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caozsay

來源: caoz的夢囈(ID:caozsay)

知識星球上本來說了一句,印象裏我沒蹭過羅永浩的熱點吧,可能印象也不一定準,不過今天確實要蹭一把。談談歷史吧,李世民說的吧,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說吧,最開始,大家聊天在哪裏呢?一部分是在基於telnet的bbs裏,比如水木清華bbs,當年用netterm登陸。此外是新聞組服務,news group,現在年輕人沒聽說過,一種可以通過郵件客戶端訪問的論壇服務。還有一種是IRC服務,可以理解爲基於頻道的聊天室雛形。 社交網絡最開始,是以這種形式存在的。

以上三種,指的是服務和協議,不是公司和產品,基於這樣的服務和協議,有很多bbs,比如校園網,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bbs,很多news group,也有很多irc節點和頻道,特別是一些技術極客們,有不少技術交流的irc節點。但普遍並不存在公司運營,也沒有商業化的運營視角。

一個叫做ICQ的軟件在北美崛起,點對點通訊,udp協議。ICQ的來源是,“I seek u”的諧音,這個產品深受大衆喜愛,成爲當時的一個現象級產品,當然,國內互聯網立即出現了山寨版本,OICQ,可能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個名字了。

但OICQ並不是唯一的山寨版本,當時還有什麼PICQ,TICQ等等,但後來只有OICQ活了下來,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用戶過百萬的時候,只有OICQ的技術架構還能撐得住擴展用戶;第二個原因,大家都不賺錢,但畢竟OICQ找到錢了,別人實在燒不起服務器費用了,而且那時候沒人知道這玩意未來這麼值錢。

那個年代,服務器死貴,帶寬死貴,社交用戶價值,行業共識基本爲0。

後來ICQ發律師函告OICQ侵權,再往後OICQ更名爲QQ,而ICQ呢,被賣給美國在線後就每況愈下,最後銷聲匿跡了。

第一批先烈,各種新聞組,各種IRC聊天室。各種民間自發的BBS,被時代和新技術碾壓。

第二批先烈,ICQ及各版本山寨ICQ,除了QQ。

之後國內興起了同學錄熱潮,chinaren是一個,當時還有5460,是諧音“我思念你”。chinaren的故事,舊文提過 見證人人的衰落,講一句活該 不贅述,5460有一度也是很火的,然後也沒有然後了。

第三批先烈,pc時代的校友錄,同學錄產品。

有一段時間是聊天室的熱潮,那時候網絡環境一般,所以語音聊天室非常火,當年的聊聊,愛聊,都是日訪問量百萬級別的,什麼年代呢,15年前啊,那時候網民纔多少啊。當時還有個碧海銀沙,上個世紀的老站,地方電信的網站,結果非常接地氣,一直跟着潮流上,碧聊有段時間也是特別火,不過現在沒有了。

話說,聊聊和愛聊現在還活着呢。

語音聊天之後隔了幾年,網絡環境好了,視頻聊天也火起來了。那時候網絡監管沒現在這麼嚴,於是裸聊特別多,北京有一點官方背景的e話通,老司機們都知道的。此外,本地聊天室很多,網易,騰訊都有同城聊天,但基本上都存在大量賣淫的廣告在裏面,後來監管起來了,所有同城聊天都完了,e話通這種擦邊球的也都完了,基本上同城聊天,視頻聊天全停。所以今天如果你說視頻聊天,視頻羣聊概念多先進,我告訴你們,十年前就被政府幹過一輪了。

