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的小學,老師們會教學生通過畫圖來進行計算,這種方法叫“畫圖算法”,即把抽象的思維具象成圖形來幫助孩子思考和運算。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關鍵所在,數學的世界,並不是像大家想得那樣複雜,相反,越複雜的題目往往越是簡單,考驗學生的其實就是將多個知識點拆分出來一一解答的能力,一旦擁有了這個能力,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數學學習的核心方法。

越複雜的越簡單,這纔是孩子們數學學習的精髓所在!

一、怎樣進行畫圖計算?

畫圖算法是備受推崇的基礎數學思維,在新加坡被稱爲model drawing,通過把抽象的數學換成具體的圖像幫助孩子思考和計算。新加坡的專家們認爲,model drawing是基於“現實”的數學方法,很直觀,能幫助孩子理解,讓孩子從一開始不害怕數學,掌握了這樣的思維,能實現學得越深奧反而越簡單的效果。

model drawing事實上是在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傑羅姆.布魯納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來的,具體地,model drawing數學法有三個步驟:運用實物——畫圖——運用符號。幼兒說用“10-6=?”加以說明:

步驟一:運用實物,在孩子面前擺出10塊糖果;

步驟二:畫圖,畫出條狀圖;

步驟三:列出算式。

二、畫圖算法背後的心理基礎

在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的認知理論中,6歲-12歲的孩子們,他們的認知處於具體運算階段,認知結構雖然從6歲前的表象圖式到了運算圖式,但思維活動還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所以低年級孩子學習數學更適宜通過實物,比如數蘋果、數牙籤、數手指,或畫圖形,能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而不是讓孩子背誦大量的數學口訣和公式,甚至還強迫未懂數數的孩子心算,這是不利於孩子養成數學思維的。相比之下,不基於現實基礎的“背誦”數學學習法反而有害,孩子沒有理解,只有背誦,會從一開始便給孩子埋下隱患,孩子會越學越困惑、越學越挫敗。

這個故事足以說明精髓:有一位媽媽曾經在朋友圈分享過自己孩子的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上幼兒園路上,她問4歲的女兒:“3-1+2=?”女兒一臉懵逼。媽媽立即換了一種說法:“你有3個布娃娃,弟弟弄壞了1個,媽媽再給你買2個新的,你將有多少個布娃娃玩具?”女兒馬上興奮大叫:我將有4個了!耶!(2個新的還未買。)到底還是“實物”靠譜啊。

越複雜的越簡單,這纔是孩子們數學學習的精髓所在!

當然,這種算法並不是完全適用於小學階段任意一年級的孩子,針對小高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基礎邏輯思維能力時,對他們的要求就不能止於此了,在這裏介紹幾種有效提高小高年級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這個階段的孩子們開始學習圖形知識,也開始嘗試用自己的解題思路去解答應用題,這時候小編要告訴各位家長,與其看着孩子做10道題,不如講清楚1道題,理解每一道題的答題思路和運算順序,以此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