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胃肠道反应是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在临床上,我们往往重点去关注患者化疗后有没有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而忽视了便秘的发生。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实际上,便秘也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研究表明,在晚期肿瘤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78%,而在接受细胞毒性药物化疗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16%,且其中5%表现为重度便秘。严重便秘患者往往会出现腹胀和阵发性的腹痛,粪便干结可造成肛裂和痔疮,肠道粪块堆积可影响化疗药物的吸收。

便秘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比如肠梗阻,梗阻的粪便导致肠道管腔内局部压力增高,管壁缺血,诱发粘膜坏死、疼痛、出血和和穿孔,最终导致肿瘤患者化疗减量、延迟甚至停滞,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其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

化疗相关性便秘(CIC)病因及发生机制

2011年,Farzana D.等的一项研究发现,57%的儿童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了便秘,并且大部分患者和家属认为便秘严重影响到了其日常生活。而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长春新碱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是发生化疗后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

人们认为,化疗相关性便秘的发生于药物对肠道神经末梢的影响密切相关。胃肠道受自身的肠道神经系统以及外来的交感、副交感神经纤维和传入感觉神经元共同支配,这些神经系统共同影响着肠道的运动和排便,而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都会成为便秘发生的潜在因素。

Mc Quade等的针对5氟尿嘧啶对小鼠作用的研究发现,肠道肌层神经元的缺失导致了胃肠道转运的延迟及结肠收缩的抑制。同样,针对的小鼠的其他两项研究亦发现,奥沙利铂与顺铂应用后的肠道神经元的缺失与结肠运动的减少及胃肠道转运时间的延长明显相关。

以儿童肿瘤化疗常用药物长春新碱为例,长春碱类药物的神经毒性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到肠道的平滑肌。这些影响使肠道蠕动明显减少,导致排便频率明显下降。粪便长时间在肠道内积存,其水分吸收增多,从而形成干结的粪块。

化疗相关性便秘的分级

便秘的毒性分级

化疗相关性便秘的治疗

1. 一般性治疗:增加体育运动、多饮水,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改善排便环境,避免摄入导致便秘的药物。

2.药物治疗:主要为泻药,包括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及润滑性泻药。

我们应该意识到,约有高达80-90%的轻症CIC被忽视,而其中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严重便秘,并继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从现在起,重视CIC,早发现,早干预,将其对血液肿瘤患者的危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Mcquade R M, Stojanovska V, Abalo R, et al. Chemotherapy-Induced Constipation and Diarrhea: Pathophysiology, Current and Emerging Treatments[J].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16, 7(4).

2. Pashankar F D, Season J H, Mcnamara J, et al. Acute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receiving chemotherapy for cancer.[J]. Journal of Pediatric Hematology/oncology, 2011, 33(7):e300.

3. Cope D G.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 and constipation.[J].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01, 36(4):695.

4. Mcquade R M, Stojanovska V, Donald E, et al.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and enteric neurotoxicity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anticancer chemotherapeutic agent 5‐fluorouracil[J]. Neurogastroenterology & Motility, 2016, 28(12):1861-187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