Christa Wolf)在散文《讀者與作家》中談到:“在與書不斷接觸所產生的那些不易界定且極細微的作用有如下:書籍可以訓練心靈的功能;書籍可以令我們的感官變得敏銳;書籍喚醒讀者觀察的慾望;書籍能夠讓不斷閱讀者看到生活情境中的悲劇或喜劇。”

王強老師說這段話道出了“毀”字的精髓:“不僅我的過去一下子改變了,我的現在也不再相同,只剩下一件事還需要去完成,那就是將未來也犧牲掉……因爲沒有書,我不再是我。”

歡迎走進“嗜書癮君子”王強老師關於閱讀、人生故事的思考和洞見~(PS:文末彩蛋別錯過!)

本文轉載自 | 草鷺俱樂部

(ID:PurpleHeronClub)

書房的趣味

文|王強

藏書家葉靈鳳寫過一篇“書齋趣味”,述說他在枯寂的人生旅途中尋找精神安慰的體驗:“對於人間不能盡然忘懷的我,每當到無可奈何的時候,我便將自己深鎖在這間冷靜的書齋中,這間用自己的心血所築成的避難所,隨意抽下幾冊書攤在眼前,以遣排那些不能遣排的情緒……因爲攤開了每一冊書,我不僅能忘去了我自己,而且更能獲得了我自己。”

書房是愛書人身與心最後的庇護所。在這裏,愛書人沉睡的靈魂,深刻的個性,人的種種特徵被一架架書籍所喚醒、所提升。沒有書架的書房難以想象。沒有書的書架更加難以想象。

其實,書房真正的趣味歸根結底,全凝縮在那些安放着各色各樣典籍的神祕書架。書架是愛書人全部慾望與滿足的隱祕棲息地。書架纔是書房的靈魂。難怪書房不可輕易示人。

“苦雨齋”主人深得箇中奧祕:“因爲這是危險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一個人做文章,說好聽話,都並不難,只一看他所讀的書,至少便掂出一點斤兩來了。”恰恰是基於這一緣由,重構理想書房的要緊處,便在於重構書架上攝人心魄的一道道書的風景

《書架的故事》(The Book on the Bookshelf)的著者,美國杜克大學土木工程學及歷史教授亨利·佩特羅斯基(Henry Petroski)一天晚上兀自坐在書房裏讀書。猛然間,他抬起頭來以一種從未有過的眼光審視着眼前的書架。

結果,他驚異地發現,那些個實用的、製作簡單的書架背後,竟隱藏着一個個“奇特、神祕、引人入勝的故事”。他第一次果敢地把遭人歧視以至蔑視的普普通通的書架,從殘酷的歷史遺忘之中解救出來。

這是以愛書人的良知和科學家的敏銳共同完成的一次充滿文化趣味的發現:像書一樣,書架也正成爲我們文明的組成部分。書架對安置其中的書籍而言,不僅是彩色布幕,也是舞臺。既然如此,理想書房裏一個個舞臺上展露的風景越是獨特,由這些風景構成的書房的趣味才越顯淳厚。

▲ Thomas Gray

歷史小說家司各特(Walter Scott)的書架上除去大量的詩集,就是魔法師和鍊金術士的著作,剩下的全是軼聞趣事集。詩人格雷(Thomas Gray)的書架上擺放着他精心收藏的作品,收集之全令人難以置信:從小時候上學用過的課本,到最早的文學和繪畫的習作,再到他後來引以爲豪的研究之作。

散文大家赫茲裏特(W. Hazlitt)對莎士比亞和盧梭爛熟於胸,但他的書架上除了亨特(Leigh Hunt)的書外,別的什麼都沒有。約翰·班揚(John Bunyan)的書架上只有一部《聖經》,其餘全是他自己寫的待出售的作品。托馬斯·莫爾(Thomas More)藏書頗豐,但架上全被古希臘、拉丁作家佔據了。伊拉斯謨(Erasmus)多少有些嫉妒地說:除非去意大利爲的是旅行的樂趣,否則莫爾完全可以足不出戶。

