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羣老頭兒80歲了還在玩爵士,他們是上海傳奇的締造者

入夜的外灘,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具有「遠東第一樓」美譽的和平飯店,在江邊的萬國建築羣當中格外引人注目。

▲和平飯店,上海近代建築史上第一幢現代派建築

而在和平飯店的內部,多年來隱藏着一支神祕的隊伍。路過這幢宏偉建築的你可能曾不經意間從裏面聽到了悠揚的音樂,循着聲音走進飯店,你或許會被眼前的情景嚇到。

六七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手持不同的西洋樂器坐在一間酒吧裏,他們吹奏的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老上海最流行的爵士樂,西裝革履油頭領帶的他們帶着你彷彿一下子穿越回半個多世紀前,迷人的音樂聲中,感受到的是舊上海刮來的裹挾着歷史塵埃的懷舊的風。

這羣上海傳奇中的傳奇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上海老年爵士樂隊。

最初發跡於美國南部港口城市新奧爾良的爵士樂,於上世紀20年代傳入上海。

1923年,美國人奧斯幫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廣播電臺ECO,而與他一同而來的爵士樂也隨着電波傳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洋房弄堂,作爲最早開放大門的上海也成爲了中國首批能夠接觸這些新鮮事物的地方。

十年之後,百樂門舞廳建成並對外開始營業,西洋的爵士樂隊自然成爲首批入駐的團體,這在當時是極爲時髦的代表,也在無形中培養出了當時上海一批愛樂者對於這種類型音樂的熱愛,濃郁都市情調的音樂風靡了當時上海的各大舞廳,也慢慢演進出具有上海本土特色的爵士風情。

▲百樂門樂隊

時間到了1946年,一個英文名叫吉米金(Jimmy King)的中國學生組建了一個16人的爵士樂隊,百樂門的老闆看中了這支隊伍的音樂能力,便聘請他們到百樂門來演出。吉米金樂隊自然而然成爲上海市第一支完全由華人組成的專業爵士樂團。

▲吉米金(本名金懷祖)

而這支樂隊裏的小號手周萬榮和貝斯手鄭德仁正是幾十年後成立的上海老年爵士樂團的首批成員之二。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的春風吹向全國各地,上海這座港口城市重新打開她對外的大門,每天迎來送往着各種外賓和外商。像是和平飯店這樣的涉外賓館越來越感到上海的夜生活缺乏娛樂項目,除了雜技表演和交響樂演出,來上海進行貿易往來或是政治拜訪的人羣沒有一個放鬆休閒的好地方。

這時候,和平飯店的負責人就冒出了要在賓館內搞一個樂隊的想法。

▲和平飯店內景

起初,飯店負責人並沒有將樂隊的年齡層劃分嚴格的標準,但是在那個國外流行樂並沒有滲透祖國大地的年代,熟悉並擅長爵士樂演奏的專業人士都是本市交響樂團裏的老人,年輕的樂手普遍都經驗不足或專業性不夠。

1979年的聖誕節,已是上海交響樂團成員的小號手周萬榮和貝斯手鄭德仁被上海市文化局「借出去」到和平飯店「出任務」,彼時的他們還不知道自己餘下的幾十年時光都會和一個樂隊糾纏在一起。

到了平安夜的那一天,周萬榮和鄭德仁與另外四位上海的「老克勒」組成了一個臨時的樂隊,分別負責鋼琴、打鼓、小號、薩克斯等樂器的他們演奏起了人們多年未聞的三四十年代的爵士經典樂。

這幾位最早受到西方文化衝擊的老先生裝束講究、髮型整齊,帶着老上海特有的氣質與氣概將已消失許久的老上海爵士樂的靈魂找了回來。

這場試演獲得全場好評,和平飯店也因此名聲大噪,很多人慕名而來,爲了一睹這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樂團的風采,也爲了重溫老上海爵士樂的魅力。