第四批先烈,各種視頻聊天室,同城聊天室,死於涉黃及監管,碧海銀沙,E話通,網易同城等等。

聊天平臺全網封禁,對某些產品來說反而是機會,9158秀場模式,學習韓國的風格,結果異軍崛起,沒有對手了,9158當時的利潤也是非常高的,後來香港上市了。

其實各種聊天室崛起的同時,即時通訊的大戰也開始了,網易推出了泡泡,搜狐推出了搜Q,雅虎有messager,而QQ因爲收入壓力,有段時間使用短信付費註冊,給了一款叫uc的通訊軟件機會,不是後來的uc瀏覽器,那時候uc量起的超猛的。新浪見勢頭不錯,立即收購用來對付騰訊,那時候中國互聯網的老大是新浪,BAT都還進不了第一梯隊。 結果騰訊立即改回免費開放註冊,並且吸收了uc的一些新特性,進行了系統升級,很快,uc就沒市場了。

當時還有很多第三方的平臺,有些可以連通使用不同的即時通訊工具,有個開源即時通訊協議叫做jabber,那時候我還研究過,以爲應該有機會出現羣雄割據的場景,然而並沒有。

對QQ壓力最大的,是MSN Messager,當時到什麼程度呢,上海MSN的用戶規模據信已經超過了QQ,至少在寫字樓裏是穩穩的遠超。北上廣深白領職場普遍交換的是MSN信息,不是QQ信息,當時我跟百度的產品經理說要用QQ啊,有的人還覺得,現在不都用MSN了麼,只有小孩子才用QQ啊,騰訊當時推出了企業QQ對抗,但相當時間內,在評論家們看來,MSN的用戶纔是有價值的,QQ的用戶都是無價值的。

在騰訊拼命想提升用戶檔次的時候,MSN卻越搞越low,最後也不知道換了多麼傻逼的負責人,硬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的感覺。

還有一個讓QQ壓力很大的,是珊瑚蟲QQ,其實是外掛版本的QQ,當時做了兩件事情,一個是去除qq廣告,一個是顯示對方ip和地址,這個功能是剛需,當然有暴露隱私的問題,但確實很多人希望知道和自己聊天的人在哪個城市。當時珊瑚蟲qq地址庫我都用過,因爲很多是網友自發更新提交的,有些能精確到某某大學的某某宿舍樓。最高峯的時候,貌似有差不多一半甚至更多的qq用戶是使用珊瑚蟲QQ作爲客戶端的。

後來騰訊悍然動用法律武器,幹掉了珊瑚蟲QQ,。

幹掉珊瑚蟲QQ的行動,在若干年後,產生了另一個作用,就是嚇阻了彩虹QQ,稍後展開這個話題。

對QQ壓力最小的,是百度推出的baiduhi,當時百度攜上市之威,國內互聯網市值最高企業,李彥宏榮登首富,結果這產品出來,不聲不響,我猜很多讀者都不知道百度出過即時通訊產品,不過話說,baiduhi的度熊表情包我超喜歡的。

第五批先烈,各大巨頭推出和收購的即時通訊產品,如網易泡泡,搜狐搜q,新浪uc,雅虎messager,微軟MSN messager,baiduhi。以及外掛QQ珊瑚蟲。

交友是互聯網一個早期核心的訴求,我在大學的時候組隊參與互聯網大賽,就和同學開發了一個網絡交友的系統,用現在觀點看,超簡陋的,而且安全設計啥都沒有,但那是1997年啊!

互聯網早期交友平臺有friendstr.com,是那種純粹的寫資料,找朋友的類型,而且還需要用戶付費才能搜索和溝通。後來myspace.com提供給用戶更多的個性裝扮和個性主頁,結果一下子火了。

qq其實早期也可以說是一個交友平臺,但他們沒想到,在這個領域 ,遇到了一個邪門的對手,51.com。

51.com的出現,說來跟我也多少有點關係,龐升東在北京從陳鵬手裏購買51.com域名的時候,我是見證人之一,一起喫了碗麪。當時他們聊的好像還是分類信息和電子郵局。

龐在拿到51.com後,找我買了一套統計代碼,推出了一統免費網站統計,很快到了同類服務市場第一,不過對他來說,最有價值的是看到了很多網站的真實流量數據,這時候他發現有一個社交論壇,用戶粘性高的令人髮指,活躍度高的嚇人,他就找到了站長,說服了站長把網站賣給他,並擔任這個公司的首席產品官,並把這個社區直接遷移到了51.com。

