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從文筆、情懷、內涵、意義來說都極佳,稱得上千古名篇。

短短的一篇文章,出現了太多名句。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初讀滕王閣序會讓人感覺到很驚豔,會被那些飛揚肆意的詞藻給折服,但是如果多讀幾遍就會發現浮華背後是落寞和淒涼,這句話就是如此。蔣勳評價這句話是“對仗用到了極致”。

“窮且亦堅,不墜青雲之志”:身處貧窮之境卻應更加堅韌,不能失去了凌雲的志氣。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其實是詩人感慨時光飛逝,自己生不逢時,孤獨奮鬥的悲壯情懷。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我地位卑微,只是一個書生。這句話讀來幾乎叫人落淚。

然而滕王的身份,老師一般很少講,這是爲什麼呢?

上學時爲何老師只讓背誦《滕王閣序》,沒說“滕王”是誰?

滕王閣其實就是因滕王李元嬰而得名的。李元嬰何許人?他是唐高祖李淵最小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的親弟弟。653年,李元嬰做洪州都督時,在贛江邊建樓閣,以自己封號命名,叫滕王閣。675年,洪州牧閻伯嶼在滕王閣宴飲羣僚,王勃正好路過,也參加了此次宴會。王勃即席作《滕三閣序》,成爲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也因此成爲千古名閣。

歷史上滕王閣先後共重建了29次之多,現在的滕王閣是根據梁思成繪製的草圖於1989年建成的。

上學時爲何老師只讓背誦《滕王閣序》,沒說“滕王”是誰?

驕奢淫逸、品行不端

史書上記載李元嬰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正因爲如此,李世民對他不加防備,還封他爲滕王,他也因此過了一段逍遙日子。

然而,唐太宗駕崩之後,唐高宗李治繼位,他對這位皇叔的行爲很看不慣。一次,唐高宗對王公貴族們給予恩賜,賞給各位親王綵綢 500 匹,卻只賞給滕王兩車麻繩,說:“滕王錢帛已很多了,不需要賞賜,兩車麻繩就讓他做穿錢的繩子吧!”

不久,唐高宗找了個理由把李元嬰貶到南昌做都督。李元嬰依舊帶着一班幕僚及歌伎終日尋歡作樂,還在贛江左岸的丘岡之上建了一座樓閣,此樓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滕王閣。

唐高宗得知修建閣樓之事後勃然大怒,下旨立馬拆除滕王閣,並削去李元嬰的封地,將他再貶滁州。

不過正是因爲愚蠢,武則天反而在位時沒有對滕王動手。

上學時爲何老師只讓背誦《滕王閣序》,沒說“滕王”是誰?

李元嬰

李元嬰的地位在唐朝歷史中是頗爲特殊的,他生性喜遊樂,驕縱失度,非議甚多。在多事的初唐,滕王能保首領以終,經歷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代也算是一個奇蹟。

後來也有史家認爲,滕王這些行爲都是他在皇位爭奪漩渦中採取的“韜晦之計”,使人們認爲他對皇權不感興趣,從而躲過了李世民、李治對他的注意,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