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量價齊跌,銀保產品“冒尖”

■記者 蔡平

“最近理財產品收益降了很多,4%以上的產品不多了。”長期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謝女士最近有點“煩惱”。記者從銀率網瞭解到,4月以來,銀行理財量價齊跌,平均收益破4%,正式進入“3時代”。

而“3時代”來臨,讓普通投資者感嘆無處投資。不過,有一種產品,收益率超過了銀行理財,老百姓卻“愛恨交加”,不敢輕易出手,那就是銀行保險理財產品。

銀保產品走紅

數據顯示,4月份銀行共發行5342款理財產品,環比減少7.71%;平均預期收益率爲3.96%,環比下降0.08個百分點。銀行理財收益正式進入“3時代”。

業內分析,隨着收益中樞下移,高收益理財產品將逐漸淡出銀行理財市場,投資者尋求高回報的投資機會變少。正因爲此,近期銀保產品受到青睞。

例如,某國有銀行的一款銀保產品:1萬元起售,2年期收益4.5%,3年期5.1%。單從收益來講,就秒殺市面上很多理財產品。在另一家股份制銀行,有一款2年期最低收益率4.2%的銀保產品,“這個收益是固定的,只要持有到期就能享有”。

前述股份制銀行的理財客戶經理分析,降息之前,銀行理財收益很多都在5%以上,期限短,銀保不好賣。現在理財收益下滑,同期國債收益率也只有3.9%,銀保的收益比較突出,最近來詢問的人也多了。

高收益從何而來

長沙一名國有銀行人士介紹,相比銀行理財,銀保產品的投資渠道更爲多元化、投資期限也更長,因此可以參與週期較長的優質項目,或憑藉母公司的保險資源持有優質資產,都能獲得較高的收益。

銀率網分析師閆自傑指出,同等前提下,投資期限越長,不可控因素就越多,相應的風險越大,投資者就會在無風險利率的基礎上要求有更高的風險補償。因此,銀保產品收益率略高於銀行理財產品是合理的。

提醒

買銀保注意這3點

目前市面上的銀保產品收益普遍在3.5%~7%,主要分爲兩大類,萬能險和分紅型壽險。

閆自傑介紹,萬能險都有保底收益,但高於保底的部分是不確定的,實際結算利率會根據投資情況來調整,其歷史收益並不能代表未來的投資收益。

而分紅險具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保險期限內保單的現金價值較低,一旦提前退保就會造成本金損失(多數產品需持有超過保險期限的半數,纔可勉強保本);二是分紅不確定,高收益多來自於銷售人員的口頭承諾,並沒有在保險合同中體現,因此易產生糾紛。

閆自傑提醒,投資者在購買銀行代銷產品時,一要提高警惕,向銷售人員詳細瞭解產品;二要根據家庭財務狀況選擇合適的產品;三要仔細研讀保險合同條款,尤其注意保單封面的風險提示語、保險金額、現金價值、保障責任、責任免除等部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