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着力“三農”又愛新興創業,揭開“大麥理財”真面貌

今天小編要講的是,一家業務模式比較特別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大麥理財。

他們的特別之處呢,在於除了可以給用戶提供常規的車貸資產、個人普惠借款產品以外,主要提供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企業直融等多種理財產品。

先劃重點,供應鏈產品。

要知道,縱觀整個業內,可以做供應鏈金融的平臺並不多。這並非是平臺們對這一塊業務不大感興趣,對車貸一類的業務更感興趣的問題。事實上,供應鏈金融產品相對來說風險也更可控一些。

但想做供應鏈金融,門檻可不低。

首先,平臺至少需要擁有一個雄厚的股東背景,其次要擁有多年的產業鏈積累,並掌握大量核心企業資源;此外,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所以,簡單地來說,能夠做供應鏈金融的平臺必定是來頭不小,且具有豐富產業經驗的。

大麥理財便是這樣一家平臺。

它同時具有國資和上市公司參股背景,正式上線於2014年10月12日。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大麥理財就在2016年年初完成C輪融資,可見成長速度之快及資本認可度之高。

C輪融資方爲一家從事林業產業一體化經營的上市公司——四川升達集團。據公開資料顯示,該集團根植於林業產業領域,名列四川省工業企業納稅500強、成都市工業企業50強之一,是林業產業領域的龍頭。

基於此股東背景,大麥理財在業內率先採用“供應鏈+P2B”模式,並早早就瞄準“三農市場”。

02

不得不說的是,“三農市場”確實是一片新藍海。

因爲對於農民來說,想獲得融資實在太困難了——一是融資渠道太過單一,絕大多數農民只能從銀行處獲得貸款,而銀行方面往往對借款人的要求較高,農民無法達到相應的資質及要求。而且在農村地區,銀行覆蓋率低,很多地區缺乏最基礎的金融服務。有數據顯示,中國僅約有27%的農民可以從正規渠道獲得貸款,40%的人羣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由此可見,“三農金融”缺口巨大,而市場同樣廣闊。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16年《“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也顯示,自2014年起,我國三農金融缺口超過了3萬億,2015年我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的規模爲125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3200億。

而互聯網金融依託於互聯網低成本、高效率、跨越地域等特點,正好可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三農金融”的空白。因此,近幾年裏,可以看到很多平臺包括互聯網、金融巨頭們都紛紛殺入其中,如螞蟻金服,又如京東金融。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年會上,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更是將深耕農村金融提至今年京東金融的六大戰略之一。

03

大麥理財也是其中的一員大將。而且,它走得比其他平臺都還要早得多。

早在2016年12月份時,大麥理財便正式發佈“麥田三農項目”,這是其經過爲期一年多在農村供應鏈金融領域探索和嘗試後終於摸索出一套創新模式。據介紹,該模式爲“互聯網金融+農業產業鏈龍頭企業+上下游供貨商+基層農戶”,還款閉合、安全性高。

據大麥理財CEO劉超介紹,在大麥理財的“麥田三農項目”的設計中,注重每一個環節的可持續性和安全性,利用農業產業鏈龍頭企業的信譽和還款保障,爲農業生產注入金融支持,從而保證了農業生產鏈條的持續供應,再投資再生產,不誤農時,收益有保障。同時,對於大麥理財前端投資者而言,“三農項目”的收益可觀,完整的供應鏈條和多重還款保障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投資安全性,爲用戶帶來了更加安全、放心的投資。

小編注意到,該產品預期年化收益也不低,可達11%,在供應鏈金融產品中也算是高的了。

04

除了專注於“三農金融”,大麥理財的另一大着力點在於科技領域。

在劉超看來,新興創業企業的“過橋”領域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這個市場目前尚未覺醒。

劉超給小編簡單地算了一筆賬:2015年,拿到創業的A輪融資的企業 846 家。按照平均每家1000萬的融資規模算,總資金量爲 84.6 億。假設每家都有100萬的過橋貸款需求,這一市場的資金需求爲 8.4 億 ,而這個資金缺口期往往在1~3個月期間。

