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橫掃猛龍,出乎意料,但回顧整個系列賽,細思之下,還是能發現騎士隊在陣容配置方面對於猛龍天生的剋制性。

騎士“爆冷”猛龍背後的原因:陣容的天生剋制性與一些隨機因素

1.樂福空間型5號位的戰略價值遠勝瓦蘭的戰術價值。

當騎士隊擺上“一皇四射”、樂福站5的小球陣容時,猛龍隊瓦蘭站5的常規陣容就顯得非常尷尬。防守端,樂福牽制於外線,瓦蘭被迫遠離護框區域,在伊巴卡整個系列賽協防狀態低迷的情況下,猛龍隊的禁區對於騎士而言,那自然是一馬平川。

進攻端,儘管瓦蘭可以利用自己的低位單打能力製造大量有效的得分機會--這個系列賽,瓦蘭場均16.3分12.3個籃板遠高於其首輪對陣奇才以及常規賽的表現,但這種低位慢節奏的死鑿硬懟在快節奏的比賽中,始終無法打出可觀的產量。所以,瓦蘭固然有低位進攻的戰術價值,能起到關鍵的懲罰作用,但在空間的戰略價值上卻遠遠低於樂福。

而具體到戰術定位上來,瓦蘭的功能性就略顯單一了。由於三分球的投射始終沒有達到量產級別(與騎士隊整個系列賽場均只能投進0.3個三分球),並且缺乏機動性與靈活性,這讓他在充當高位擋拆掩護人的時候,戰術豐富性大大減少--在大部分攻防回合中,你幾乎只能看到瓦藍在3-6英尺之間的小拋投或者小勾手。沒有順下攻框的爆發力,也沒有外拆之後的中遠距離回應。

而防守端,由於瓦蘭的護框歷來爲人所詬病,所以在猛龍第一道防線被勒布朗-詹姆斯用極強的進攻能力輕鬆突破之後,猛龍的後續輪轉補位自然也遭遇了大麻煩。

可以說,從樂福與瓦蘭對位第一個回合的開始,比賽的主動權就已經被騎士緊緊地攥在了手裏。整個系列賽,無論凱西教練怎麼調整,也始終無法解決騎士隊樂福站5的牽制威脅問題。

2.多點突刺是對陣奇才時致勝的關鍵,但在騎士面前卻行不通,反成弱勢。

凱西教練不是沒有做過陣容上的調整。爲了應付騎士隊的小球陣容,他撤下過瓦藍,擺過範弗裏特的三後衛陣容,也擺過邁爾斯站4的小球陣容。無奈的是,攻防兩端反而愈發地陷入困境之中。

進攻端,多持球手,多點突刺的能力成爲對陣奇才時致勝的關鍵,但在騎士隊常年收縮籃下,漏弱側三分的防守策略之下,卻難以打開局面,多場比賽裏,這些持球手均被冠以“半吊子射手”的名號。

而一旦猛龍的小球陣容無法在火力上與騎士隊旗鼓相當,那麼面對騎士擺出的大個子陣容--甚至是上TT、樂福以及格林的三高陣容,籃板劣勢則進一步被放大。

至於防守端,凱西主動求小的策略也被騎士隊剛好針對了個正着。科沃爾與樂福抑或JR與樂福,往往在弱側一個簡單的無球交叉掩護之後,便會形成輕鬆而愜意的錯位機會。整個系列賽,樂福通過這個戰術完全找回了狀態,場均20.5分11.5個籃板,在三分球場均命中不過1.5個的情況下,樂福抓住了大部分籃下錯位大打小的機會,展現了森林狼時期無球端的掩護與空切技能,一度讓人懷念那位明尼蘇達時期的“籃下巨無霸”!

當然,抓住猛龍小個陣容,拼命死懟的人不僅僅是樂福一個,還有勒布朗等一衆球員。根據NBA官網的數據顯示,整個系列賽,勒布朗針對過洛瑞,其中有3個回合是一對一單挑,3投3中--你一定對G1勒布朗後仰扳平比分殺進加時的那記後撤步翻身跳投記憶猶新吧!當然,由於勒布朗的後仰確實太厲害,加之今年季後賽開賽以來,手感一直處於爆炸狀態,在與猛龍的系列賽中,勒布朗倒沒那麼刻意追求過錯位——打雙槍的回合數明顯要遠小於打奧拉迪波與科裏森。

3.在超級巨星與關鍵球上的剋制。

之前就講過,猛龍是一支戰略性球隊,而騎士則是一支賭博性球隊。猛龍唯一的勝機,就是在進入關鍵時刻之前,打垮騎士隊。如果沒有大比分的領先,那麼一旦進入最終的決勝階段,勒布朗必將會出來收掉比賽。這是毫無疑問地一點,看看他本賽季常規賽外加季後賽,多少關鍵球以及絕殺球來着吧……

當然,除了以上天然存在的剋制性外,猛龍整個系列賽的掙扎還賴於一些隨機因素。

  • 你難以想象,騎士隊中那些首輪低迷的射手,竟會在次輪大放異彩。如傑夫-格林、JR-史密斯,在首輪往往被賽迪斯-楊、特納們放空,但是在次輪,卻因爲不算賴的三分手感牽制了猛龍的協防位球員

  • 首輪比賽,騎士隊幾乎是靠着詹姆斯的一己之力,通過以點帶面式的突分型打法扛着球隊前進。但在次輪,騎士竟然在不經意間,將無球戰術玩的天花亂墜--比如科沃爾與樂福的無球掩護二人轉、關於科沃爾的“繞圈戰術”以及關於樂福的“卷切戰術”

  • 猛龍隊堪稱全聯盟最厲害的板凳五人組,在次輪沒有打出多少深度優勢來。贏下奇才,猛龍的板凳手們立下了奇功,但在對陣騎士的比賽中,這套純替補陣容的效率卻非常一般,百回合的淨效率值只有3.6分,遠遠低於對陣奇才時的淨效率值48.6分。這裏面固然有騎士隊防守策略針對的原因,但也與球員本身的狀態息息相關。在替補們無法打出高效得分的時候,內線替補雙塔--波爾特爾與西亞卡姆則會因功能的單一性,顯得尤爲雞肋。

【寫球評的三少爺】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