就這樣,這支老年爵士樂隊慢慢成爲了和平飯店的招牌,也成了上海灘的特色之一。

從剛開始的每週一場表演增加到兩場,再到每天演出,樂隊的演出曲目也從幾首累積到五六百首,不管客人點什麼曲子,他們幾乎都可以做到即興演奏,即使碰到不熟悉的曲子,也會在私底下練好待到客人下次光臨時再拿出來表演。

早期的如《夜上海》、《玫瑰玫瑰我愛你》、《香格里拉》,後來的《甜蜜蜜》、《夜來香》、《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膾炙人口的經典老歌都是樂隊的保留曲目。每逢外國客人來訪,樂隊還會根據不同地區國家的需求,演奏不同歌曲的爵士樂版本,比如俄羅斯客人來的時候,樂隊就會表演《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樂隊演奏經典的俄羅斯歌曲《三套車》

自成團以來,到訪上海的國際政要行程單上必備的一個項目就是去和平飯店聽爵士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法國總統密特朗和美國總統克林頓等都曾親臨和平飯店的爵士酒吧去欣賞老年團的演奏。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到訪時還上臺與老樂手同臺演奏薩克斯。1996年,和平飯店老年爵士酒吧被美國《新聞週刊》評爲世界最佳酒吧之一。

除了給各國政要表演,上海老年爵士樂團還經常受邀到國際上參加各種演出,2011年,一位德國導演爲當時團內的幾位年齡介於75歲至88歲的老人樂手拍攝了一部名爲《As time goes by in Shanghai》的紀錄片,裏面記錄了他們一行六人去荷蘭鹿特丹蔘加爵士音樂節的前前後後。

影片中吹薩克斯的孫繼斌老人向鏡頭回憶起在爵士酒吧表演的種種往事,說起年輕時候和臺下女性觀衆的互動,孫先生說因爲吹着樂器無法張嘴打招呼,便對着下面擠眼睛,邊說還邊向鏡頭演示。

如今已經奔着90歲去的孫繼斌老人比着11年拍紀錄片那會兒又老了幾歲,可是看他近兩年的影像資料,仍是精神矍鑠,充滿活力。嘴裏仍唸叨着多年前就在提的「歡喜」,只要他喜歡,年齡永遠不會是阻擋他表演的原因。

▲孫繼斌

▲孫繼斌接受採訪

走進新世紀的上海老年爵士樂隊也沒有被潮流拋下。

2017年初,他們受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的節目邀請跟張傑合作了電影《驢得水》的主題曲《我要你》,節目播出之後,收穫了廣大年輕朋友的喜歡。

可以看出,他們在傳承和創新方面一直都沒有放棄,據爵士樂團的經理人肖雪強介紹,對於選拔樂團的新成員,除了藝術考覈,也要看他們對生活的態度。這種對生活的態度同時也是上海老年爵士樂團想要向公衆傳達的核心思想以及他們存在的意義。

▲肖雪強

肖雪強表示:「我們的樂團除了想傳達對老上海的懷舊情感以外,還想把老年人的精神文明——那種樂觀向上、不服老、平和的心態,傳播給所有的同齡人。在精神領域要做的事有很多。我想通過我們在舞臺上的演出和知名度,樹立新的老人形象,豐富一下我們老年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起到表率作用。」

如今,站在夜晚的上海外灘,墨色的江水裏倒映着和平飯店翠綠的尖頂,波盪的江面揉碎了建築羣的光影,似乎在隨着大樓裏的爵士樂一起搖擺,悠悠閒閒彷彿在講着上個世紀初的老上海故事,幾多風雨幾多愁,都消散在江上的汽笛聲中了。

老爵士樂隊講述的上海夢還在繼續,如同他們演奏的《As time goes by》裏唱得那樣:「時光流逝,月光和愛的歌曲,從不會老去。」

專訪上海老年爵士樂團!解讀上海老爵士樂的前世今生

專訪完整收錄於《知中·洋人》特集

撰文 | 鹿一百@知中ZHICHINA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請留言獲取內容授

C O N T A C T

[email protected]

商務合作及投簡歷請發郵件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

國民歌姬逝世23週年,她爲我們帶來和留下了什麼?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快速獲取知中第12本《洋人》特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