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語罕(1887年8月1日—1947年4月23日),安徽壽縣正陽關人,中共早期建黨建團建軍的先行者,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健將。在中共建黨初期,編譯了宣傳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思想的《辯證法經典》《理論與實踐——從辯證法唯物論的立場出發(書信體)》《唯物論史》以及作爲馬克思主義來源的《康德的辯證法》《費希特的辯證法》和黑格爾《歷史哲學綱要》等著作。

黃埔軍校最受歡迎教官高語罕文學著作概述

高語罕一生撰有著作30餘部,文章500餘篇,內容廣涉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文化思想史等各個方面,許多論點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爲時代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至今仍有啓迪意義。高語罕是中國現代文學史、教育史不可忽視的人物,自2011年筆者的高語罕傳記、年譜出版後,高語罕著作引起了多家出版社的注意,目前據不完全統計,重新出版的高語罕文化、教育類著作已達七八部之多。本文僅就高語罕的文學活動和文學著作進行梳理。

《白話書信》。1921年1月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這是高語罕的第一部著作,與陳獨秀《獨秀文存》、胡適《嘗試集》一起,成爲亞東圖書館最暢銷的三部書。這本書採用書信體的形式宣傳新思想、新文化,開創了馬克思主義通俗化、大衆化的先河。這本書第1版收100封書信,第4版收106封書信,分爲自序、緒論、家庭書信、社交書信、工商書信、論學書信六個部分。這本書是高語罕新文化運動及“五四”以來思想觀點的集中體現,“每篇皆含有社會極切要、亟待解決的問題”。早在1916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青年雜誌》)之初,高語罕即在上面發表了《青年之敵》《青年與國家之前途》《青島茹痛記》等文章。1916年秋,高語罕赴蕪湖安徽省立五中任教,業餘同劉希平等舉辦工讀學校、商業夜校,免費教育工人和青年店員,這本書就是當時的教材。高語罕在這個時期的學生,如蔣光慈、錢杏邨(阿英)、李克農、李宗鄴、曹淵、孫一中等,都從中受益。這本書1921年再版時,由錢杏邨(阿英)作了精心校對。1922年2月,亞東圖書館廣告介紹,這本書“不但教授一般書信的知識,並且啓發青年文學的興趣,引導他們順應時代的思潮。已有許多學校採用爲課本。”這本書屢遭國民黨當局查禁,卻一版再版。至1932年8月,共銷了27版,每版5000部,約14萬部。此外,北京、廣州、漢口均有翻印,總計20餘萬部。這本書總共發行了39版,影響了無數青年志士,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國文作法》。1922年8月由亞東圖書館出版,至1927年連續7版,1930年10月第11版。1922年2月,中國共產黨以中華女界聯合會的名義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創辦平民女校,分高級班和低級班。高級班教員爲:陳獨秀教社會學,高語罕教語文,邵力子教古文,陳望道教作文,沈雁冰、沈澤民等教英文,李達教馬克思主義理論。上海平民女校開辦了8個多月,招收了30多名學員,包括丁玲(後爲著名作家)、王劍虹(後爲瞿秋白夫人)、錢希均(後爲毛澤民夫人)、王一知(後爲張太雷夫人)等。除校長李達外,高語罕是唯一住校的老師。高語罕自編教材,所選內容都是適應新思潮、又合乎平民的,後來他把這些教材整理爲《國文作法》。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教育出版社於2014年3月重新出版此書。

黃埔軍校最受歡迎教官高語罕文學著作概述

朱德與高語罕(後排右二)等人在德國的合影。

《百花亭畔》。1924年年底在德國留學期間完成,1933年5月由亞東圖書館出版。高語罕於1922年8月赴德國留學,1925年8月回國。在哥廷根居住時,他和朱德住所很近,每週一起參加黨小組會,週末聚餐。後移居柏林,開始撰寫革命回憶錄,發願“把二十年前所親見親聞及親身參與的革命中的逸事,敘述出來,名曰《如此這般錄》,共分三集:《百花亭畔》《病中》和《青年軍始末記》。”《百花亭畔》主要敘述了自己第一次聽見“革命”兩字,第一次印下“滅洋”“反抗帝國主義”印象,反抗宗教精神種子的萌芽,以及進鳳陽經世學堂、安慶陸軍測繪學堂讀書等情景,尤其是以親睹徐錫麟刺殺恩銘的革命事實爲主要材料。《病中》《青年軍始末記》因故沒有完成。在《百花亭畔》中,高語罕留下了大量親見親聞的珍貴史料,“我不是什麼偉人,我也不是什麼思想家,更不是什麼革命文學家,我只是在這二十年的革命大潮中滾來滾去的一點一滴,而且是極平凡的一點一滴。但是惟其一點一滴,惟其是極平凡的一點一滴,我所親見親聞和親自參加的事實或許與一切極平凡的普遍的社會更爲親切。”

《現代的公民》。又名《公民常識》。1927年3月由亞東圖書館出版。這本書的內容包括家族、學校、社會、國家、國家的機能、社會問題、帝國主義、中國經濟政治狀況、中國國民革命、國際情勢及結論等部分。高語罕認爲,“中國國民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呼籲中國現代的公民成爲革命的民衆。“是血!是淚!是憤怒!是全民族反抗壓迫的殺聲!——鏦鏦錚錚,金鐵皆鳴!海上東風吹萬弩,滾滾江濤帶血腥!中國現代的公民!——全國革命的民衆!敬獻此書以當鼙鼓!”這本書出版的同時,高語罕即赴武漢出任漢口《民國日報》總主筆(後由茅盾接任),連續發表了《反對與打倒》等抨擊蔣介石的14篇社論,被譽爲武漢反蔣的“三尊大炮”之一。