我在百度做數據分析的時候,51.com對我也是一個契機,當時百度投資總監跑來問我,說她看到技術部門給的數據,51.com流量很高,是真實的麼,我說這個數據太單薄了,看不出來,不過我可以找源日誌來分析一下,藉着這麼一個訴求,我找百度運維團隊要來很多百度的數據源數據,自己寫腳本分析,並基於此建立了百度的互聯網情報分析平臺,分析51.com流量是最初的目標藉口。不看不知道,還是相當震驚的,51當時在三四線城市幾乎是無敵的存在,據說很多網吧裏刷51的比聊qq的還多。當時的日活用戶在中國互聯網排在20名左右,而pageview則高達第四名,前三分別是騰訊(Qzone網頁流量驚人),百度,新浪。

那51是怎麼崛起的呢?它解決了一個超級剛需,就是聊天目標用戶真實性的判別,當時qq很多空間照片美女,都是明星圖片,根本不是本人,甚至是摳腳大漢,51最早搞了這麼一個事情,視頻在線認證。認證過的保證照片頭像是本人。這麼一個點就引爆了真實的交友訴求,話說當時還沒有美圖秀秀。

51那時候還搞了一個彩虹QQ,迅速彌補了珊瑚蟲QQ的空缺,成爲最主流的第三方外掛QQ,結果再度遭到騰訊的打壓,當時龐想決戰,乾脆自己搞服務端自己做即時通訊,服務器都買好了,上千臺服務器上架了,準備總決戰,對決QQ,投資人不幹,說不要懟騰訊,時代過去了。結果這個項目就下線了,當時站長圈子裏51的全新二手服務器轉賣,上架後沒用過的直接就當二手服務器賣了,相當一段時間到處都是這個消息。

後來51就有點迷失了,覺得myspace牛逼就學myspace,看到facebook牛逼就學facebook,然後被騰訊一鍋燴了。

不過51堅持的時間還長一點,默多克收購myspace後,鄧文迪跑來中國,拉人搞起了myspace的中文網站,聚友網。和其他所有國際巨頭一樣,在中國,水土不服,沒什麼建樹,出局。

其實第六批先烈是,純交友平臺,空間型交友平臺,myspace,聚友,以及早期的51.com。

對了,當時在百度做數據分析還發現一個很妖的交友網站,知己網,一度在google adsense上長期大量投放,剛查了一下,現在還活着呢,悶聲發財,什麼套路,你猜?

實際上51到現在都沒死,只是轉型成了遊戲公司,但我願意把51社交夢想的出局定義在第七批,以開心網爲代表的社交網絡,在騰訊的對決種全面潰敗。

這種分析文章太多了,不多說了,列個清單,搜狐白社會,開心網,山寨開心網,51.com,人人網,海內網,甚至包括騰訊自己的朋友網,你們聽說過朋友網麼?曾經用戶活躍度也是相當高的。

這段故事我更清楚,因爲當時我們也算是出局者之一吧,facebook的崛起,開心網的火爆,社交遊戲的風靡,我當時在4399也是跟進的了,作爲經濟適用架構師,大概我們的研發和運營成本是同行的,1/5有沒有?我估計是沒有的,我們就拿了Discuz的Uchome改的,不過魔改的比較狠,當時我去找Discuz交流,本來是希望得到他們技術支持,後來感覺變成給他們講課去了,我跟他們說你們的系統到活躍用戶多少的時候,哪裏哪裏會出現問題,哪個字段哪個結構性能瓶頸比較嚴重,當時所有使用uchome的平臺裏,我們不但是用戶規模和日活躍用戶最大的,而且,貌似比第二名大一個數量級。discuz官方自己也想不到他們平臺可以撐得住這麼大的日活躍用戶。

