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星球大戰”計劃2.0版:美國想把導彈攔截器放到太空

2017年7月11日,美國阿拉斯加科迪亞克島,美軍成功測試使用“薩德”反導系統攔截中程彈道導彈。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安晶

部署在太空的導彈傳感器和攔截器、可擊落洲際彈道導彈的F-35戰機、搭載激光武器的高空無人機——美國總統特朗普公佈了最新版的導彈防禦系統計劃,準備大力擴展防禦系統“以應對來自俄羅斯、中國、伊朗等國的威脅”。

與里根在冷戰時期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類似,新計劃把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範圍延伸到了太空。

據美聯社1月18日報道,特朗普週四(1月17日)在五角大樓公佈了國防部《導彈防禦評估報告》的主要內容,呼籲國會批准議案爲擴展導彈防禦系統提供更多資金。

特朗普表示,太空將成爲新戰場,而美國需要發展“無可匹敵的”導彈防禦系統,以應對其他國家制造的高超音速導彈和巡航導彈所帶來的安全威脅。

“我們的目標很簡單:確保我們能探測並摧毀在任何國家、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向美國發射的任何導彈。面對快速發展的威脅,我們必須確保我們的防禦能力在世界任何地方都無可匹敵。”

雖然特朗普並沒有在講話中點明美國所針對的國家,但週四發佈的《導彈防禦評估報告》中明確列出了美國本土正在面臨或今後將面臨的導彈威脅國家:朝鮮、伊朗、俄羅斯和中國。

這份長達108頁的報告是美國自2010年以來公佈的首份導彈防禦報告。報告詳細分析了中國、朝鮮等四國的導彈發展現狀以及美國現有的導彈防禦能力,就美國今後如何應對導彈攻擊威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計劃。

其中,太空被列爲防禦戰略重點之一。

報告專門有一小節被命名爲“太空的重要性”,指出開發太空能更有效靈活地抵禦“已知和未知”導彈襲擊威脅。比如,在太空部署傳感器以第一時間監測、追蹤從地球任何角落發射的導彈。而與陸基傳感器不同,太空傳感器的部署不需要經過其他國家同意。

在監測之外,美國防部還將對研發太空攔截器系統進行評估,以便在導彈剛發射時甚至在其助推階段就將導彈擊落。有報道稱,國防部將進行爲期六個月的可行性評估,以判斷是否能在衛星上搭載非核導彈攔截器。

早在1983年冷戰時期,里根政府就提出了戰略防禦倡議“星球大戰”計劃。計劃提議在太空部署激光、高能粒子束等定向能武器,以攔截敵人發射的戰略導彈。

但由於操作難度太大、存在技術缺陷,“星球大戰”計劃最終沒有實施,外界也將其視爲美國打擊蘇聯的宣傳迷霧彈。

目前美國已經在太空部署了間諜衛星和其他協助政府監控通訊的平臺,波音公司研製的無人太空飛機X-37B空天戰鬥機也進行過多次飛行。

除了從太空着手外,週四公佈的報告中提到研發搭載激光武器的高空無人機,以便在導彈升空時將其擊落。國防部還希望利用F-35隱形戰機探測導彈發射,將相關座標傳給導彈防禦部隊以供攔截,或者直接由F-35在洲際彈道導彈推進階段將導彈擊落。

針對俄羅斯去年公佈的高超音速滑翔導彈系統,報告呼籲美國研發相應的防禦系統。美國雷神公司正在研發高超音速武器,希望在研發同時找到防禦之法。

特朗普在週四的講話中還呼籲在阿拉斯加增設20部陸基攔截器、雷達和傳感器。目前美國主要依靠陸基中途防禦系統,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共設有44部遠程攔截器。這些攔截器在實驗中的成功率爲50%。

雖然公佈了龐大的導彈防禦新計劃,美國防部並未透露該計劃需要多少預算資金。

據研究人員估算,從1983年至今,美國在導彈防禦上花費了至少3000億美元。在美國防部去年發佈的2019財年國防預算申請中,導彈防禦局預算申請額爲99億美元。

在資金問題上,特朗普的導彈防禦系統計劃能否得到國會支持目前仍是未知數。從去年12月開始,特朗普與民主黨就美墨邊境牆預算問題爭執不下,部分聯邦政府部門依然處於停擺之中。

而對於這項野心勃勃的“星球大戰”2.0計劃,美國前防長佩裏在接受《時代》週刊採訪時表示,美國部署更大規模的導彈防禦系統只會刺激其他國家研發更先進的攻擊性武器。

“這並沒有提升安全,我們得到的是一場軍備競賽。這隻會削弱、而非增加我們的安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