對於這個方興未艾市場,大麥理財平臺選擇的方式是與iTalk強強聯手(iTalk是一家致力於推廣最新的技術和產品的交流平臺。平臺上匯聚了大量有前景、有潛力的創業公司,iTalk也可通過本身對創業公司行業的專業的研究、分析、預測,推薦大量投資回報率高、前景廣闊的創業公司資源),共同爲A輪前後創業公司提供過橋貸款,爲投資機構和急需資金髮展壯大的創業公司之間搭起一座橋樑。

據悉,目前該項目名爲“百億天使計劃項目”,百億級別的資金切入,所佔領的市場空間可期,這也可謂是大麥理財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又一次大膽創新。

05

值得注意的是,大麥理財在創新的嗅覺上不僅限於業務及產品模式上,同樣也體現到了風控上。

小編看到,作爲一家背景雄厚,團隊專家的平臺,大麥理財原本就有一套非常嚴格的風控體系。

而如今,大麥理財又祭出新招,進一步強化該風控體系,並同時着手佈局金融科技。

據瞭解,大麥理財目前已經聯合中科院上海計算機所成立成立科技金融實驗室,建立大數據風控體系,並特聘中科院計算所上海分所所長孔華威先生擔任大麥理財金融實驗室榮譽顧問、金融實驗室主任,主要提供提供項目諮詢、項目開展等專業技術服務。

“大數據是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對互聯網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以大數據爲基礎、互聯網爲媒介,通過對大數據進行歸類和分析來進行風險控制,將科技融於互聯網金融,是爲了給用戶打造一個更加安全、精準、快捷的理財環境。”劉超表示,大麥理財科技金融實驗室的出發點正是看到了金融+科技的力量,金融科技所帶來的成本和效率能有效降低平臺的服務成本,有利於推動普惠金融的實施。因此,希望通過金融與科技相融合,提高大麥理財平臺的風控水平,爲用戶營造一個更安全、可持續的健康投資環境。

06

“大麥理財作爲一家安全運營3年的互金平臺,從平臺成立至今一直嚴守風控關,注重項目來源,項目經過層層篩選與把關。2016年互聯網金融行業被納入監管以來,大麥理財積極調整平臺產品結構,上線銀行存管,用實際行動擁抱監管,提高金融安全防範措施。”劉超表示。

小編也注意到,2017年6月29日,大麥理財與江西銀行的存管系統已正式上線。據悉,江西銀行對存管平臺的准入門檻高,風控嚴格。較爲看重平臺背景、平臺運營的時間、風控實力,另外江西銀行還會對平臺業務種類有一定要求。而大麥理財之所以能夠通過江西銀行的層層審覈順利簽約並上線,除了平臺具有國資、上市公司參股的背景之外,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大麥理財平臺自2014年上線以來一直安全運營,從未出現過壞賬或逾期的情況,安全快捷的投資體驗在投資者之間也形成了較好口碑形象。

“未來五年,金融業在改革過程中將更爲注重對風險的防範,尤其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在新的金融生態環境之下,金融與科技的結合對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尤其是在互金行業面臨轉型與改革的風口,平臺想要突出重圍,就必須要打造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劉超說。

據其透露,以金融科技爲驅動力,優化實業形態、將實體企業與線上平臺緊密聯繫起來,堅持以實業爲導向是大麥理財未來的發展方向。

“大麥理財在未來的發展中將立足於互聯網金融生態,在致力於爲個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基礎上打通投資、借款、消費三者之間的壁壘,鏈接工廠與終端,打通消費與投資。未來,投資用戶在大麥理財既可以投資理財產品,也可以根據用戶投資額度提供相應的借款服務,同時投資用戶也可以通過大麥理財APP直接在線上線下購買商品,將投資、借款、消費融於一體,有效簡化用戶的投資消費步驟,爲用戶提供更加優質、實惠、便捷的多元化投資、消費服務。”

那麼,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