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肺結節要不要切?46歲的王女士做了一道選擇題

體檢查出肺磨玻璃結節,直徑約8毫米,是惡性還是良性?切還是不切?在杭州經商的46歲王女士,最近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一道選擇題。

如今正值體檢季,選擇肺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的人越來越多,2毫米以上肺結節的檢出率也越來越高。門診中,市一醫院心胸外科胡潤磊副主任醫師說,像王女士這樣的隨訪患者很多,她的經歷可以供不少患者參考。

體檢查出肺結節後隨訪一年

直徑8毫米,隨訪一年來,結節大小也沒有什麼變化,但在王女士心理,這卻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

“1年前,我做了一次常規體檢,胸部CT顯示我的右上肺有個‘磨玻璃樣’結節。隨後幾次定期複查,結節並沒有縮小。”王女士說,今年體檢又做了CT,結節倒是沒變大,但結節裏的實性成分有增多趨勢。

王女士諮詢過一些專家,有的建議手術切除,有的建議隨訪,她一時拿不定主意,於是找到胡潤磊副主任醫師求助。

胡醫師仔細分析了王女士的病情後發現,這顆結節位於右上肺尖段,直徑約8毫米,隨訪過程中,結節實性成分有增多的趨勢,微浸潤癌的可能性較大,建議手術切除。

“不過這顆結節的位置偏深,普通的楔形切除很困難,如果切除肺葉,對肺功能的損傷又很大。”胡醫師決定爲王女士做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她的右上肺尖段。

手術過程很順利,術中快速冰凍提示:王女士的結節正是微浸潤腺癌,與術前判斷完全一致。術後病理提示淋巴結陰性,王女士患的是早期肺癌,術後無需放化療,定期複查即可。得到這樣的結果,王女士如釋重負。

部分實性磨玻璃結節須重視

隨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健康體檢,尤其是低劑量螺旋CT檢查的普及,連直徑2毫米左右的結節都能發現,因此肺結節的檢出率很高。

當看到體檢報告上“發現肺部結節陰影,腫瘤不能排除,建議隨訪”的字樣時,很多人都會驚慌失措,茶飯不思,甚至失眠。但也有些人不以爲然,對體檢報告中的“定期複查”置若罔聞,等出現肺部症狀後再來就醫,往往已錯過最佳的手術時機。

如何正確對待肺部結節?胡醫師提醒,遇到肺結節,不要忽視,也不必驚慌,一定要找專科醫生及時就診。

“通常,肺內直徑小於3釐米的圓形或類圓形病竈被稱爲結節,直徑小於1釐米的稱爲小結節。肺小結節根據內部的密度不同,可以分爲純磨玻璃結節、部分實性磨玻璃結節和純實性結節。”胡醫師說,在這三類結節中,惡性比例分別約佔20%、65%、8%。磨玻璃結節可能是普通炎症、真菌感染、腺瘤樣不典型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潤癌、浸潤性癌。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實性磨玻璃結節癌變的機會較高,必須引起重視,特別是實性成分大於50%的結節,提示肺癌的可能性極大。

對於淺表性的肺部結節,手術切除方式爲肺楔形切除,而較深的結節則以切除肺葉居多。這種手術要切除整個肺葉,肺功能損失多,手術後恢復慢,生活質量也差。

“肺段是比肺葉更小的肺單位,一般肺葉是由2到5個肺段組成,對於深部的肺小結節,切除肺段更科學,能最大程度保留肺組織及肺功能。”胡醫師說,許多人害怕手術,可以選擇胸腔鏡微創手術,它是治療肺部小結節、早期肺癌的主要方法。

(杭州日報 記者 柴悅穎 通訊員 張穎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