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陶汉林|面对未知的挑战,可不可以不勇敢?

赛季之初的9月,山东队完成了股权变更,球队资方从高速集团变成了西王集团。新老板上任之后烧的第一把大火就是拿下了旧秩序中的球队教练凯撒。

三年时间,凯撒在山东队执教成绩并不算差,最后一个赛季甚至险些将球队带进了总决赛。但在这高光时刻背后,是极具争议性的个人口碑。

在下课的消息公布之后,舆论有不少击节之声。很多人认为凯撒的离开,是福不是祸,山东队“天亮了”。在一片叫好声之中,陶汉林是个异类。在山东赛季出征仪式当天,他特地发文感谢凯撒。

“今天是新东家西王集团给球队开壮行会的日子,也是凯撒教练今天离开济南的日子,一切都是那么的巧合。无论怎样变化,我都会在球场上做好我自己,感谢凯撒教练三个赛季的教导和赏识,没有他就没有我现在的样子和成绩,凯撒教练就像我的父亲一样,感恩,相处三年的美好时光,感恩您包容我的一切,再会,我篮球场上的父亲。”

这种大尺度的感恩措辞和他一贯的形象并不相符。不管外界如何恶评凯撒,在陶汉林心中,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这番言论也收获了一众网友的称赞。

一如郭德纲说:“天下人都说这人不好,但他对你好,你就得认人家好。”

陶汉林认凯撒的好。

陶汉林敢说别人不敢说的事,这种特质和标签在之前我的感受并不深。

我和陶汉林认识,是很多年以前的事。当年是他刚进国奥没多久,我跟队采访,机缘巧合,赛后抓住了陶汉林。那会正好是我刚尝试跑一线,看谁都面生,陶汉林成为了我第一个独自做专访的球员。

在酒店的大厅里我们聊的效果不错,时间也比较长,结束的时候错过了酒店的晚餐,我们两个人就一起出去吃了一顿小龙虾,一来二去,熟络了起来。

当时陶汉林给我的印象是,不善言辞,有着典型山东人的敦厚。

但这可能并不是他全部的标签。或者说,这只是我印象中的标签。

在后来篮球生涯过程中,陶汉林经历了一些挫折,也有过不少的非议,无论是球迷还是媒体中间,对于他的评价,各有褒贬。

这很正常,每一个球员都有多面的自己,在不同场合所展示的,只是彼时彼刻的那个他。

陶汉林对于外界的评价,自己看的很开。

“不管外界说的怎么样,归根结底还是得在场上把活干好。本职工作做不好,说什么都是无用的。”

之后,在很多次大赛中经常碰到陶汉林,见面只是寒暄,很少再做专访,直到这一次全明星赛,又是一个机缘巧合,我们又坐在了一起。

对话陶汉林|面对未知的挑战,可不可以不勇敢?

这个时候的陶汉林,已经是在山东队效力了10年的球员,一个职业联赛的老将了。彼时的他,呈现出来的状态和当年我们初次交谈时,有着太多的不同。

在采访之前,我没想到会聊出我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次访谈,我们聊的时间很长。但让我比较意外的两个核心话题,一个是关于山东队,一个是关于北京队。这两个是在这一年和他最密切相关的两支球队。

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他的诉说欲很强,大部分时候,我们更像一个倾听者的角色。

关于山东队,陶汉林的开场就很让人意外。作为山东队的老将,他的开场给球队泼了一盆冷水。

“我觉得这几年,外界对山东期望值太高了,太高估山东队了。无论丁彦雨航在不在,山东队都不具备争冠实力。尤其今年小丁又不在,我们少了一个得分点。前十几轮,我们一直保持在前八,一些该赢的球也赢下来了。七八九这几个名次和山东队实力比较匹配的。之后莫泰因为脚腕有伤,需要休息两到三周的时间。外援在球队中作用比较大,少了他,内线少了一个主要得分点,对山东队影响非常大。就像一个奔跑的人,突然崴了脚,或者受了伤,这是一个致命打击。后来古德洛克也受伤了,赛季报销。后来我开玩笑的说,进入山东队9年以来第一次感觉到球队和八一一样,打全华班。”

在如今的联赛竞争格局中,山东队确实不具备争冠的实力。因为去年险些杀进决赛,而且赛后有媒体认为阻碍山东质变的因素是主教练。执教能力的瓶颈也成为山东队的上限天花板。所以当凯撒下课之后,外界对于山东队的新赛季期待非常高。而作为局内人的陶汉林却给出了完全让人意外的结论。

他给山东队的定位就是季后赛队伍,即使有小丁在,也不具备争夺总冠军的实力。

在如今球员面对记者时“场面话”张口就来的环境之下,陶汉林这种回答,无异于是媒体所喜欢的,但是这种“放炮”,也可能会给他带来不少的麻烦。

和多年前相比,现在的陶汉林依然算不上舌灿莲花,但敢“说”了。

在陶汉林之前,我们采的是晓川。晓川知道我们接下来约了陶汉林之后,开玩笑说:“你们得好好问一问,他为什么不来北京队?待遇给的那么好最后还是留在了山东,理由是不想离开家,济南离北京高铁一个半小时,比我回唐山都快。如果这个赛季他能来,北京队的成绩绝对再上了一个档次,他没来太可惜了。”

