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該人士坦言,這套分類標準從名稱上的確會產生歧義,主要是因爲“幹垃圾”和“溼垃圾”,但該標準已經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中得到明確,且從上海世博會沿用至今,短期內調整比較困難,只能通過各種宣傳引導措施,讓市民瞭解溼垃圾和幹垃圾的“別名”——易腐(堆肥)垃圾和其他(焚燒)垃圾,減少原本字面意思對正確分類投放的“干擾”。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些市民仍靠看字面意思來“猜”分類,反映出上海生活垃圾分類的規則還不夠深入人心。

最近,關於“糉葉是什麼垃圾”的話題引發市民關注。來自管理部門的解釋顯示,儘管糉葉符合上海溼垃圾的定義,但因爲目前不適合作爲溼垃圾進行處置,所以是幹垃圾。

這一結論經

報道後,多數市民表示理解。也有一些市民提出了建議。比如:管理部門可以制定詳細的垃圾分類名錄,進一步明確那些容易混淆分類的垃圾如何分,並解釋這樣分類的原因。

也有市民提出,如果監管部門認定糉葉不是溼垃圾,那是否要重新定義溼垃圾?否則,按照“容易腐爛的生物質廢棄物”這一定義,絕大多數市民會把糉葉當作溼垃圾。

更有人建議重新調整現有的垃圾分類標準,用更直白的分類名稱,便於市民理解,比如,幹垃圾叫“可焚燒垃圾”,溼垃圾叫“可堆肥垃圾”,這樣就不會把溼的溼紙巾誤認爲是溼垃圾,因爲溼紙巾堆不了肥。

糉葉是幹垃圾引發熱議:溼的未必是溼垃圾 那“溼垃圾”名字能否改一下

分類名稱能否更易理解?

通過近期對30位路人的街訪,記者發現,受訪者對上海生活垃圾的分類規則和知識仍不夠熟悉。尤其容易混淆的是幹垃圾和溼垃圾,至少有一半受訪者是以“字面意思”即含水量多少來判斷一種垃圾是乾的還是溼的。

不少市民覺得上海現在“四分類”的分類名稱有“誘導性”,尤其是幹垃圾和溼垃圾,大多數人看到後的第一反應就是以幹、溼來區分幹垃圾和溼垃圾。

糉葉是幹垃圾引發熱議:溼的未必是溼垃圾 那“溼垃圾”名字能否改一下

如果沒有舉例,僅憑幹垃圾和溼垃圾的字面意思,很多人會把一次性尿布、大骨作爲溼垃圾,把香菇幹、調味料作爲幹垃圾

那是不是可以把分類名稱改得更容易理解一些?

“縱觀國際先進經驗,垃圾如何分類,基本取決於末端處置的工藝技術和能力,而非垃圾自身的特性是什麼。”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坦言,生活垃圾分哪幾種,主要看的是這樣分類之後有沒有出路,比如在日本,可以燒的就叫可燃垃圾(廚餘垃圾主要也用於焚燒),不可以燒的就叫不可燃垃圾,可回收物的種類視末端有無處置能力還會進一步細分,比如PET塑料瓶、金屬罐頭、紙和布等。

上海綠化市容部門的內部人士也表示,儘管近20年上海生活垃圾的分類經歷了至少5個版本,但每一套分類標準遵循的原則基本相同,即嚴格跟着末端處置方式的變化而變化。比如,上世紀末,上海剛開始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時,末端處置方式以填埋爲主,所以最初是以垃圾能否容易降解、是否會對填埋處及周邊環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爲主要原則進行分類。

目前,上海明確的“四分類”標準,是從上海世博會之後開始實施的,是上海借鑑臺北案例,結合自身實際,從2011年開始在居住區推進以“乾溼分類”爲基礎的“2+X”模式的基礎上演變而成。雖然從字面意思上很難看出和末端處置方式的對應關係,但實際內涵是和末端處置方式緊密結合的:幹垃圾主要焚燒、溼垃圾主要堆肥。

糉葉是幹垃圾引發熱議:溼的未必是溼垃圾 那“溼垃圾”名字能否改一下

崇明固體廢棄物處置綜合利用中心

不過該人士坦言,這套分類標準從名稱上的確會產生歧義,主要是因爲“幹垃圾”和“溼垃圾”,但該標準已經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中得到明確,且從上海世博會沿用至今,短期內調整比較困難,只能通過各種宣傳引導措施,讓市民瞭解溼垃圾和幹垃圾的“別名”——易腐(堆肥)垃圾和其他(焚燒)垃圾,減少原本字面意思對正確分類投放的“干擾”。

糉葉是幹垃圾引發熱議:溼的未必是溼垃圾 那“溼垃圾”名字能否改一下

源頭分類不正確,將導致大量幹垃圾混入溼垃圾,一起作爲溼垃圾處置,十分影響終端產品的質量和使用性

分類規則如何深入人心?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些市民仍靠看字面意思來“猜”分類,反映出上海生活垃圾分類的規則還不夠深入人心。

