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代工生產到“隱形冠軍”集羣崛起來

中集集團在美國的車輛工廠。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繼在非洲肯尼亞、加納等地連建四廠後,今年以來,總部位於佛山的科達潔能又在籌建菲律賓建材產業園。作爲國內陶機設備市場佔有率過半的企業,“繼去年出口業務佔比逼近50%,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大開拓國際市場力度。”科達潔能董事長邊程說。

連日來,南方日報記者深入珠三角企業一線走訪發現,像科達潔能這樣在細分領域佔據絕對市場佔有率的“隱形冠軍”,正以集羣的方式,在珠三角不斷湧現。

這些撕去代工製造標籤的製造企業,正在憑藉細分領域的創新突圍,成爲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力量。今年一季度,深圳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共實現增加值1965.7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1.4%;有着“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工業利潤增速達39.5%,位居珠三角第一位,說明工業經濟發展呈現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

集羣崛起 珠三角“冠軍力量”撐起產業新體系

在東莞銘基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銘基電子”)的生產車間內,每天,一臺臺機械手“吐”出絞好的銅線,緊接着迅速對銅線編織、封裝,一條長達60多米的手機數據線由此誕生。

這家從線纜代工起家的企業,如今每年生產的手機數據線數量位居全國前五位。該公司董事長助理陳盛文說:“去年銘基電子的營收同比增長15%,今年營收有望增長25%。”

記者調研發現,在東莞,光是手機行業內,五株科技生產了全世界1/10的手機電路板;中探探針有限公司在探針式連接器領域的全球市場佔有率排名第六;位於松山湖的領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數據線、連接器領域規模最大的領軍企業……

德國知名學者赫爾曼·西蒙在《隱形冠軍:誰是全國最優秀的公司》中最早提出了“隱形冠軍”的概念。長年專注細分領域,成爲行業內市場佔有率的絕對領導者,這樣的“隱形冠軍”企業正在珠三角以集羣的方式湧現。

在廣州,以銳博生物的核酸藥物、冠昊生物的人工角膜、達安基因的基因測序分子診斷項目爲代表的新發明,正靜悄悄地改寫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既定版圖。

在深圳,一臺接一臺印着“CIMC”標識的半掛車正在中集集團的車間內誕生。在過去數十年裏,這家集裝箱企業把產品賣到了美國、荷蘭、英國等全球各地的街頭,並創下產品銷量連續20餘年全球行業第一的紀錄。

在佛山,每天大量的陽極磷銅材從位於南海九江鎮的佛山市承安銅業有限公司運出,進入多家世界知名印刷電路製造企業的生產車間。承安銅業目前佔據磷銅陽極全球市場的34%,成爲全球最大的磷銅陽極生產廠家。

一大批“隱形冠軍”的出現,正在撕去珠三角曾經代工製造的低端標籤,成爲推動區域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冠軍力量”。

冠軍祕密

加速轉型 從“汗水驅動”邁向“創新驅動”

從代工企業到“隱形冠軍”集羣的出現,背後是珠三角企業從“汗水驅動”邁向“創新驅動”的加速轉型。

“與蘋果手機原裝線相比,我們的數據線傳輸速度比蘋果原裝還要快30%。”東莞市永泰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楊智說。

注重創新,幾乎是所有“隱形冠軍”公開的祕密。被譽爲“隱形冠軍之父”的赫爾曼·西蒙在對德語地區“隱形冠軍”企業的調研中曾指出,“隱形冠軍”對研發的投入是一般工業企業的兩倍多。

持續的創新下,在珠三角,走出了一大批不同行業的“顛覆者”。

“轟、轟、轟……”夾雜着工地作業的嘈雜聲,不久前,在廣東精銦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裏水新生產基地裏,作爲總經理的吳平平正忙於向客戶介紹一款爲佛山相隔十年後再奪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產品,海洋工程升降系統。

過去,這樣的設備只能依賴進口。然而,憑着自主創新,這家成立僅11年的海洋工程設備企業,開啓了該領域的國產化新篇章,目前該款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了第一。

挺起創新的“脊樑”,一批批珠三角隱形冠軍如同攪動市場風雲的“鯰魚”,成爲創新廣東最生動的腳註。

走進佛山維尚傢俱五廠,在整個生產製造流程中,但凡需要人力的工序,除了質檢等後序環節,工人都需要“聽命於”眼前的顯示屏。以大數據的智能化生產,維尚傢俱改寫行業商業模式,一躍成爲國內全屋傢俱定製產能第一企業。

