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money网贷陈宝国:网贷合规加速无惧备案延期

文/陈宝国

  监管政策的每一次调整变化都直接关系到网贷行业的生死,受到投资人、网贷平台、资本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距离6月底的备案大限不足两个月之际,备案再度延期的传闻逐步得到证实。行业集中度日渐上升,成交数据持续下滑,从业机构逐渐减少,市场不禁担忧:行业是否会在政策的变化与调整中彻底告别发展的快车道?网贷行业真的会在备案延期中彻底走向衰落吗?

  作为从业多年的网贷人,我们见证了这个行业过去多年的潮起潮落,在悲观论调甚嚣尘上时,从业者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找准方向,精准布局,共同推动网贷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备案延期利大于弊

  网贷备案最后期限再度延后18个月的消息在业内看来并不意外,因为此前已有先例,而第一次延期恰好就在10个月之前。

  网贷行业作为新生事物在中国迅速崛起,即便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行业规模、人才培育、技术积累、发展理念等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如何监管好这样一个勃然而兴的行业,需要监管者、从业者、投资者各方群策群力,当前网贷行业商业模式繁多,业务存量高企,历史成交额更是即将突破7万亿,各地标准不一的备案标准存在套利空间,也容易给行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风险,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底,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6.98万亿元,今年5月极有可能突破7万亿大关。在这一重要数据关口达成之际,行业迫切需要备案政策尽快清晰、完备。各地在备案细则出台及执行过程中节奏不一、宽严各异,这既不利于规范运营的平台早日完成备案,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一些平台提供了新的制度套利空间。

  之前爆出的个别获得备案的平台最终并未得到业内的认可,甚至出现了“备案乌龙”的闹剧,这严重影响了网贷监管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从反面说明,行业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的监管策略,而此次传出的备案延期相关细节则与此较为契合。

  中国金融业业已进入强监管阶段,网贷业务具有全国性的特征,颁布并执行全国统一的备案标准是大势所趋。据悉,监管部门正在酝酿网贷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细则和网贷监管办法修订意见,相对于开放的“备案制”,新的监管办法或将更接近“牌照制”。

  可以预见,2016年颁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或将出现较大调整,严防监管套利的过程中,全国性的统一验收标准是否将最终落地并得到严格执行?行业之前反应较为强烈的“金融信息中介定位”、“限额政策”、“双降政策”是否会有所调整?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新看点。

  PPmoney网贷所在的广州市是全国最早开启备案验收的地区,我们和不少辖区内平台在今年4月份均已按照现行监管政策的要求提交了验收申请,积极争取成为较早通过备案验收的平台,早日迈入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笔者认为,当前备案政策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对从业机构而言算得上是利大于弊。已经完成整改提交验收申请的平台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布局与资本运作上来,积极对行业优质资源进行整合,而尚待进一步完善整改工作的平台也迎来了宝贵的时间,可以把合规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

  PPmoney网贷在发展的历程中一直强调,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风险控制,无论最终何时完成备案,作为具有一定规模和行业地位的平台,我们都要始终绷紧合规这根弦,以个体的自律运营引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积极助力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终实现我们的发展使命——人民财富惠人民。

  投资者保护亟待加强

  当前,合规备案延期除了对平台自身造成影响外,对网贷投资人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网贷投资人逐渐成熟,投资需求不断提升,但各网贷平台因业务调整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标荒现象的持续蔓延检验着平台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更考验着投资者对网贷投资的耐心。

  随着《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整治办函[2018]29号,以下简称“29号文”)、资管新规等政策在4月份密集出台,安全性强、收益较高的优质网贷理财产品将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网贷行业亟待解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与标荒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行业从高速发展期逐渐进入加速洗牌阶段,受监管政策及从业机构自身经营条件的影响,国内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数量持续下降,不少平台因种种问题退出经营,近期个别平台爆发的一些风险事件让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据行业第三方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877家,相比3月底减少了6家。另据不完全统计,4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43家,连续4个月维持在40家以上的高位。这其中,个别问题平台体量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对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现实要求。

  笔者认为,在网贷备案政策过渡期内,各市场参与主体都应抓住这一契机,共同探索建立投资者保护长效机制,切实做好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行业退出机制,共同打造网贷行业的口碑,维护行业整体形象。

  《29号文》要求大力整顿通过互联网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并设定了整治及验收时限,资管新规则较为全面地规范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政策的日趋完善给投资者权益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可能,对网贷行业投资者权益保护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可以预见,渐成规模的中国网贷行业迎来全国性监管与备案政策正在变为可能。

  网贷行业的投资者权益保护同属于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范畴。近年来,网贷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成为各界共识,监管体系日渐完善、行业规范程度明显提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业风险。以PPmoney网贷所在的广东省为例,广东网贷平台机构数量、发展规模、投资者人数等多项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方面同样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

  广东省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方面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注重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引导作用,鼓励平台自身规范运营、稳健发展。PPmoney网贷自身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各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之余,积极面向平台投资者、行业媒体以及公司合作伙伴展示公司合规建设的各项新成果,不断提升平台自身的信息披露工作,提升平台自身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仅凭个别省份和部分机构的努力是远远无法满足当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客观需求,在行业监管政策日渐完善之际,拓展合规资产、落实银行存管、做好信息披露、早日实现备案等硬性指标既是平台自身的合规需要,更是提振自然信心的有力举措。

  我们深知,当前日渐升级的合规要求短期内对平台而言需要加大投入,不过从中长期看,这份必要的投入终将成为平台的宝贵财富,唯有让监管者放心,让投资者安心,才能各方携手建立并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

  资本助推业务精准布局

  当前,作为金融信息中介的网贷平台对合规优质资产的饥渴是显而易见的。最近披露的行业成交数据显示,4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约为1731亿元,环比下降9.6%,同比下降了23%。在活跃投资人数、活跃借款人数方面均呈现下降态势。

  毋庸讳言,受资管新规、备案延期等政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不少平台为加快合规进度主动收缩了自身业务规模,行业成交数据出现明显下滑具有客观因素

  随着活期产品的完全退出和备案延期成为可能,这种饥渴状态或将持续下去,如何度过这一延长期,对平台自身业务布局的眼光和资本运作的能力都是考验。

  互联网消费金融、汽车金融近年来无疑是业内最受关注的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纷纷涌入,这些领域正在由蓝海变为红海,占据先发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PPmoney网贷自2015年起便开始积极在消费金融领域谋篇布局,主要服务蓝领客群,这使得平台对接了较多的小额分散资产,在合规性方面稳居行业前列,给网贷投资人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平台自身的盈利能力。

  在国内消费金融、汽车金融细分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之际,当前不少平台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掌握了先进金融科技手段的中国网贷公司有能力实现技术的持续输出和海外市场的深入拓展,以缓解自身对优质资产的渴求。可以预见,在或将到来的网贷备案延长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从业机构扬帆出海,谋求新的发展机遇。

  网贷平台需要寻求更多的细分领域,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长足发展,进而成为各个细分领域的独角兽。在这个过程中,资本整合将成为技术驱动之外的另一大推手,推动行业实现精准布局与深入融合。

  近年来,不少国内网贷平台相继在新三板、美股、港股实现挂牌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提升平台自身的合规性和资本实力,为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储备充足弹药,随着中国网贷公司上市潮的持续,笔者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上市与并购案例涌现,进一步增强行业头部平台的竞争力,引领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PPmoney网贷作为业内一线平台,将积极配合公司资本市场长期发展规划,更好地聚焦金融科技发展战略,最终成为行业领导者。

  (作者系PPmoney万惠集团董事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