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去旅行,是因爲想看不同的風景,而有些人,就是爲了喫喫喫!對於我來講,旅遊是美景與美食皆不可辜負!西安這個十三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在遊玩完後,再在西安城好好喫它一回,纔不枉費西安一行。

呆在西安,最不愁的就是“喫什麼”。西安的飲食文化歷經千年傳承,美食妙不可言。在到達西安之前,我的腦海裏已存放了西安大量耳熟能詳的陝西名喫:涼皮、肉夾饃、鏡糕、涮牛肚、臘牛肉、褲帶面、臊子面、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摔碗酒、毛筆酥、花奶奶酸梅湯、柿子餅、甄糕、烤油饃、辣子疙瘩…...

一次旅行就喫遍西安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時間充裕,可以到西安周邊不起眼的小食店對找價美價廉的美食,定會有意外驚喜噢~~然作爲遊客時間有限,就不妨到西安鬧市的大麥市街回民風味小喫街,這裏是一個美食的聚集地,有街上的那些老字號、小喫攤一個挨一個,一網打盡各類西北美食,從早到晚都吸引着絡繹不絕的食客,讓西安成爲了一個十足的“喫貨聖地”。

地 址:西大街橋梓口什字北側,大麥市街南段

交通方式:乘4、43、45、201、611、604、副223路橋梓口站下車即到。

回民風味小喫街就是回民聚居之地。這條街的歷史悠久,原來國外的使節和來長安做生意的商家們聚居在這裏,不斷地繁衍生息,現在的坊上人大都是這些古老移民的後裔。當我從西安古城牆轉到食街,已是傍晚,此時食街已是人來人往,你就跟着我一路看一路喫......

烤餡餅,上面抹了油,撒了多多的孜然、辣椒等,非常非常香,還有咬頭。現在想起來還是會流口水哦~~~

小攤上的烤餅 ,1塊錢一個。

涮牛肚,配上又香又辣的麻汁醬,喫幾十串不成問題。

來西安前大家都交待我一定要喫羊肉泡饃......

小喫街上我超級愛的,麻醬凉皮。三塊到三塊五就有,炒涼粉。很多店都架個大鍋在外面炒....

讓我們不解的是,爲啥每家的炒涼粉鍋裏都要扣一個髒兮兮的破碗一起炒。。。。

羊蹄,辣味的,羊蹄上骨肉盡已分離,扒出骨頭,筋皮的顏色紅潤透亮,酥爛糯軟像是要化了。喫這個還有點兒講究:要站起來,拿着筷子和小碟湊近,扒拉過來,因爲夾是夾不起來的。

美食街上的“賈三灌湯包子館”應該嘗一嘗。他們家的包子果然是灌湯的。皮薄餡兒大,湯汁鮮美。牛肉或羊肉餡兒的。上一籠賈三家灌湯包子,用筷子夾起包子上端,將那花藍般的包子沾點蒜汁、辣子油,一口一個,一團肉,一汪油,不膩,不腥,不幹,有的只是鮮美感覺。

喫着轉着,這裏很多陝西特產。道路兩旁遍佈掛着電燈、汽燈的各種攤鋪,主要販賣糕餅、乾果、蜜餞、小喫。

小喫街上還有很多零食點心的,賣的最多的就是這個綠豆糕。

黃桂柿子餅,1元一個。油炸食品,面比較多。

鏡糕,也是1元一個。好像是大米磨碎了蒸熟的,比較好消化。有一家比較有創意,還在上面畫卡通呢,來只流氓兔。

酸梅湯,1元一杯。雖然都是用酸梅粉衝的,但是每家放的量不同,所以味道也有輕微的差別,涼涼的喝一杯,確實很爽。

這裏買乾果的很多,紅紅綠綠的,爲小喫街增色不少。獼猴桃~

大紅棗。這裏賣的都是“狗頭棗”。這個“狗頭棗”有點來歷,唐高宗親自嘗過,皮薄色紅,肉白細脆,味甜如蜜,十分可口,因它長的跟狗頭十分相似,便賜名“狗頭棗”

櫻桃。頭一次見水靈靈的櫻桃被弄成這樣乾癟的樣子......

柿餅,樣子很獨特啊。

椒鹽核桃,現炒現.......

炒花生,辣椒碎,紅紅的~~~

各種油茶。牛骨髓油茶,不知道是啥味道的。

西安特產:石榴,據說要挑方的纔好喫。

此時的我已是喫撐了,回頭見食街依然人滿爲患,每間食店門口擺滿桌椅。烤肉串、涮牛肚的煙火在不甚明亮的燈光下瀰漫整條街,熙熙攘攘的人羣都是邊逛、邊喫,剛好見一老外望着食物的眼神,明白爲何難忘了......西安會成爲你無法遮掩的口水之旅。

最後,友情提示喫貨的你:來之前,最好三天不喫飯,不然挨個館子喫,怕你肚子受不了。:)

更多免費、冷門的旅行資訊,請關注我的自媒體號:珊珊三丫頭!

對文章內容有異議或補充的歡迎文末吐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