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 陶望平)二十年前,南昌滿大街可以看到騎着自行車的市民;二十年後,騎車的市民還是不少,不過車子變成了電動車和共享單車。

在南昌市青山湖小區擺了23年修車攤的老李,見證了自行車修理行業的黃金期,也正體驗着難以爲繼的艱難現狀。

老李叫李時田,地地道道的南昌人,家住南昌市青山湖小區。江西網絡臺記者找到他時,李時田師傅正在攤位邊和兩三老友扯閒篇。

李時田和好友坐在一起扯閒篇(記者陶望平 攝)

“現在修車的人少,我纔有時間跟你聊聊。”李時田告訴江西網絡臺記者,他記得非常清楚,1995年5月10日,他第一天來這裏擺攤修車,那時候沒有電動車,基本上人人有一輛自行車,“我這修車忙到休不完,有些人就把車子放這裏,第二天來取。”

李時田提起以前就來了精神,剛出來修車那幾年生意好,每個月收入能有一千元,是一般上班族收入的好幾倍。

“那時候打氣1角錢、補胎1元錢,現在是打氣1元錢、補胎4元錢,相比之下,價格是當年的10倍和4倍。”李時田說,如今維修的單價翻了好多倍,但是每月的收入卻沒增長多少,一個月修車收入才兩千元左右,“就是掙口飯喫。”

“共享單車對我的生意衝擊很大,我只修自行車的話維持生計都難。”李時田說這話時嘆了口氣,沒想到會有共享單車這東西,現在,還有幾個人自己買自行車啊。

雖然生意少了,但李時田還是保持了和以往一樣的習慣,每天早上6點多鐘就出攤,傍晚天黑了才收攤。

李時田還向記者介紹起修車常用的工具:一字螺絲刀、十字螺絲刀、梅花螺絲刀、老虎鉗、扳手、榔頭、打氣筒、膠水……

李時田的修車工具(記者陶望平 攝)

“自行車常見的故障就是破胎、前後輪軸承磨損、中軸磨損、剎車失靈。”李時田說,自行車破胎的話,把內胎拆下來,放到裝滿水的桶裏轉一兩圈,哪裏冒泡就表明哪裏破了。找到破胎的地方,用抹布擦乾,然後拿銼刀銼,一番打磨之後,上膠水,待膠水乾了之後粘貼上膠皮,破胎就修好了。

由於自行車修理的活計越來越少,李時田只好新增了電動車維修、出售舊自行車、代叫開鎖等“閒雜”業務。

就在記者採訪之際,一位市民推着一輛電動車來到老李的修車攤。“昨天裝的剎車,估計是沒裝好,騎不動。”

李時田在修車(記者陶望平 攝)

李時田仔細檢查後,判定電動車的剎車裝置偏右一側,很快,通過加墊片借位的方法修好了。顧客遞給老李8元維修費,高興地騎着車子走了。

李時田在專注地修車(記者陶望平 攝)

李時田一隻手趴在地上,檢修電動車。(記者陶望平 攝)

“我沒帶過徒弟,沒人願幹自行車修理這行。”李時田的眼神裏流露出一絲落寞。不過,作爲老南昌人,他還願意再幹個幾年,“只要還有人要修自行車,我就不會丟掉這門老手藝,雖然錢賺的少了,但能給大家提供方便,我還是很開心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