《犧牲者》。1928年4月由亞東圖書館出版,署名“戈魯陽”。這是高語罕的第一本小說集。這本書由幾篇短篇小說組成,大致是敘述高語罕兒童時代的生活,包括家庭教育及少年時代的苦悶、婚姻問題、求學問題等生活片段。《淮南子》有“魯陽揮戈”的典故,表示不屈服的意思。高語罕的故鄉壽州,即是淮南王劉向撰寫《淮南子》的地方,用這個筆名也許是表示紀念家鄉之意。1939年第6版時,署名換成“高語罕”。

《死後》。佚名,上海某書店出版。作於1928年至1929年,也是一部短篇小說集。高語罕自澳門回到上海後,編入了由蔣光慈任組長,阿英、李克農等爲成員的春野支部,間或指導太陽社的文藝工作。這本書創作時間在《犧牲者》(1928年)之後,《理論與實踐》(1929年)之前。2016年6月26日,在西泠印社中外名人手跡專場拍賣會上,高語罕的日記《死灰餘錄》兩冊出現。第一冊起止時間是9月28日至10月21日,第二冊起止時間是10月22日至11月10日,詳細記載高語罕1928年9月至11月期間的生活和所見所聞。

《國文評選》。共兩集,第二集1932年1月由亞東圖書館出版,署名王靈皋。包括《一日裏的一休》《杜十娘》《孫行者與張君勱》等13篇文章。每篇文章後面都有高語罕的精彩點評。1932年,現代書局還出版了高語罕《語體文作法》,這是從《國文作法》蛻變而出的。

《文章及其作法》。1933年2月由上海光華書局出版。這本書選了曹雪芹、胡適、李一塵、托爾斯泰、高爾基、柴霍夫、莫泊桑、克魯泡特金等人的17篇作品作爲範文,“上面各篇處處都透露出一種光明之路,就是辯證法的批評精神。這就是我寫的《文章及其作法》的大旨,是非好壞,只好付之讀者及當代教育家的公論了。”高語罕在每篇文章後都進行了段落分析、講述結構、說明文章大意,以幫助讀者掌握基本的寫作方法。

《作文與人生》。1936年9月由亞東圖書館出版。1940年7月第6版。本書包括語言文字的起源與進化、語體文與文言文、文字寫作之必要條件、文字的要素、文字的戒律、文字的質力、文字等7篇,還着重論述了文字寫作的必要條件和諸多方法。“本書是舊作,但它的內容卻依然是活潑潑的,因爲它不但注意到死板板的作文的公式,並且注意到作文與實際的社會生活的聯繫。它不但是一般青年的作文的指導,並且是他們的日常生活的指導,故名之曰《作文與人生》!”在這部書中,高語罕精選了若干組文章,其中第一組即是《紅樓夢》中的兩篇:《鬧學》和《劉姥姥進榮國府》,高語罕認爲,這兩篇描寫的是貴族大地主階級社會的黑暗與腐敗:“處處都透露出一種光明之路,就是辯證法的批評精神。”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於2012年9月重新出版此書。

《中學作文法》。1945年9月由重慶陪都書店出版。“這本小書是從我的《國文作法》(亞東版)、《語體文作法》(現代版)和《作文與人生》(亞東版)脫胎出來的。入蜀以後,一些書業朋友要我把他們拿出來出版,於是我就從三十年起着手改編,中因病和他事耽擱,到今年總算脫稿。我希望它能幫助青年找到一點作文的規範、讀書的方法和運思的門徑。至能否達到這種目的,只好讓青年讀者自己去嘗試和批評了!”對照《國文作法》《語體文作法》和《作文與人生》,可以發現:第一篇兩章完全相同;第二篇第一章“語體文與文言文的生命”改作“語體文與文言文的現狀”;第三篇拆分爲兩篇,多出第一章“四字訣”,第三章“多讀新聞雜誌及現代刊物”,第四章“多讀名人書牘”。新增下篇裏將“外國文字的常識”改作“外國語文的修養”;新增一篇“文字的基本形式”“文字的要素”篇全同;“文字的戒律”篇將戒古典去掉;“文字的質力”和“文字的內容”篇沒有變動。

《紅樓夢寶藏》。又名《紅樓夢寶藏六講》。1946年7月重慶陪都書店出版。這是高語罕在當時應邀作的六次講座基礎上整理而成的書,包括《開山白》和《一面鏡子》《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附)》《王熙鳳》《幾個奇女子》《兩個老太婆——賈母和劉姥姥》《〈紅樓夢〉的寶藏》六講。高語罕認爲,對當時的社會來講,《紅樓夢》就是一面鏡子,這樣才能明白這面鏡子出現的意義。1999年四川文藝出版社重新出版;2016年8月新世界出版社重新出版,易名《高語罕講〈紅樓夢〉》;2014年1月吉林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2016年9月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新出版,易名《蔡元培〈石頭記索隱〉王國維〈紅樓夢評論〉高語罕〈紅樓夢寶藏六講〉》。(王 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