“源頭要做好垃圾分類,懂得怎麼分類是關鍵的第一步。”居住在東京北面的埼玉縣富士見市的上海姑娘欣欣表示,剛到日本,她去當地政府部門辦理居留手續時,就拿到一本《生活指南》,裏面細緻羅列當地生活垃圾的分類和投放規則。社區還有強大的町委會(居民自治組織),主動上門宣貫“規矩”,還負責組織居民輪流到社區公共垃圾收集站值班,加深對垃圾分類規則的認知。

糉葉是幹垃圾引發熱議:溼的未必是溼垃圾 那“溼垃圾”名字能否改一下

如此詳實的分類“寶典”,圖文並茂,生動易懂,在上海社區裏卻很難見到

“政府部門應當讓公衆瞭解垃圾去了哪裏,才能對如何分類有深刻認識,而不是隻看字面意思。”在芬蘭赫爾辛基一家環保組織工作的奧措說,當地社區的垃圾桶至少有7種,但居民並不覺得麻煩,反而對這種分類方式十分認同,因爲政府部門會清楚告訴他們這些垃圾爲何要這樣分類,以及分類後的明確去向。

比如有機垃圾,經過有機廢料處理廠的處理,產生可以用於發電或加熱的沼氣,剩餘殘渣最終成爲堆肥。又比如可燃垃圾,經過清潔化的焚燒,產生電能或熱能。而紙板經過分揀、清洗、碎漿,可再次製成紙板。

糉葉是幹垃圾引發熱議:溼的未必是溼垃圾 那“溼垃圾”名字能否改一下

奧措介紹社區內的7種垃圾桶,前4種分別是:紙板、紙張、塑料、可燃垃圾

糉葉是幹垃圾引發熱議:溼的未必是溼垃圾 那“溼垃圾”名字能否改一下

奧措介紹社區內的7種垃圾桶,後3種分別是:金屬、可降解物、玻璃

在英國倫敦工作的凱恩(Kane)則稱讚當地商家在宣貫垃圾分類規則上的努力。比如不可回收物品,也就是上海的“幹垃圾”,是較難辨識的垃圾類別,有些材料做的塑料瓶罐就不能回收利用,一些被污染的塑料瓶罐也不行,但它們和可以回收利用的塑料瓶罐放在一起時,很難區分。好在當地商品的包裝上會給出明確標識,如果不能回收利用,就會印上相應符號,標明“不能回收利用(Not Yet Recycled)”;如果能回收利用,就印上一個循環符號,標明“能回收利用(Widely Recycled)”。

糉葉是幹垃圾引發熱議:溼的未必是溼垃圾 那“溼垃圾”名字能否改一下

商品外包裝上印有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標識,便於消費者分類

【小貼士:三種途徑、一種方法可掌握分類規則】

上海市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市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情況調查》顯示,全市2000位受訪的16週歲及以上常住市民中,有16.5%的人認爲“市民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夠”是目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主要障礙,還有15.2%的人認爲“宣傳組織不到位”是目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主要障礙。

上海有哪些途徑可以便捷地查詢垃圾分類的相關規則呢?目前至少有3種途徑:

一,市民可以打開“上海發佈”微信公衆號,點擊“市政大廳”欄目,再點擊該欄目內的“垃圾分類查詢”,在查詢框內輸入想要查詢的垃圾名稱,就能知道它屬於什麼種類的垃圾。

二,市民可以在網上搜索《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該指引根據市民調查結果,對常見的垃圾品種進行分類,並列舉了每種分類中常見的垃圾,方便市民對照投放。

三,市民可直接在貼有分類標識的垃圾桶或垃圾箱房門上查看相關分類信息。根據綠化市容部門公佈的數據,截至今年2月,上海1.2萬個居住小區的1.7萬多個定時定點垃圾箱房已更新改造了近萬個;公共區域,4萬餘個道路廢物箱完成了分類標識的規範。在改造和規範的過程中,大部分垃圾桶和垃圾箱房都印上了相關信息或貼了一種粘紙,上面列舉了一些常見垃圾的圖文及所屬分類,很直觀,看幾秒鐘,市民就知道該怎麼正確分類投放垃圾。

“垃圾種類很多,死記硬背容易忘。”2018年上海市“身邊最美生活垃圾分類達人”中年齡最小的杜鑫磊說,其實還有個好用的“排除法”,基本可以應對常見的生活垃圾分類問題,即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溼垃圾、幹垃圾的順序,逐一對照要扔的垃圾,看它屬於哪類。

比如外賣餐盒,先看它屬不屬於有害垃圾,不是;其次,看它可不可以回收,因爲被剩飯剩菜和油污污染了,所以很難回收利用;再次,看它容不容易腐爛變質,也不會;那麼剩下來的只有幹垃圾這一個選項了。

糉葉是幹垃圾引發熱議:溼的未必是溼垃圾 那“溼垃圾”名字能否改一下

試試排除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