不信?給你們一個證據,百度指數搜索4399開心農場,對比開心農場,選擇pc記錄,一直往前拉,你會看到,在某段時間,4399開心農場的指數超越開心農場,當時僅僅4399開心農場的日活躍用戶就已經突破百萬。整個4399遊戲社交平臺的日活躍用戶我記得高峯是過200萬的,但怎樣呢,qq農場上線之後,無論開心網,人人網,51.com,不是我說誰,所有在座的,沒一個能打的。斷崖式下跌,我是領教過的。

當然,後來4399專注做自己兒童遊戲交流區,還能維持一定的用戶活躍基礎,但試圖挑戰社交網絡的雄心,是不再有了。

最有意思的,社交遊戲熱潮退卻後,連騰訊用於阻擊人人網和開心網的朋友網,後來也銷聲匿跡了。

第七批先烈,學習Facebook的社交網絡在騰訊的轉型下全滅,包括但不止於搜狐白社會,人人網,51.com後續版本,開心網,山寨開心網,海內網,以及騰訊自己的朋友網等等。

一個連帶犧牲者,熱潮過後,uchome沒有迎來預期的爆發,discuz平臺的價值和光環不再,從此似乎不再有激動人心的產品出現。

後來無祕火過一段時間,我也去拜訪過,相當有意思的創業者,有段時間匿名社交很火,然後因爲各種問題,監管也開始對此動手,就基本銷聲匿跡了。據說現在還有,但應該不復當年之風。

此外,雷軍的米聊,被微信秒殺。阿里的來往,網易的易信,無人倖免。

第八批先烈,以無祕爲代表的一批匿名社交產品。以及移動時代的先烈,米聊,來往,易信以及一大堆我不記得名字的類似產品。

很多東西記不全,有些記憶可能會錯亂,也可能漏掉很多,比如,一度重金招聘又轟轟烈烈裁員的我友網,這種曇花一現的都懶得提了。(意外網站居然還在)

再摘一篇舊文

談談創業這點事(9) 

這裏提到社交是個單邊啓動的項目,需要一定的用戶密度才能持續下去。

最近看到三家公司同時殺入社交網絡,然後網上各種點評,怎麼說呢,文明用語我就不多說了,反正越是不懂行的人越敢扯就是了。

其實有人說社交和通訊是騰訊的禁區,還真不是。

原生態創業者,及社交想象力 人家一直在微信上搞社交,現在還活得好好的,估值越來越高。

陌陌不也挺成功的,9158,當然,你可以認爲9158不算社交。

聊聊不還活着呢麼,美拍不也一直都在,還有最近突然爆火的音遇。以及十多年來悶聲發財的知己網。

貼吧還活着吧,天涯我懶得吐槽。其他垂直社區一大堆,比如鐵血軍事,愛卡汽車這樣的,不過移動時代都在轉型是真的。

美國facebook一家獨大,也沒擋住snapchat,instagram也只能收購,不要說還有tinder,國內山寨的探探好像也還活着對不對。

社交網絡的不同玩法,不同形態,很多人試過了,很多先烈的故事,也許我講的不夠好,但是我希望後來者,稍微尊重一下行業,尊重一下用戶,不要覺得,我只要有影響力,有媒體推波助瀾,然後喊出反壟斷的口號,就是一坨屎,也能塞給用戶。

當年51,當年開心網,當年人人網,日活2000萬級別的產品,在pc時代的日活2000萬,跟移動時代概念可不同,移動時代你是一直在網上,pc時代你還是有上網和不上網的區別的。做到如此影響力,如此用戶規模和活躍度的產品,到現在說完了就完了。多想想爲什麼,多想想自己憑什麼能贏。

另外,監管體系這些年的力度和覆蓋面比當年不知道強了多少倍,如果還想打擦邊球,別說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

最後,現在國內誰的用戶規模和活躍度可以和微信比呢?移動QQ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