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後紗線市場向好 紡企利潤走高

五一假期已過,純棉紗市場繼續保持良好態勢。行情的好壞直接反映在了價格上,截至5月3日,國內C32S均價報收23200元/噸,相較於節前繼續上漲37元/噸。

相較於上游棉花市場交投氣氛不足,純棉紗自4月下旬開始行情急速升溫,價格小幅堅挺。紡企的日子可謂“優哉遊哉”,不少企業反映棉紗庫存基本清空,且呈現供不應求。

我們來看一下近期棉紗盈虧圖,紡紗成本中的棉花價格取自20天以前的棉花現貨價格。

自今年過年以後,紡紗廠的利潤逐漸向好,自4月中下旬開始更是出現了一波小幅上漲,較好的利潤水平及出貨行情使紡企生產積極性持續走高。上游棉花成本重心下移,下游布市採購熱情高漲,因此目前紡企面臨最大的問題不在上下游,而是人工方面。

隨着一些企業開工率回升,加開的生產線用人需求增加,用人缺口也在擴大。企業只能一方面採取跨省招人等方式,加快引進外來務工人員,一方面對設備進行自動化改裝,減少用人需求。

進口紗方面,截至3日,FCY Index C32S折人民幣現貨價報收23237元/噸,與上週持平。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印度也好,巴基斯坦也好,受惠於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中美“貿易戰”,進口紗的外盤價格正在持續攀升。就印度而言,印度棉“物不美但價廉”對中國企業的吸引力全面下滑,品質、可紡性及供貨能力、履約能力更是採購商關注的重點。

再加上印度國內目前高品質棉花供給和需求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對美棉、澳棉、巴西棉、中亞棉等進口棉的依賴度直升不降。可以預料接下來印度紗的價格將會只漲不跌。

但另一方面國內現貨市場的出貨情況其實一般,局部甚至是偏弱,印紗、巴紗、越南紗以及烏紗在國內的現貨價卻繼續穩中走弱。

這與外盤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後市受下游印染環節受阻的影響,引發市場擔心一直持續,可能會繼續對進口紗的消費造成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