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鄭亮輝和他的龍舟。鄭亮輝說,製作過程中最難的部分是龍頭,一是因爲小龍舟的長度通常只有60釐米左右,龍頭是其中一個小部件,需要把它拿在手上用小型刻刀精刻,一刀不慎,就只能成爲廢品。

汨羅是中國龍舟文化的發祥地,這裏的龍舟製作技藝代代相傳,聞名全國。今年68歲的鄭亮輝就是當地一位有名的龍舟手藝人,這些年,他除了雕龍頭、打龍舟外,還用手中的刻刀創造出一件件造型精美、技藝精湛的工藝小龍舟。
汨羅江邊的小龍舟

鄭亮輝

第七十條小龍舟

鄭亮輝的龍舟製作工坊位於汨羅市城郊鄉戴家壠,是一間四十多平方米的老舊平房。

如約走進去時,身穿銀灰色舊T恤,鼻樑上掛着一副高倍老花鏡的鄭亮輝正埋頭用鑿子削着龍頭。在他前方的工作臺上,擺着一條即將完工的小龍舟。地上積着一層木屑,踩上去軟綿綿的,幾乎沒有聲響。直到走到跟前,他才察覺有人進來。一陣寒暄後,鄭亮輝放下鑿子,拍拍褲管上的木屑,取下右耳上的那支菸點燃,然後便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起來。

汨羅江邊的小龍舟

鄭亮輝和他的龍舟

從十幾歲開始,鄭亮輝就跟着鄉鄰當學徒,給生產隊打龍舟。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鄭亮輝和龍舟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後來他到北京工作了二十多年,但年少時做龍舟的美好回憶一直留在心裏,揮之不去。5年前,他退休回到汨羅,從此便把心思全部放在雕刻龍舟工藝品上。

“這是我回鄉後製作的第七十條小龍舟,已被客戶預訂了。”

汨羅江邊的小龍舟

鄭亮輝雙手端起那條還未完工的小龍舟一邊端詳一邊說。放下小龍舟,他從工作臺的抽屜裏拿出一個破舊的筆記本,上面用圓珠筆密密麻麻地記載着一條條小龍舟的去向。鄭亮輝說,他製作的小龍舟全被國內外的龍舟愛好者以幾百元到數千元的價格買去當收藏品。

“它們是我一刀一刀刻出來的,感覺就像自己的娃一樣,知道它們在哪裏後內心才踏實。”

汨羅江邊的小龍舟

雖然如今鄭亮輝製作的小龍舟很搶手,然而在他剛開始製作的時候,卻因爲雕刻工藝很粗糙,讓前來訂貨的客戶看了直搖頭。

當時,鄰鎮有一家很有名的大型龍舟廠,工藝水平遠近聞名。爲了“看看”人家的雕刻工藝,鄭亮輝想了一個辦法:他買了一輛陳舊的三輪車,把自己打扮成收荒匠的模樣,白天以收破爛的名義走進廠裏的工棚,一邊假裝撿破爛,一邊留心觀察。

汨羅江邊的小龍舟

回到家裏,他就把自己關在工坊裏嘗試製作,一個、兩個、三兩……有時做到深夜,他就乾脆睡在工坊裏。一個月後,當鄭亮輝雕刻的龍頭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時,所有見過的人都很喫驚,因爲此時他的作品與先前的比起來已有天壤之別。

“很多人說我的技藝是偷學來的,我可不這麼認爲,我只是借鑑,然後再創新。”鄭亮輝語氣堅定,一副不容人反駁的樣子。

小龍舟,大講究

小龍舟和大龍舟一樣,船頭雕龍,船身繪鱗,船尾爲鳳。不過,因爲小龍舟不講究實用性,重在體現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所以在選材和工藝方面更考究。通常,小龍舟的龍頭和龍尾用樟木雕刻,船身則用紫檀木、花梨木等名貴木材雕刻,木材質量越好,小龍舟的收藏價值也越高。

汨羅江邊的小龍舟

龍頭

“製作一條小龍舟一般需要一週時間。”

鄭亮輝說,製作過程中最難的部分是龍頭,一是因爲小龍舟的長度通常只有60釐米左右,龍頭是其中一個小部件,需要把它拿在手上用小型刻刀精刻,一刀不慎,就只能成爲廢品;再者,龍頭作爲龍舟工藝品的精髓所在,要雕刻出“龍角巍峨、龍鱗整齊、龍鬚飄逸、龍目炯烔”的氣勢,需要雕刻者具有精湛的雕功和心有物像,才能做到下刀如有神。即使是像鄭亮輝這樣的熟手,雕刻一個拳頭大小的龍頭也需要一天時間。

汨羅江邊的小龍舟

如今,鄭亮輝的兒子已經掌握了製作小龍舟的所有工序,只是雕刻的龍頭還差點“火候”,還好他是個慢性子,坐得住,沉得下心來。“再磨上兩三年,就可以出師單幹了。”鄭亮輝帶着自豪的語氣說。

2013年10月,在中國首個“中華龍舟文化展”上,鄭亮輝送展的汨羅工藝龍舟從14個參展龍舟中脫穎而出,與貴州苗族獨木龍舟、雲南白族龍船、湖北秭歸木質龍舟以及佛山鹽步老龍共同入選“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

前不久,當地政府找到鄭亮輝,有意和他合作將小龍舟作爲汨羅的特色旅遊紀念品實行規模化生產。爲此,鄭亮輝高興了很長一陣子,也一直期盼着那一天早點到來。

“到時候,我除了自己製作小龍舟,再帶幾個徒弟,把這門手藝好好地傳承下去。

文| 謝凱 
圖| 曹衛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