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把子”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其實它的全名是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二戰時主要出面在亞洲戰場,可能真正瞭解它,是從軍事題材的電視中。由於這把槍的槍托爲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在咱們這裏都叫它"歪把子"輕機槍。

  歪把子輕機槍

  歪把子輕機槍的設計有兩個特點:一是實現軍方對作戰技能的要求;二是運用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槍械原理。歪把子主要配備在步兵班,一般需要1~2人操作使用的它。首先,由於一線步兵的彈藥消耗量非常之大,因此就把步槍和歪把子機槍的子彈進行了口徑修改,使之能夠通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彈藥保障的方便性。也就是說,機槍要使用步槍用5發裝的彈夾供彈。

  步兵就實現了供彈具通用,製造公司更是簡化了彈藥包裝方面的細節,整箱6.5毫米口徑步槍子彈,都是把槍彈裝在彈夾上,而且又不散彈包裝,這樣在戰場上一開箱就可以能直接供步槍和輕機槍同時使用。射擊速度這方面一般是每分鐘120發左右,當面理論上是可以每分鐘500發的,有效射程在600多米左右,但是該槍的設計也有很大的一些缺陷,比如卡殼嚴重等。

  但是在亞洲戰場來說,歪把子輕機槍確實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有角色。對於前線作戰的士兵來說,基本每次交戰都會和它相見。子彈出膛時就像一條火蛇把己方給壓制得動彈不得,要拔掉這顆毒牙更是要花非常之大的殘酷代價,相信看過抗戰電視劇的軍迷朋友可能更會記憶猶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