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的痕量信號可能在1萬億年內消失

  雖然未來的天文學家可能因更先進的技術以及對物理學更深入的瞭解受益,但殘留下來的大爆炸證據最後遺蹟對他們來說可能成爲“廢物”。

  研究人員表示,大爆炸的痕量信號可能在1萬億年內消失。實際上,到那個時候,我們的銀河系將與它的鄰居仙女座相撞,最後孕育出銀河仙女星系。

  天文學家能夠觀測到130多億年前的星系,它們在宇宙誕生後幾百萬年形成。此外,他們同樣研究所謂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光線,由大爆炸形成,現在仍存在於宇宙中。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將隨着時間推移逐漸退卻

  在遙遠的未來,這些線索不可能被地球上或者附近天體上的科學家觀測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將隨着時間推移逐漸退卻,在伸展到一定程度後,輻射中的光粒子——光子將擁有比可見宇宙更長的波長。

  由於宇宙不斷膨脹,我們當前能夠觀測到的古代星系將進一步遠離地球,導致未來的科學家無法觀測到。太陽和其他很多恆星將燃燒殆盡,我們附近的宇宙區域也將比現在更爲空曠。

暗能量則影響着宇宙加速膨脹的機制

  但未來天文學家並非一點希望也沒有,因爲他們可以利用從銀河仙女星系飛出的所謂的極高速恆星研究大爆炸。這些恆星將成爲公元1萬億年我們所在星系的天文學家能夠觀測到的最遠光源。

  提到宇宙膨脹就不得不提到暗能量。巴斯克地區大學理論物理系研究人員森德拉認爲,根據過去的觀測,我們發現宇宙中大約有5%是由普通物質組成,即我們看到的星系、恆星等,還有22%爲暗物質。

  我們知道暗物質的存在是因爲它可以通過引力影響普通的物質,剩餘的73%則是暗能量,這就是說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據了宇宙中絕大部分的質能,而暗能量則影響着宇宙加速膨脹的機制。

宇宙膨脹速度就會被物質引力所減慢

  如果不存在暗能量,宇宙膨脹速度就會被物質引力所減慢,而暗能量是通過何種方式導致宇宙加速膨脹還不得而知,對此,研究人員森德拉進行了研究。

  本項研究始於暗能量可能是動態ΛCDM模型假說,這是目前最廣泛的大爆炸宇宙學模型,也被稱爲Λ-冷暗物質模型,其通過宇宙學常數來解釋宇宙加速膨脹。但是,有些觀測現象無法用這個模型來解釋,我們所尋找的動態暗能量會隨着時間產生變化。

  根據森德拉的計算,這些數據都符合動態的暗能量,而具體的結果仍需要進一步的考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