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典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國人聽起來也毫無壓力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前無古人,人們第一次在交響曲中聽到了人聲,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震撼人心的歌唱

震撼的“貝九”與中國有許多聯繫

對於中國人來說“貝九”一直都是

一部喜聞樂見的 經典之作

用音樂締造人性光輝的貝多芬

其實與中國頗有淵源

1770-1827年,貝多芬以意志作統帥,用 57年的時間向世人貢獻了一個傳奇故事和數首氣概堂皇的作品。這些作品中的某些語彙以其雄渾姿態成爲了後人反覆稱頌的精神標語:英雄交響曲、“命運”動機、歡樂頌合唱…… 失聰的雙耳和挺拔的音符形成對比,兩者的反差樹立出了不屈靈魂的標準範式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首樂章節選,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奏:

一邊是身處18世紀的德國波恩,用音樂締造人性光輝的作曲家,一邊是奔走在20世紀初的中國北京,掀起革命的“五四”仁人志士,他們並沒有一脈相承的邦國淵源,也沒有同聲相應的時代訴求,但貝多芬卻以“培得柯芬”、“貝多文”等譯名多次出現在這些仁人志士激揚的筆鋒之下。

作爲第一位在中國亮相的西方音樂家

貝多芬以怎樣的形象走進大衆

那麼,作爲第一位在中國亮相的西方音樂家,貝多芬是以怎樣的形象走入大家們的視野,在那個極力從新文化中提煉救國之道的時代,他又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1. 李叔同給他繪製炭筆畫像

1906年,李叔同在《音樂小雜誌》上刊印了用炭筆繪成的貝多芬像,並用300字的《比多芬傳》對貝多芬作了簡短介紹,在文中還冠以其“樂聖”的稱號,這是貝多芬 首次 走入中國。

李叔同畫貝多芬

2. 魯迅將他撰寫在著作中

魯迅:“既有康德,亦必有樂人如培得柯芬(Beethoven)...... 凡此者,皆所以至人性於全,不使之偏倚,因此見今日之文明者也。”

1907年,貝多芬以“培得柯芬”的譯名出現在魯迅撰寫的《科教史學篇》中。對於音樂,魯迅其實是外行,所以,魯迅把貝多芬這位大音樂家放入《科教史學篇》中自然也並不着手於談音樂。《科教史學篇》中有意將貝多芬、莎士比亞等文藝巨匠和一些科學巨人並提,其主旨是站在“立人”的角度說明文學藝術對於人精神的啓迪是科學所 不能替代 的。

▽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3. 蔡元培用四首古詩詠贊他

蔡元培:“我愛貝多文法曲,包含理想極深閎。”

蔡元培很重視音樂教育,他認爲“音樂是助文化之利器,共同研究至高尚之樂理,而養成創造新譜之人才,採西樂之特長,以補中樂之短,使之以時進步。”對於貝多芬,蔡元培 極爲推崇 ,他曾用四首絕句對貝多芬的音樂加以詠贊。

第一首詩中將貝多芬的樂曲稱作“法曲”,充分顯示了蔡元培對貝多芬音樂的肯定,法曲是唐代歌舞音樂達到峯的象徵。蔡元培以“法曲”作喻,是爲了表示對貝多芬精美絕倫音樂的讚譽。其後幾首詩分別從貝氏融合希伯來及希臘音樂的創作風格、以氣壯山河之勢流傳的藝術作品及克林格爾超越貝多芬“現實之醜”的雕塑三方面提寫,這四首詩在頌揚貝多芬音樂及品格的同時,也展現了蔡元培的音樂思想

4. 王光祈因他棄法律攻音樂

王光祈:“空前絕後之偉大作品”“常以人道主義爲其歸宿”。

和魯迅棄醫從文的救國之道相似,王光祈本學法律,但在赴德留學後,認識到音樂對喚醒民衆改造社會的強大功能,便在1922年專攻音樂。他在《西洋音樂史綱要》與《西洋名曲解說》兩部著作中對貝多芬作過詳盡介紹,前者中用“空前絕後之偉大作品”“常以人道主義爲其歸宿”來評價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後者中則闢有專章論述貝多芬的傳記和多部作品的創作。只可惜當時的他身處異國,這些著作沒能得到較廣泛的普及,所以國民們也無法及時讀到書中對貝多芬的介紹。

貝多芬雕塑(克林格爾)