关于过去这个夏天和北京队的签约谈判,确实也是我们关心的话题。之前据我得到的消息,陶汉林和北京队已经谈到了要落笔签字的地步,一念之差,陶汉林还是选择了留在山东。

做了决定之后,陶汉林还特地发了一条微博,但是他并没有提北京队,为了怕给北京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转会市场比较透明。之前我发微博了,也担心该不该提北京队,后来首钢队领导跟我说,可以提,加上了更好,这样至少说明我们为了你努力了。”

几个月过去了,这事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个中缘由和过程,陶汉林的回答,在我听来,非常坦诚。

“这个夏天我和山东队9年合同到期了,人生中第一次面临转会选择。而且我现在27岁,是生涯中最应该出成绩的时候,这个时候北京队联系了,很早就抛了橄榄枝。上个赛季结束,我去国家队报到,北京队管理层找到我希望我加盟。当时我内心是很拒绝的。首先我比较恋家,对家庭看的比较重。我出生在济南,长在济南,从来没离开父母。如果没有太大诱惑,我不会离开家。”

“山东是我的家,我想和山东队续约。当时高速领导问我诉求,我开了自己的条件。你知道国企手续比较繁琐,机制僵硬,一等再等。大约两个月时间,期间北京队领导秦晓雯又多次联系我,给我开出了丰厚的条件,给出的薪资也比山东队高,但是高也没有高到为了这些钱背井离乡的地步。所以当时我直白的告诉秦总,我不想离开家。我这个人比较恋家,挺没出息的。”

第一次接触失败之后,北京队没有放弃对陶汉林的引进。首钢管理层之后又多次和陶汉林沟通,不断提高待遇,同时教练组也加入到游说团队中,打消他关于体系融入的顾虑。

“我也跟秦总前前后后谈了三四次,他们很有诚意也非常职业。我跟秦总说,我这个人可能有些小毛病,不太能适应雅尼斯教练的体系。后来秦总专门请雅尼斯教练和我面谈,打消了我的一些顾虑,还把我待遇上浮了一些。第二次见面我确实心动了一些。我没有再拒绝首钢队的理由了,加之山东队续约不太顺利,父母也非常支持我(去北京)。说实话,我已经准备打包收拾行李,去北京队了。这时突然山东队股权变更,换东家了。新老板西王又找我,谈合同的问题,问我有什么要求。当时我考虑去北京和山东是完全两种生活,去北京待遇更好但压力和挑战更大。山东队虽然离总冠军更远一些,不过山东新东家很重视我,答应了我一些新条件,比如把合同年限延长,我就想着打到三十多岁就直接在山东队退役,比较有保障。”

关于和北京队的前前后后,陶汉林说了十多分钟,他的话语中,你能反复听到关于“薪资”,“待遇”以及“恋家”这些字眼。他毫不避讳自己在家庭和收入之间的思想斗争过程。

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没有太大的诱惑,我不会离开家。”北京队给的年薪和综合待遇,最终也没有高到可以彻底摧毁他心理防线的地步。

钱,是任何球员在转会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关键因素,在这一点上陶汉林很坦诚。

另外一点,陶汉林也表达了在山东和在北京的不同压力和挑战,虽然他没有非常明确的去说这事,但话里话外能听出来,留在山东,是一个相对舒适的选择。

没有人喜欢找“虐”,也不是所有人都发自内心的想去挑战那些未知的风险。

陶汉林这么选,我能够理解。面对媒体,他也能相对真诚的去表达自己内心的这个想法,这才是最难得的地方。

不掩饰自己对“钱”的追求,以及对于未知风险的“不勇敢”,这是大多数人的真实的底色,只不过有些人不敢公开承认和面对而已。

有时候敢直面自己的畏惧,恰恰是另一种勇敢。

对话陶汉林|面对未知的挑战,可不可以不勇敢?

按照陶汉林的职业规划,他已经做好了在山东打到退役的准备。职业生涯从家乡球队开始,最后依然能在熟悉地方完成退役,这对于一个球员来说是幸运的。

未来脱下球衣,他理想的归宿依然是不会离开篮球,他想去像他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大学的体育老师,把他职业球员的技能和经验带到大学体育,教授给下一代。

进入职业联赛10年,陶汉林没有成为一个流量球星,受关注度并不高,即使是到了全明星,话题也很少。于他而言,聚光灯下不是他所要追求的。能从事自己热爱的项目,并且以此为业,收获颇丰,这些才是最实实在在的东西。当然,在这10年,他个人也因为篮球而改变了很多。

联赛像是一个小社会,浸淫的时间久了,人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

这种改变,是他个人的成长,我们无法或者说没有资格去评价他的这种成长和变化。我们只是做为一个记录者,跟随着这些球员们一起,讲述他们的故事。

至于故事结尾,作为观众的你是鼓掌,叹息,无语还是戏谑调侃,甚至咒骂,那是看客们的自由。

仅此而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