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四部門昨日聯合發佈《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開發指引》(下稱《產品指引》)。據上證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瞭解,相關管理辦法和示範條款已經草擬完畢,前期已經在業內小範圍徵求過部分保險公司的意見,預計將在5月中下旬出爐。這意味着,隨着規章制度的確立,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下稱稅延養老險)即將進入產品落地階段。

稅延養老險指引敲定三類產品滿足多樣化需求

  三類、四款產品示範條款即將出爐

按照積累期養老資金收益類型的不同,稅延養老險產品將包括收益確定型、收益保底型、收益浮動型等三類、四款產品。

一是收益確定型產品(A類),指在積累期提供確定收益率(年複利)的產品;二是收益保底型產品(B類),指在積累期提供保底收益率(年複利),同時可根據投資情況提供額外收益的產品,可細分爲每月結算收益的產品(B1款)和每季度結算收益的產品(B2款);三是收益浮動型產品(C類),指在積累期按照實際投資情況結算收益的產品。

在業內人士看來,收益確定型(A類)類似於傳統壽險產品,收益保底型產品(B類)類似於萬能險和分紅險,而收益浮動型產品(C類)類似於投連險。預計這三類稅延養老險產品的投資範圍將分別與傳統壽險產品、萬能險和分紅險、投連險趨同。

一家壽險公司負責人說,從精算平衡這個產品設計原則來看,稅延養老險有半公益性特點,這意味着保險公司在這個產品上只能實現保本微利。“而且稅延養老險還有示範條款,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可改動的餘地並不大,最多在定價利率上有一定的調整空間,但可調空間並不大。因此,未來參與主體在稅延養老險上更多的是拼服務。”

而對於市場關注的更多實質內容,比如,涉及經營規則、系統對接、參與主體進入門檻以及如何與稅務系統對接等,將在不久後即將出臺的相關管理辦法中予以揭曉。據壽險公司稅延養老險相關負責人介紹,待產品開發指引、管理辦法和示範條款都發布之後,保險公司正式進入產品申報階段,一旦獲批,產品即可對外發售。

  可實現產品間跨公司靈活轉換

在購買了一家保險公司一款收益浮動型的稅延養老險產品後,觀察到資本市場波動較大,還能轉換成該公司的收益確定型產品嗎?答案是肯定的。

《產品指引》規定,可以對產品進行轉換,如參保人選擇購買了一家保險公司的稅延養老險產品後,在開始領取養老年金前,可進行產品轉換,不僅可以在同一保險公司的不同類型產品間轉換,還可以轉至其他保險公司的稅延養老險產品。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是爲了鼓勵市場良性競爭,提高參保人對養老資金配置的靈活性。

泰康養老產品精算部門負責人表示,產品轉換將考驗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

而在一年試點結束後,對於參保人提出轉換爲其他金融產品的要求,保險公司應予支持。此前發佈的個人稅延養老險試點的通知中便明確,試點期間的產品由保險公司開發,試點結束後,有序擴大參與的金融機構和產品範圍,將公募基金等產品納入個人商業養老賬戶投資範圍。

  賬戶化管理 費用收支透明

稅延養老險產品如何做到清晰透明?

稅延養老險產品採取賬戶式管理模式,賬戶內提供多種產品選擇,每個參保人個人賬戶中所交保費、費用收取、投資收益、資金總額、養老金領取情況等均清晰透明,可隨時查詢。

《產品指引》還規定,保險公司可以向參保人收取初始費用、資產管理費和產品轉換費,A、B類產品的初始費用不超過2%,C類不超過1%。不過,C類產品可以收取資產管理費,費用與投資賬戶的資產淨值有關,比例不超過1%。

除了明確各類稅延養老險可收取的費用項目和收費水平上限外,《產品指引》還要求保險公司向參保人明示收費情況,並在保險合同中載明。與市場同類保險產品相比,稅延保險產品收費項目較少、收費水平較低。

稅延養老險產品提供最基本的養老年金給付的同時,還提供全殘保障和身故保障。具體是指,參保人在開始領取養老年金前(60歲前)全殘或身故的,保險公司除給付其個人賬戶內積累的養老金外,還額外贈送相當於賬戶價值5%的全殘或身故保險金。“這是目前市場上的養老年金保險產品所不具備的,實際上也是產品設計上的讓利體現。”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解釋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