一個個創新“顛覆者”湧現,激盪起發展的新力量。以珠海爲例,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增長14.5%,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爲57.2%。“去年,高新技術企業已達到1400多家,佔經濟體量的比重很大。”珠海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們還將持續加大創新投入。”中研非晶副總經理陳衛紅說。這家坐落於珠三角的全球最大的磁性器材及元器件生產商,此前每年R&D佔比高達13%。

全球先鋒

融入全面開放新格局配置全球優勢資源

在伊戈爾的研發中心內,技術人員在電腦上輕按幾下,一份剛調整好的設計方案馬上發往4000公里外的日立集團。幾分鐘後,電腦上顯示,“對方已確認”。產品同步下單,生產線裏開始新一批訂單的生產製作。

這是伊戈爾和日立集團合作的第七個年頭。憑藉特種變壓器技術質量領先優勢,伊戈爾成爲這家全球500強日企在海外的唯一外駐工廠。“我們的核心客戶基本都是行業前十,或者是世界500強企業。”伊戈爾企業管理部總監廖日雲說。

同樣在伊戈爾所在的佛山,記者調研發現,中南鋁車的輪轂走進了美國哈雷、美國北極星、英國凱旋、日本雅馬哈等摩托車生產車間,廣東星聯靜密的包裝瓶模具長年使用在可口可樂、雀巢等全球600多家知名飲料企業……

在主動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過程中,一批珠三角企業通過合理配置全球優勢資源,重新參與全球化的產業鏈分工,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面對廣東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機遇,越來越多企業正在開啓新一輪全球化的新徵程。

在佛山,科達潔能董事長邊程推動企業在非洲肯尼亞、加納、坦桑尼亞、塞內加爾建起4家陶瓷廠後,又將目光投向菲律賓,忙着籌備在那裏建設建材產業園區。

在東莞,五株科技的辦公室裏,行政部總監曾國權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文件、資料,最近他經常帶領着團隊爲籌備歐洲分公司的事情加班加點。曾國權說:“企業計劃聘請歐洲當地的職業經理人擔任分公司的負責人。”

中集集團位於東莞“燈塔工廠”的產品源源不斷地運往國外市場。這個全球最先進的半掛車零部件工廠,使得生產效率大幅提升40%。深圳中集專用車聯合體總經理蔣啓文表示,“燈塔工廠”正在瞄準未來的增量業務市場,包括全球標準最嚴苛的歐洲市場。

中集集團副總裁李貴平告訴南方日報記者,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全球供應鏈管理、跨界設計以及跨洋製造這三大“法寶”。

全面開放的大幕開啓,珠三角企業正在鏈接全球優質資源,加快邁向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專家聲音

德國知名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

深耕主業方能

成就明星企業

南方日報:我們調研發現,珠三角的代工企業正在被新的發展力量取代,這裏湧現出一大批行業“隱形冠軍”。這對廣東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有何重要作用?

西蒙:我觀察到,越來越多廣東中小企業遵循着“隱形冠軍”的發展策略,他們具有成爲行業主導者的決心,同時又兼具專注精神與全球化視野。更重要的是,它們在創新和數字化變革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這些廣東企業的技術競爭力令我印象深刻。這從側面反映了廣東製造業正邁進價值鏈的高端。

南方日報:在廣東製造開放探路的過程中,“隱形冠軍”呈現出哪些新的發變化和趨勢?

西蒙:如今的“隱形冠軍”企業平均收入比1995年的時候多了6倍左右。相較於收入,更爲顯著的一個變化在於企業的全球化運營。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平均1家“隱形冠軍”企業海外分支機構有20家;今天,這一數字是50家,甚至一些企業坐擁超過100家海外分公司。可見,“隱形冠軍”向前的探路爲廣東製造業開放發展提供了方向。

南方日報:中小型的“隱形冠軍”加快全球化的步伐,這對廣東製造開放發展有何重要的意義?

西蒙:製造業企業如何堅守主業?我遇到過很多有此困惑的企業家。不少企業堅持在製造領域深耕,最終成爲全球細分市場的明星企業。因此我的建議是,在你擅長的領域深耕主業。先嚐試在本土市場上做到最好,隨後向全球市場擴張而非向其他產業擴展。要知道,在你不熟悉的產業領域,總有人做得比你好。明白這一點,對廣東製造開放、技術升級有重要的意義。(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葉潔純 葉永茵 鄭佳欣 蘇梓威)

“工人在線”責編:孫科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