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殷商時期到清代:據考古發現的材料介紹,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時期,崑崙山出產的玉石已經傳入中原。春秋戰國以後,和田玉逐漸成爲歷代帝王和王公貴族使用的主要玉料,多數爲採集的子料。到元代開始採取山料,到清代以後山料的產量就已經大大超過了子料

羊脂白玉自古以來人們極爲重視,是玉中極品,非常珍貴。它不但象徵着"仁、義、智、勇、潔"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徵着"美好、高貴、吉祥、溫柔、安謐"的世俗情感

在古代,帝王將相纔有資格佩上等白玉。考古事實已經證實,很多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璽是專用白玉玉料。很多各地博物館的館藏的珍品中,莫不把白玉玉料雕琢而成的歷代文物奉爲"國寶",例如出土的西漢"皇后之璽"就是利用晶瑩無瑕的羊脂白子玉琢成

四川的丁女士,手中一件羊脂白玉鐲,是和田界的傳奇,玉質細膩,堪稱孤品,專家估價高達3000萬!!

每次這樣的極品出現都會引起不小的轟動,按照目前的和田玉籽料市場情況,想要看到這樣的料子,真的只能去博物館裏。在高端籽料日漸稀缺的今天,這樣的料子尤爲珍貴!

當今玩玉的人很多都喜歡和羊脂玉,然而人們在追羊脂玉的同時,卻忽視了很多問題,籽料不像山料,山料未知開採的有很多,而且產地很多,但和田籽料僅僅產自河道里,我們都知道如今的河道已經被翻了個底朝天,近20年,幾十萬採玉人、幾千臺挖掘機、千萬家玉商,近乎瘋狂的開採之後,現在的情況是,一遍一遍的尋找那些“漏網之魚”,但能發現的越來越少,很多時候找到一顆垃圾籽料都是驚喜。如果你去新疆和田的市場就會發現,新出的料子,好料子真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一些不好的垃圾料

雖然現在早已經禁採,但好料難求已經是事實,有些和田玉買家提着裝滿現金的皮箱到挖玉點看玉,卻大部分都是無功而返。而且在籽料帶來了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水土流失和風沙等一系列環境問題,這些都是留給我們的問題,從資源上說,即使不禁採,現在的開採地能挖出來的也很少了!從價格上來說快速上漲是必然的

2007年10月新疆和田玉禁採令,大型機械全部從河牀中撤出,當地政府自此也開始實施各種禁採措施。和田政府聯合十大職能部門展開了“禁止亂採濫挖專項行動”,對無序採挖現象進行了一系列整頓。和田市政府爲了治理玉石濫採亂挖現象,甚至派出直升機進行巡視。據報道,僅抓獲非法採挖玉石機械近200臺

而且07年的禁採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8年、2009年,玉龍喀什河幾近恢復了平靜,最起碼沒有了大型機械震耳的轟鳴聲。

2011年8月政府再次下令,並對和田玉源頭龍喀什河實行百分百關閉,百分百禁止採挖玉石,無論是挖掘還是人力採玉一律禁止。

在2014年新疆和田地區又實施了比以前更加嚴格的玉石禁採令。而限採政策的收緊,使得真正的新疆和田玉籽料新採挖數量已經幾乎降至爲零。

所謂黃金有價玉物價,此等渾然天成之佳做,更是萬金難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