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爭奪戰”正在逐漸清晰。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裁定,駁回了駁回了泰國天絲強制清算中國紅牛的申請,“不予受理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英特生物製藥控股有限公司對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的強制清算申請。”

兩天前,中國紅牛與泰國華彬、英特生物的股東資格確認糾紛案,也在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開庭。經過近4個小時庭審,法庭將擇日宣判。

5月31日早盤,紅牛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奧瑞金(002701.SZ)一改連月來的下跌趨勢,上漲1.36%。

清算申請被駁 紅牛搶奪戰漸明:奧瑞金躺槍多年或迎轉機

奧瑞金“躺槍”

紅牛商標之爭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包裝巨頭奧瑞金。

作爲被紅牛一手“養大”的上市公司,奧瑞金每年一半以上的營收都是中國紅牛貢獻,其主要爲紅牛生產飲料罐等外包裝,從1995年紅牛進入中國開始,奧瑞金和紅牛一路相伴,後者一直是奧瑞金的核心客戶。

2012年2月10日,奧瑞金還曾與中國紅牛簽訂長達10年期的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提到“紅牛應優先向公司採購飲料罐,並儘量保持採購量每年均有一定比例的增長,公司應優先爲紅牛提供配套產能,優先保證紅牛的用罐需求。”

然而近年來,隨着中國紅牛股權紛爭日趨白熱化,奧瑞金屢遭“躺槍”,紅牛佔公司應收比重連年下滑,奧瑞金的業績水平也遭受“重創”。

2016年-2018年,奧瑞金對中國紅牛分別實現銷售收入49.75億元、43.82億元、48.32億元,佔年度銷售總額的65.47%、59.68%、59.10%,逐年下降。

同期,奧瑞金財務數據也受到影響,2016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75.99億元、73.42億元和81.75億元,連年上升。而淨利潤卻分別爲11.54億元、7.04億元、2.25億元,尤其是因爲2018年對中糧包裝(00906.HK)計提5億元減值,近兩年淨利潤分別下滑了38.98%和67.98%。

期間,奧瑞金還因爲“商標爭奪戰”中的紅牛提供外包裝服務,被紅牛商標持有者泰國天絲起訴,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3050萬元。

在2018年的年報中,奧瑞金直言不諱地指出,“核心客戶處於複雜法律糾紛解決過程中,重要節點的風吹草動不時觸動資本市場敏感的神經”。

此言論中包含了大量的“無奈”,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奧瑞金與紅牛的“深度捆綁”。

隨着中國紅牛和境外分歧方之間關於中國功能飲料市場的爭奪日漸清晰,奧瑞金或有望走出“陰霾”。

多起訴訟進入審理程序

據瞭解,除了上文提到的“強制清算申請被駁回”、“股東資格確認糾紛案”外,近日境內的法院已經啓動了中國紅牛與境外分歧方之間的多個訴訟,相關案件正密集地進入審理程序。

有媒體報道稱,2019年初,中國紅牛在深圳法院起訴泰國天絲、泰紅牛、中國食品工業公司、深圳中浩股份,要求對多方1995年簽訂的建立合營公司的憲章性文本,即《(50年)協議書》進行確認並履行義務。

日前,泰天絲、泰紅牛提出管轄權異議,5月13日,該異議被受案法院駁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