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和AI產生了愛情,有個嚴肅的問題——愛上AI算戀物癖嗎?

AI

其實這個問題在AI性愛機器人進入市場時就有過很多討論。從傳統意義上講,戀物癖的症狀在於性喚起的偏差,比如面對物品或某一身體部位才能感受到性喚起。可AI性愛機器人們並不在“偏差”的範圍之內。能否把心理和生理真正區分開來纔是個複雜的問題。就像電影《Her》演的一樣,由斯嘉麗·約翰遜配音的AI雖然只以語音的形式存在,但仍不妨礙男主角對她的愛從心理轉化成生理,以獨特的方式共度春宵。

如果人們依賴於AI給予的情感滿足,不願意再與真實的人類進行情感接觸,我們是否在人爲地製造戀物癖?當人類可以從AI身上獲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滿足,我們又是否應該去“糾正”和“治療”這種戀物癖?

而當AI越接近真實人類,就越容易誘發心理的陰暗面,也有可能演變成現實的違法行爲。雖然這一說法就和“小學生玩三天三夜LOL從草叢裏跳出來大喊德瑪西亞”一樣有些扯淡,但可能會因爲過渡沉迷於與AI交流,所以拒絕正常的社交,從而對心理造成影響。

AI機器人情感型AI將實現自我陪伴,有助於排解內心壓力,釋放情感。利大於弊!

情感型AI可以給殘疾人、心理疾病患者等等難以進行正常社交的羣體一些心靈上的慰藉。這類情感負擔過重的人羣,有時很難鼓起勇氣和其他人類進行交流,這時能夠感知他們情緒,不會批評他們並且不厭其煩的聆聽他們的情感型AI就可以發揮作用。特殊人羣可以藉此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甚至治療心理疾病。此前在美國就有一位身患自閉症的男童因爲經常和Siri交流,減輕了交流上的障礙。

這類主打情感陪伴、戀愛需求的AI機器人也能捕捉到更多人類真實情緒的流露。這方面數據的累積,對於AI、神經學、心理學等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多好處。

AI機器人

AI不僅僅只是冰冷的數據、代碼和鈔票,AI開發出來的產物是鮮活的、有情感交流的。或許也只有抱着這樣的心態,才能寫出真正有愛的代碼。技術是沒有對錯的,怎樣使用纔是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