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冀州有一醫士張元,用藥最妙,有玲瓏心一片煎湯喫下,此疾即愈,紂王便要傳旨宣冀州醫士張元,喜媚對紂王說朝歌到冀州路途遙遠,並推算說在朝歌惟有丞相比干是玲瓏七竅之心,可借一片食之,紂王信以爲真,即命人急召比干。紂王聽到比干來到,對比干說 妲己心痛之疾,惟玲瓏心可愈。

  比干是姬姓後人,生於商朝沫邑,今河南省衛輝市以北。他是中國古代著名忠臣,被譽爲“亙古第一忠臣”,被尊稱爲國神,意爲護國之神。

  比干生於公元前1125年夏曆四月初四日,逝於公元前1063年,享年64歲。他出身於商朝貴族之家,商王太丁的第二個兒子,名幹。

  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年僅20歲時就以太師之位輔佐哥哥帝乙,待到帝乙死後,他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從政40多年一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

  然而到了商朝末年,侄子帝辛開始展露出其暴君之相,暴虐荒淫,橫徵暴斂,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甚至包括他這位德高望重的親叔叔。凡是向紂王進忠的人,常常會死在酷刑之下,但是比干並沒有像其它臣子那樣畏懼退縮,雖然知道紂王聽不進忠言,但他還是一直堅持。爲此,比干曾經感嘆道:“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

  爲了能夠讓紂王懸崖勒馬,比干在摘星樓前苦等三日,可是最終他等來的不是君王回頭,而是一把剖胸挖心的利刃。在此之前,民間早就傳聞比干擁有七竅玲瓏之心,紂王在殺害了自己的叔叔之後,還不忘把他的心摘出來檢查一番。

  比干被殺之後,他的夫人當時已經妊娠三個多月,聽到這個噩耗之後,她連忙逃出了朝歌,在長林的石室中生下了兒子,取名爲堅,並改姓爲林,由此推算,比干也算是現今林氏一族的太始祖。

  在商朝之後,有許多位皇帝都曾爲這位國神提詞塑像,其中周武王封比干壟,壟爲國神,並正式賜後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爲比干建立廟宇,唐太宗下詔爲比干諡“忠烈公”;宋仁宗爲《林氏家譜》題詩;元仁宗爲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題詩;清宣宗修復比干廟正殿等等,此外,還有比干嶺、比干墓。

  封神榜關於比干的神話傳說:

  鹿臺完工後,紂王聽信妲己妖言,欲會見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計,於十五日夜請軒轅墳內衆妖狐變成仙子、神仙、仙姬來鹿臺赴宴,享受天子九龍宴席,迷惑紂王。席上,狐狸騷臭難聞。功夫淺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

  宴席上的紂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後將此情告知武成王黃飛虎。 經查,衆妖狐都是軒轅墳內的狐狸精。比干便與武成王黃飛虎領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將狐狸盡行燒死。比干還揀未燒焦的狐狸皮製成一件襖袍,嚴冬時獻於紂王, 以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與君前。妲己見襖袍盡是其子孫皮毛製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一番思索之後,妲己找來雉雞精胡喜媚,兩人決心共同設計害死比干。

  忽有一日,紂王正與妲己以及新納妖婦胡喜媚(雉雞精)共進早餐,忽見妲己口吐鮮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舊病復發,常有心痛之疾,一發即死。冀州有一醫士張元,用藥最妙,有玲瓏心一片煎湯喫下,此疾即愈,紂王便要傳旨宣冀州醫士張元,喜媚對紂王說朝歌到冀州路途遙遠,並推算說在朝歌惟有丞相比干是玲瓏七竅之心,可借一片食之,紂王信以爲真,即命人急召比干。

  比干聞之,既怒且驚,由於先前姜子牙離開朝歌時,曾去相府辭行,見比干氣色晦暗,知其日後必有 大難,便送比干一張神符,叮囑在危急時化灰沖服,可保無虞。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難,便服飲姜子牙所留符水。

  比干來到鹿臺下候旨。紂王聽到比干來到,對比干說 妲己心痛之疾,惟玲瓏心可愈。聽說皇叔有玲瓏心,乞借一片作湯,治疾若愈,此功莫大焉。比干怒奏:“心者一身之主,隱於肺內,坐六葉兩耳之中,百惡無侵, 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則手足不正。吾心有傷,豈有生路!老臣雖死不措,只是社稷丘墟,賢能盡絕。今昏君聽新納妖婦之言,賜吾摘心之禍;只怕比 幹在,江山在;比干存,社稷存!”

  紂王曰:“皇叔之言差矣!總只借心一片,無傷於事,何必多言?”比干厲聲大叫道:“昏君!你是酒色昏迷,糊塗狗彘!心去一片,吾即死矣!比干不犯剜心之罪,如何無辜遭此非殃!”

  望太廟大拜八拜,泣曰:“成湯先王,豈知殷受斷送成湯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解帶現軀,將劍往臍中刺入,將腹剖開,其血不流。比干將手入腹內,摘心而出,望下一擲,掩袍不語,面似淡金,徑下鹿臺去了。

  比干一言不發,騎馬飛奔跑了好幾里路,忽然聽見一婦人大叫賣無心菜,比干勒馬即問:“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回答:“人若無心即死!”比干登時大叫一聲血如泉湧,一命鳴呼。

  後來,姜子牙助周滅紂成功,奉元姶天尊的法旨封神,比干被追封爲北斗七星中心的天權宮“文曲星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