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類錐蟲病

African trypanosomiasis

俗稱昏睡病、嗜睡病(sleeping sickness),該疾病常發生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區,是一種由布氏錐蟲引起的寄生蟲病,在人類或其他動物中均有發生。

昏睡病與采采蠅

有兩種寄生蟲可感染人類:

布氏岡比亞錐蟲(簡稱:T.b.g.)

布氏羅得西亞錐蟲(簡稱:T.b.r.)

在昏睡病報告病例中,布氏岡比亞錐蟲引起的病例佔98%。這兩種寄生蟲都是由采采蠅叮咬傳播的,在農村地區最爲常見。

昏睡病與采采蠅

采采蠅,來自英語音譯Tsetse,是舌蠅屬的俗稱。舌蠅是雙翅目舌蠅科下唯一的一個屬,其下的蠅廣泛分佈於從撒哈拉沙漠到喀拉哈里沙漠的廣大非洲地區。他們以吸食脊椎動物的血液爲生,是非洲主要的睡病蟲傳播媒介之一。

昏睡病與采采蠅

采采蠅因爲會傳播昏睡病而被廣泛研究,這些蠅是多化性的,每年可繁殖四代,一生中最多可繁殖31代。

昏睡病與采采蠅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區的36個國家中,有七千萬人有着感染“昏睡病”的風險。

在2010年,它造成了9,000例死亡,與1990年的34,000例死亡相比,有所下降。據猜測,現有的感染人數爲30,000人,2012年的新的感染人數爲7,000人。多於80%的新的感染病例發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

在近代史中,該疾病共爆發了三次:

一次是從1896年至1906年,發生在烏干達與剛果盆地的爆發,

另外兩次發生在1920和1970年,發生於多個非洲國家。

其他動物,例如牛,也可能攜帶該寄生蟲並且被感染。

昏睡病與采采蠅

在疾病發展的第一階段,起初會有發熱、頭痛、發癢與關節痛的症狀,這是從被咬後的一到兩週開始的。幾周或是幾個月之後,疾病的第二階段開始。

第二階段是神經系統階段,以寄生蟲通過血腦屏障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的那一刻作爲開始。睡眠週期嚴重失常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症狀,“昏睡病”也因此得名。

  • 睡眠 - 喚醒週期受到寄生蟲影響變得無組織,24小時的睡眠節奏變得分散,這導致患者白天長夢不醒,卻徹夜無眠;
  • 隨着寄生蟲入侵中樞及周邊神經細胞的程度增加而惡化病情,進入異常振奮的精神狀態,甚至對其他人物有攻擊性傾向;
  • 最後,一段時間之後,中樞及周邊神經就會走向訊號接收疲勞而陷入昏睡狀態,“昏睡病”因此得名。
  • 當主要神經系統被入侵後,此病就完全不可治癒,患者最後因呼吸或心臟等神經控制系統衰竭而死亡。

    診斷是通過在血液塗片中或是淋巴結液中找到寄生蟲做出的。通常需要腰椎穿刺來辨別疾病是處於第一階段還是第二階段。

    昏睡病與采采蠅

    在血液塗片中的椎體蟲形態

    如非洲工作、旅遊時發病,症狀爲發燒,頭痛,關節疼痛和瘙癢,發燒是間歇性的,每次持續一天到一週,間隔幾天到一個月,頸部後面可能會出現腫脹的淋巴結。應該及時進行診斷醫治,很有可能是在被采采蠅叮咬後感染了非洲人類錐蟲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寄生蟲將會克服宿主的防禦,並可能造成更廣泛的損害。症狀將會越來越嚴重,包括貧血,內分泌,心臟和腎功能障礙。

    若能在疾病早期,即在神經性症狀發生之前進行診斷,治療較爲容易。使用噴他脒或蘇拉明在疾病的第一階段進行治療。

    對第二階段的治療,應使用二氟甲基鳥氨酸或結合使用硝呋噻氧與二氟甲基鳥氨酸以治療布氏岡比亞錐蟲。雖然美拉胂醇對兩種寄生蟲都有效果,因其嚴重的副作用,通常只被用於布氏羅得西亞錐蟲。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