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北大心理系,学霸姑娘把原因归功于浙大特色教育模式和一项常见的学生活动

从浙江大学丹青学园新生辩论赛冠军到浙江大学求是杯辩论赛冠军,从长三角八校辩论赛金奖到国际大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16强,她是浙江大学校辩论队的现任队长,也是辩论场上思维敏捷、语惊四座的优秀辩手。从大一到大四,她将青春的满腔热情都投入到辩论之中,终于带领浙大校辩论队在国际赛事上崭露头角。

这位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的姑娘,就是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孔令航。不久之前,她已确定保研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逆风翻盘,辩论与学习,曾经的弱势,成为了如今的闪光的标签。

保研北大心理系,学霸姑娘把原因归功于浙大特色教育模式和一项常见的学生活动

第二届国际大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

保研北大心理系,学霸姑娘把原因归功于浙大特色教育模式和一项常见的学生活动

第二届国际大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

保研北大心理系,学霸姑娘把原因归功于浙大特色教育模式和一项常见的学生活动

第二届国际大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

始于意外,忠于热爱

你大概想象不到,这样一个辩手,最初参加辩论竟然是为了改变自己“不擅长表达”的问题。而这样的初衷,自然让她曾是那么多会讲的人里面“木讷”的一个。

你大概也不能相信,如今各种金奖囊获手中的她,高中时却悲惨地“一轮游”。

改变一切的是她挑战自我、永不服输的性格,以及总结提高的习惯。

高中比赛输掉后,她没有气馁,积极向学长学姐询问建议;她信奉针对问题,精准提高,她意识到自己的提问只是纯粹的应激性的反应,找出对方错误的东西,而没有对对方陈述整体逻辑的漏洞。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后,她改变的速度有如神助,第二年,同样的比赛,毫无悬念的冠军。

大一的时候,孔令航完全无法想象自己会坚持打四年辩论赛,当时只是地参加新生辩论赛。但在辩论赛中,孔令航认识了丹青学园辩论队的学长学姐,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与关爱下,她对这个队伍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孔令航选择加入了辩论队。

保研北大心理系,学霸姑娘把原因归功于浙大特色教育模式和一项常见的学生活动

在打辩论的过程中,孔令航渐渐对辩论有了更深的理解,也逐渐喜欢上了这项活动。

“它(辩论)从来不会告诉你这个世界一定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它会激发你的好奇心,让你想要去探究你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给你动力去了解这个社会上或远或近的人。”

因为热爱,所以深情。

为了准备各项辩论赛,孔令航需要读大量的书,也常常和队友讨论到深夜。凌晨一两点睡,早上七点去上早课,这样的生活对她来说是日常。但是她从未觉得苦,对于她来说,辩论不只是任务、工作,更是兴趣。“兴趣是一项很重要的的东西,打辩论既是玩也是正事”。

当问及为什么要去打辩论时,孔令航坦言:“学长赵琪昊讲过一句非常深情的话,‘为远离无知和麻木,为免于恐惧和匮乏,为自由及平等’,所以我们去辩论,辩论就是每一个辩手‘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保研北大心理系,学霸姑娘把原因归功于浙大特色教育模式和一项常见的学生活动

肩负责任,无坚不摧

做上队长,成为教练,责任感成为孔令航永不熄灭的动力。为了教给学弟学妹们更多知识,她专门去网上找了很多课程与书籍来学习,希望能在内训最高效率地将所知传授给他们。为了学弟学妹们有更快地成长速度,孔令航即使忙碌,从不放弃亲自带他们出去打比赛。

在今年十月份的国际大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上,孔令航带领浙大的参赛学生进行比赛,最终打赢了去年的冠军和世界杯的亚军,一举为浙大争光。

坐在对面的孔令航回答问题时不苟言笑,言语间逻辑清晰,但是提到自己的“小朋友”时,她的表情格外生动,时而含笑,时而皱眉。她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浙大的现状。所以我也会去挖掘好的苗子,自己带着他们比赛,这样有利于给他们最大提升效果。我希望能在毕业前尽自己所能为校队做得更多一点。”

