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军军衔是如何评定,以及军衔制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我们在之前的文章《我国的军衔制是如何演变的? 取消元帅和大将的背后有这些考虑!》中已经做过一些说明,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在55年的那次授衔中,本来有三位杰出的领导是足够被授元帅军衔的,但是他们却拒绝了,而有一位是被破例授予元帅这一军衔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军衔的评定并不只是按照军功来进行的,还要参考这个人在之前的革命中是否参与过党或者军队的建设,是否参与过根据地的建设等,对于那些有过卓越功勋的统帅,我们会对其授予元帅这一军衔。

而毫无疑问,毛主席自然是最符合这些标准的,他担任过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而且是国家主席,早年间他创建了著名的井冈山根据地,而且在后来又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进行一系列革命战争。无论从功劳还是威望,他都是理所应当的第一位元帅,这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有异议。

但主席却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认为他并不适合这个军衔,因为这不便于他去群众中讲话或者活动,并且他建议那些如今在地方上工作的人都不要参与评衔了,只对现在在军队中从事工作的人进行评衔。这个建议很快就通过了。

元帅这个头衔珍贵无比,条件自然也很严格,除了我们日后熟知的十位元帅,还有3个人也是在被授元帅的提议名单中的,他们分别是周恩来,刘少奇和邓小平。

我们知道,他们都曾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者军团作战起过卓越的作用,他们也是居功至伟,被授元帅也是理所应当的,但他们却响应之前不在军队中工作暂不予授衔的决策,拒绝了元帅的军衔,高风亮节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而也有一人当时已经离开了军队,但却破例被授予了元帅的军衔,他就是在54年出任国家副总理,后来又成为我国外交部长的陈毅,我们都知道,当年的陈粟大军是何等的勇猛,以他的战功来说,被授元帅是当之无愧的。

周总理认为,陈毅同志被授元帅是可以的,因为苏联的布尔加宁也被授予了元帅,这是有先例的。而且即使受了元帅对陈毅的工作也没有任何不便的地方,帅服可以必要时再穿。

周总理说,陈毅是当年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对他授元帅衔不止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新四军的肯定,新四军是应该多一个元帅了,不然不匹配。

中央认为他的建议是合情合理的,于是陈毅就被破例授了元帅。

《我国的军衔制是如何演变的?取消元帅和大将的背后有这些考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