在審美上,五四時期的國人也許對貝多芬的音樂還不能做到照單全收;但在精神上,無論是其樂還是其人,對當時亟待被新思潮灌頂的中國,貝多芬無疑都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他內涵深閎的音樂和終生不懈的鬥爭值得中國借鑑。

這樣一部經典佳作,值得我們反覆欣賞

橄欖小編精心推薦:

國家大劇院版《貝多芬第九交響曲》CD+DVD

帶你感受經典音樂震撼人心的力量

國家大劇院版貝多芬

《第九交響曲“合唱”》唱片信息

對於每一位聆聽貝多芬《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的現代人,這樣的經歷如同參加一場儀式,而不僅僅是聆聽音樂本身。“貝九”是貝多芬一生交響曲創作的 巔峯,第一樂章點明瞭作曲家不懼艱危、砥礪奮進的表現主旨;活潑、頓挫的第二樂章對第一樂章的嚴肅氣氛略有平衡;第三樂章以慢板示人,在樂曲中部鋪展出一片寧靜而沉思的樂土;第四樂章以振聾發聵的強奏起始,每位專心於此的演員和聽衆都能從這部作品所展示的宏闊的音響世界中獲得發展的動力,並在朝向歡樂的理想之路上攜手前行。

唱片基本信息

指揮:呂嘉

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合唱團: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女高音:宋元明

女低音:朱慧玲

男高音:薛皓垠

男低音:李曉良

錄製時間:2017年8月8-9日

錄製地點:現場錄製於中國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碟數:1CD+1DVD

唱片編號:85620066-1

版號:978-7-88331-063-1

發行地區:中國大陸

發行公司:北京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有限責任公司

橄欖特價:100元

1. 發貨說明:

除預售商品外,微店所有商品16:00前下單默認爲第二個工作日發貨。微店上購買的商品有任何問題,請公衆號後臺留言或聯繫小編微信:ganlanmusic,手機:13601977457(儘量短信)。

2. 小編工作時間:

週一~週五 10:00~18:00,雙休日及法定節假日休息。

3. 退換貨說明:

橄欖微店中的所有商品,非質量問題不接受退換貨處理。如有損壞請當面拒收,否則一概不進行退換貨處理。

藝術家介紹

女高音:宋元明

旅奧女高音歌唱家。以特優雙碩士畢業於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曾獲圖盧茲國際聲樂大賽第一名等六個國際比賽的獎項。是世界各大知名音樂節、音樂廳的常客,與穆蒂、巴倫博伊姆等指揮大師均有合作。擅長《唐·璜》《費加羅的婚禮》《蝙蝠》《圖蘭朵》《藝術家生涯》等劇目。被維也納文化媒體稱之爲“是純正的大抒情女高音,聲音統一有磁性...”

---------

女低音:朱慧玲

2011年獲斯圖加特國立音樂學院歌劇演唱表演博士學位。活躍在歐洲歌劇舞臺的中國女低音,多次獲得國際聲樂比賽大獎,擅長演唱《卡門》等歌劇。是當今不多的幾位活躍在歐洲主流歌劇舞臺的女低音歌唱家。除了歌劇演出外,還擔任德國漢堡新生代藝術家基金會藝術總監、德國蒂門多夫歌劇比賽評委。

---------

男高音:薛皓垠

中國廣播藝術團男高音歌唱家。英國皇家歌劇院簽約藝術家。曾與多支國內外著名樂團合作。合作過的指揮有安東尼奧·帕帕諾、呂嘉、李心草、張國勇、湯沐海、楊洋、張藝等。曾多次隨中國外交部出訪俄羅斯、芬蘭、奧地利、法國、以色列、埃及等十幾個國家。

---------

男低音:李曉良

活躍在歐美歌劇和音樂會舞臺的華人男低音歌唱家,常與諸多著名指揮大師、歌劇院和樂團合作,是當今世界音樂舞臺上最傑出的男低音歌唱家之一。演唱了幾乎所有男低音角色,特別擅長瓦格納和威爾第的歌劇。2012年他在柏林德意志歌劇院首次演出了瓦格納樂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的“馬克王”一角,確立了其國際一流男低音歌唱家的地位。

兩團簡介

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是中國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的常駐樂團。由呂嘉擔任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陳佐湟任桂冠指揮,袁丁任助理指揮。

合唱團: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成立於 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擔任指揮。作爲中國最高表演藝術殿堂所屬的專業文藝演出團體,合唱團秉承大劇院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被公認爲一支充滿朝氣及無限潛能的專業合唱團。

更多精選商品

就在橄欖古典音樂微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