保研北大心理系,学霸姑娘把原因归功于浙大特色教育模式和一项常见的学生活动

压力对我来说是一种动力

孔令航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时间的方法。当一个大作业的截止日期和某个大比赛冲突时,她会制定一份时间安排表,在表上自行调整大作业的截止日期,让时间限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样效率会提高很多。但是孔令航不会将时间表划分得很细致,自由的时间安排能让她更加弹性地进行学习。有时候某段时间课业和比赛都很忙碌的时候,孔令航也会面临较大的压力,但是她觉得这种压力是令人快乐的。“当你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会发现效率超高的,所以我觉得这些压力对我来说不是一个负担,反倒是一个动力。”

保研北大心理系,学霸姑娘把原因归功于浙大特色教育模式和一项常见的学生活动

指导被试

在该学习的时候,孔令航学得比常人更加刻苦。她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把东西学会,因此,她会选择花大量时间在理解和消化知识上,而不是只是在考试周前匆匆记忆。“我自己学习的一个特点是,可能在他人看来我学得很慢,但是我试图通过一种我们心理学上叫“深层加工”的方式去理解这些知识,这样的话你会真的学到一些东西,等之后做科研的时候,你会发现学到这些东西真的很管用。”

对学习的热爱大概也是孔令航保持优异成绩的动力之一。因为她一直都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研究的好奇心,选择浙大,也是因为它在心理学上的强大。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很广,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她通过课程、科研项目等方式尝试过许多方向,最终选择了最感兴趣的一条路。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孔令航参加了课题为“工作记忆与流体智力的关系:策略使用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的浙江大学第20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大三上学期时,她跟随导师李峙进行课题为“空间感知偏差反映的视觉感知与运动控制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这些都为她的科研经历增光添彩。

持之以恒,“慢速”学习,孔令航从大一成绩中流,甚至会担忧不能选进心理学专业,终于慢慢稳定到大三的专业第一。

主动申请北大研究生,录取了!

“第一个是要明确你自己要干什么,然后你确定自己未来的目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确定了自己的未来方向后,孔令航开始研究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教授们,她“瞄”中了现在的导师。最初知道教授,是通过他编写的教材,整个教材的逻辑安排和论述风格都很合乎孔令航“口味”,她知道这特别有利于之后学习过程中和导师的匹配。深入了解,孔令航更是发现导师的研究方向,包含了她未来希望聚焦的领域。就此拍案确定。

确定之后,主动行动。孔令航给该教授发送了邮件,投递了自己的简历。导师关心的当然主要是学习能力、科研潜力,但是,该教授也额外关注了个人经历下隐藏的性格特点。接触这样的“大牛”,孔令航自然是期待与焦虑并重,想不到,教授真的回复了邮件,并且格外细致地和她讨论了她的优势,提出面试时要充分展示自己优点与建议。

当然,提前找导师并不是一条捷径,只是让你对方向更加明确而已,最终决定一切的,自然还是面试。而面试时,考察的还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孔令航在扎实学习过程中早已奠定稳固的知识基础。

保研北大心理系,学霸姑娘把原因归功于浙大特色教育模式和一项常见的学生活动

校队合照(当然是最前面的啦)

但是,孔令航并没有把一切归功于自己。

谈起面试的成功,她坦承,一是要感谢浙大的心理学本科教育模式。在浙大,本科生基本上都是按照未来科研人才的方向去培养的,无论是平时普通课程的大作业还是参加的课题,都让她有机会参与熟悉科研活动,培养了较强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能力,而这些直接的能力,自然最是打动导师。

二是要感谢自己的辩论经历。在这个“酒香仍怕巷子深”的时代,即使能力很强,也需要会“吆喝”。而辩论,带她的不只是广阔的知识面,教会她的不只是质疑精神,还有逻辑思维,还有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就是有效的传达,将你的所想,将你的所能,有效地传达给导师。

孔令航笑称自己走的是不太保险的道路,并温馨建议道,若要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可以去参加对方学校的夏令营等,在真实的工作相处中所展示出的能力,才是导师最信赖的。

能力以及能力的展示,是保研道路真正的大道。

对辩论保持热爱,对学习充满热情,这两件在常人看来都很花时间的事情,成为了孔令航大学生活里的主旋律,并最终在两方面都交出了令人惊羡的答卷。保研北大,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她,将从容以对,欢歌以行。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本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