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高法披露全國首例“兩網”公司破產重整案詳情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今天上午,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代理院長寇昉作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之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官微披露了全國首例“兩網”公司破產重整案(北京理工中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詳情。

據北京高法披露,北京理工中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中興公司)成立於1992年12月1日,註冊資本2.5億餘元。1993年4月,經海南省證券管理辦公室批准,該公司定向募集1.2億股在中國證券交易系統上市交易,流通股17090萬股,股東達1.4萬餘名。截至2017年,該公司資產總額979.66萬元,負債總額近億元,已嚴重資不抵債。債權人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爲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申請該公司破產重整,法院於2017年9月15日裁定受理申請、於2017年12月21日裁定批准破產重整計劃。根據重整計劃,目前投資人已完成資產注入工作。該案系全國首例在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和NET系統流通轉讓股票的股份公司破產重整案。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鄒明宇說,在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STAQ系統)和NET系統流通轉讓股票的股份公司俗稱“兩網”公司。1999年9月,上述“兩網”系統停止運行後,“兩網”公司普遍存在經營困難、股份流動性差等問題,但由於存在着可能申請公開發行的政策優勢,仍具有一定的重整價值,因而有戰略投資人看中了京中興公司的“殼”資源。但投資人希望法院在年度內即能夠裁定批准重整計劃,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滿足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各項要求。

他表示,鑑於該案是全國首例“兩網”公司破產重整案,北京一中院組成了由主管院長擔任審判長的五人合議庭審理此案。“合議庭充分意識到復興契機對一個深陷困境企業的重要意義,對仍具有挽救價值和市場前景的京中興公司來說,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拯救。爲兼顧重整效率和重整成功率,合議庭想到了預重整制度,即在重整申請尚未受理前,法院預先指定管理人,引導利害關係各方通過庭外商業談判形成重整計劃的藍本,爲庭內重整奠定基礎”。

但困難在於,我國破產法未規定預重整制度,北京法院也無預重整先例可以借鑑。“作爲北京法院唯一審理破產案件的專業審判庭,合議庭認爲雖然本案審理難度大,但企業拯救時機稍縱即逝,果斷決定採用預重整模式幫助企業破局重生。合議庭通過聽證的形式多次組織相關主體開展談判協商,預先選定管理人提前開展工作,並引導主要債權人與債務人、投資方簽署‘預重整工作備忘錄’等文件,就債權調整、經營方案以及重整路徑等主要問題達成初步意向,有效引導各方形成合理預期、降低談判成本”。

鄒明宇回憶,重整草案表決當天,一對耄耋老人的身影引起了合議庭的注意。經覈對身份,是85歲的股東李某在老伴的陪同下冒着嚴寒到會議現場參加表決。“這一幕令合議庭深刻地認識到破產審判尤其需要體現司法的溫度和關懷,每一個破產企業的背後都涉及到企業職工、債權人,一個企業重新回到良性發展軌道,不僅能夠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和稅收,實現社會資源的重新整合,而且還可能改變很多家庭的生活軌跡。通過有效對接預重整工作成果,重整草案獲得債權人組100%表決通過,出資人組經現場和網絡投票通過率亦超87%”。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