▲ William Hazlitt

譯出《魯拜集》的菲茨傑拉德(E. Fitzgerald)更令人不可思議,他只把帶給他真正愉悅和樂趣的作家作品中那些讓他刻骨銘心的書頁撕扯下來,然後重新裝訂成冊,再次命名後纔將它們放回到他孤傲的書架之上。

他所傾心的卡萊爾的《過去與現在》(Past and Present)一經拆裝後,新書封面上的書名成了:《卡萊爾的僧侶》(Carlyle ’ s Monk)。獨特到令人難忘的地步。

▲ Bookshelves III, Herman Studios

還是再一次回到八道灣的“苦雨齋”。我想象中走進“几淨窗明”“清靜幽閒”的一明兩暗共三間藏書室正中明亮的那間屋子。除了一扇門,書房四周環列着一人多高的帶有玻璃門的書櫃。

櫃中的書擺放齊整,分類清晰。有中文,有日文,有英文,有希臘文。裝幀講究,種類繁多,有線裝,有洋裝。從野史筆記到鄉邦文獻,從動物生活到兩性關係,從原始文明到巫術宗教,從希臘神話到日本文學,從醫學史到道德變遷……

靄理士 26 冊著作仍然放射着犀利的思想光芒。英國勝家(Charles Singer)與日本富士川遊的醫學史仍然耐心等待着主人的光顧。由《金枝》的作者、大名鼎鼎的弗雷澤翻譯的阿波羅多洛斯(Apollodorus)的《書庫》(Bibliotheke)以其上乘的譯筆、詳賅的批註,連同那部絕版難覓的湯普生的《希臘鳥類名匯》,仍然帶着主人常常翻讀時留下的體溫……

▲ 王強的書房一角

我不由地想,這些書櫥裏的書應當是我理想書房理想收藏的基礎,然後應當添加上錢鍾書“容安館”那僅存在於他厚厚幾大冊札記中引用的西籍,還應當添加上從照片中見到的、季羨林書房裏極搶眼的那部硬紙套裝一百函的日本印《大正新修大藏經》,還應當……

理想書房還應當是愛書人甘願埋葬自己靈魂的地方。如愛默生所說的那樣,理想書房本應當這樣構成:“從所有文明國度裏精挑細選出那些最具智慧、最富機趣的人來陪伴你,然後再以最佳的秩序將這些選擇好的伴侶一一排列起來。”

對於愛書人而言,理想書房還應當是理想生活的同義語吧。

(本文摘自《讀書毀了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8年5月上市)

作者介紹

王 強

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新東方聯合創始人;北京大學英國語言文學學士,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牛津大學哈里斯·曼徹斯特學院基石院士。電影《中國合夥人》原型之一。王強是知名的愛書之人,持續地尋書、藏書、讀書、寫書,是他極大的人生樂趣。作爲資深西文書蠹,他對外文書的品鑑,啓發和引導了許多人。著有《讀書毀了我》《書蠹牛津消夏記》等。

新書分享會

在這個信息唾手可得、生活高速運轉的時代,閱讀對於人生到底有着怎樣的意義?你可以在這裏中尋找答案:《讀書毀了我》新書分享會邀請到了“跨界讀書人”、“嗜書癮君子”王強先生,帶着他豐富的人生故事和沉澱下的人生洞見,給我們分享他對於閱讀的看法,分享他尋書、看書、買書、藏書過程中的那些趣事。

《讀書毀了我》新書分享會(上海場 1)

活動時間:5 月 10 日 (週四)19:00 - 21:00

活動地點: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教三 115(上海市浦東新區紅楓路 699 號)

主辦方: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草鷺文化,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圖書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MBA 讀書會

《讀書毀了我》新書分享會(上海場 2)

活動時間:5 月 11 日 (週五)19:00 - 21:00

活動地點:陸家嘴讀書會(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城路 150 號陸家嘴圖書館 3 樓融書房)

主辦方: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文廣局)

《讀書毀了我》新書分享會(北京場)

活動時間:6 月 23 日 (週六)19:00 - 21:00

活動地點:北大光華阿里巴巴報告廳

主辦方:北大光華保利藝術與管理中心,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草鷺文化

報名方式:

《 21 世紀經濟報道》對話王強

創業公司只要能抓到本質,就不會經歷冬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