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类锥虫病

African trypanosomiasis

俗称昏睡病、嗜睡病(sleeping sickness),该疾病常发生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区,是一种由布氏锥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在人类或其他动物中均有发生。

昏睡病与采采蝇

有两种寄生虫可感染人类:

布氏冈比亚锥虫(简称:T.b.g.)

布氏罗得西亚锥虫(简称:T.b.r.)

在昏睡病报告病例中,布氏冈比亚锥虫引起的病例占98%。这两种寄生虫都是由采采蝇叮咬传播的,在农村地区最为常见。

昏睡病与采采蝇

采采蝇,来自英语音译Tsetse,是舌蝇属的俗称。舌蝇是双翅目舌蝇科下唯一的一个属,其下的蝇广泛分布于从撒哈拉沙漠到喀拉哈里沙漠的广大非洲地区。他们以吸食脊椎动物的血液为生,是非洲主要的睡病虫传播媒介之一。

昏睡病与采采蝇

采采蝇因为会传播昏睡病而被广泛研究,这些蝇是多化性的,每年可繁殖四代,一生中最多可繁殖31代。

昏睡病与采采蝇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区的36个国家中,有七千万人有着感染“昏睡病”的风险。

在2010年,它造成了9,000例死亡,与1990年的34,000例死亡相比,有所下降。据猜测,现有的感染人数为30,000人,2012年的新的感染人数为7,000人。多于80%的新的感染病例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

在近代史中,该疾病共爆发了三次:

一次是从1896年至1906年,发生在乌干达与刚果盆地的爆发,

另外两次发生在1920和1970年,发生于多个非洲国家。

其他动物,例如牛,也可能携带该寄生虫并且被感染。

昏睡病与采采蝇

在疾病发展的第一阶段,起初会有发热、头痛、发痒与关节痛的症状,这是从被咬后的一到两周开始的。几周或是几个月之后,疾病的第二阶段开始。

第二阶段是神经系统阶段,以寄生虫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那一刻作为开始。睡眠周期严重失常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症状,“昏睡病”也因此得名。

  • 睡眠 - 唤醒周期受到寄生虫影响变得无组织,24小时的睡眠节奏变得分散,这导致患者白天长梦不醒,却彻夜无眠;
  • 随着寄生虫入侵中枢及周边神经细胞的程度增加而恶化病情,进入异常振奋的精神状态,甚至对其他人物有攻击性倾向;
  • 最后,一段时间之后,中枢及周边神经就会走向讯号接收疲劳而陷入昏睡状态,“昏睡病”因此得名。
  • 当主要神经系统被入侵后,此病就完全不可治愈,患者最后因呼吸或心脏等神经控制系统衰竭而死亡。

    诊断是通过在血液涂片中或是淋巴结液中找到寄生虫做出的。通常需要腰椎穿刺来辨别疾病是处于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

    昏睡病与采采蝇

    在血液涂片中的椎体虫形态

    如非洲工作、旅游时发病,症状为发烧,头痛,关节疼痛和瘙痒,发烧是间歇性的,每次持续一天到一周,间隔几天到一个月,颈部后面可能会出现肿胀的淋巴结。应该及时进行诊断医治,很有可能是在被采采蝇叮咬后感染了非洲人类锥虫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寄生虫将会克服宿主的防御,并可能造成更广泛的损害。症状将会越来越严重,包括贫血,内分泌,心脏和肾功能障碍。

    若能在疾病早期,即在神经性症状发生之前进行诊断,治疗较为容易。使用喷他脒或苏拉明在疾病的第一阶段进行治疗。

    对第二阶段的治疗,应使用二氟甲基鸟氨酸或结合使用硝呋噻氧与二氟甲基鸟氨酸以治疗布氏冈比亚锥虫。虽然美拉胂醇对两种寄生虫都有效果,因其严重的副作用,通常只被用于布氏罗得西亚锥虫。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