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西方對俄羅斯進行了軍火禁運,對俄羅斯的影響不小,但是影響遠沒的西方所期待的那麼大,而且形勢正在發生變化。曾經有傳說俄羅斯航空工業被坑慘了,軍機生產受到巨大的影響,如今事實卻證明:誰說俄航空工業被坑慘了?

一年交付56架軍機,全球排名前三,僅比中國少一點,仍杯水車薪

統計表

俄羅斯的航空工業生產規模確實受到過西方制裁的影響也是一定的,從統計數據情況來說,俄軍接收的新戰機數量在2014年時,達到一個高峯期,達到了101架,隨後就開始逐步下降,到了2017年,進入了谷底,僅生產了49架,到了2018年,產量止跌反彈,一年內,俄航空工業交付了本國軍方56架作戰飛機,如果考慮到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包括中國的蘇35合同,那麼實際生產規模在全球排名前三,僅比中國少一點。

一年交付56架軍機,全球排名前三,僅比中國少一點,仍杯水車薪

蘇30

西方試圖通過禁運迫使俄羅斯屈服,實際效果卻發揮了反作用,俄羅斯現在已經出現了走出困境的樣子,尤其是在軍工生產上已經開始真正走向了全面的增長,而不是消弱,可以說,西方的制裁正在被克服掉,只是西方怕丟面子不敢承認了。

一年交付56架軍機,全球排名前三,僅比中國少一點,仍杯水車薪

大型機生產線

如果細研究一下,也許情況變化更大,所列的表格數據僅僅是俄軍的年度接收量,2014年的高峯,實際含有大量的水分,其中的蘇35達到24架,其實大多數爲早已生產出來,只因沒能通過驗收的新機。2015年,交付了90架也許纔算俄軍機生產的能力體現,別看其後的下降幅度不小,考慮出口的話,實際產量下降並不多,2017年在80架左右,2018年繼續上升。

一年交付56架軍機,全球排名前三,僅比中國少一點,仍杯水車薪

雅克130

從統計表格反應的情況看。俄羅斯在2009年以後,纔開始真正的大規模生產飛機,在此前之前,幾乎是沒有生產的,2008年時,俄軍接收僅1架,2013年以前的交付量都處於很低的水平上,其中2009年的交付達到39架的原因,主要爲阿爾及利亞退貨的米格29,一共爲34架,實際爲俄軍生產的僅5架。2014年,俄軍機生產纔算全面啓動,制裁在2016年才顯現出來,但是整體生產規模依然遠大到制裁之前的水平。

一年交付56架軍機,全球排名前三,僅比中國少一點,仍杯水車薪

生產線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俄羅斯航空工業的生產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對於俄羅斯空軍來說,仍是杯水車薪。不管怎麼說,俄羅斯空軍都保持着世界第二的地位,規模上非常大,由於多年的航空工業生產低迷,造成更新換代節奏亂了,如今超過一半以上的現役戰機,都是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生產的。

新生產的戰機僅一小部分,也就意味着,俄空軍在未來的數年內將面臨着巨大規模的換裝工作。這也就很好理解爲什麼俄羅斯會訂購米格35,由於換裝壓力大,不得不通過生產一款便宜的飛機增加產量。

一年交付56架軍機,全球排名前三,僅比中國少一點,仍杯水車薪

蘇57

當然了,俄羅斯目前的問題並非不可以克服,實際已經克服了不少困難,目前來說,只是缺少資金,依然任重而道遠,但是問題已經不再是西方制裁了,而是自已如何提升產能的問題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