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人员处获悉,日本籍八路军老兵小林宽澄于16日晚9时19分在日本去世,享年99岁。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交流处工作人员介绍,小林宽澄曾因摔伤了腿住院,并患上了肺炎,去世前处于昏迷状态,“本以为老人还能坚持一阵子,但是在16日晚9时19分离开了”。

最后一名日籍八路军小林宽澄去世享年99岁 曾获中国抗战纪念章去世前处于昏迷状态

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交流处工作人员介绍,小林宽澄曾因摔伤了腿住院,并患上了肺炎,去世前处于昏迷状态,“本以为老人还能坚持一阵子,但是在16日晚9时19分离开了”。

该工作人员回忆说,这些年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常探望小林宽澄,每次探望时,小林宽澄都会穿好西装,在家中等待,“他把大使馆来探望视为一种荣耀”。

中国外国专家局官方网站资料显示,小林宽澄曾参加过日本侵华战争,被八路军俘虏后,觉醒成长为反战同盟的八路军战士,回国后成为对华友好人士。1955年回到日本的小林宽澄,依然四处演讲,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真相。

日本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会事务长小林阳吉告诉北青报记者,小林宽澄经常管日本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会叫“椰子会”,因为椰子的日语发音是八、四,就代表着八路军和新四军。

被感化自愿进行反战宣传

中国外国专家局的资料显示,1919年9月2日,小林宽澄出生于和尚世家,从小聪明好学。在身为寺庙方丈的父亲的教导下,小林宽澄19岁时考取了和尚的资格。但1940年夏天,一纸征兵令,他成了日本侵略军的一员,被派到山东。

1941年6月的一天凌晨,八路军在山东省牟平县伏击到一个日军小分队,俘虏了两个日本兵,其中一个就是小林宽澄。

日本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会事务长小林阳吉,是另一名日本籍八路军老兵小林清的儿子。小林阳吉介绍,小林清与小林宽澄曾隶属于同一个部队,两人分别在1940年和1941年被俘。被俘的小林宽澄试图自杀,但都被八路军救下。有会日语的八路军干部向他讲解了八路军优待俘虏的政策。

“跟着八路军转移的时候,小林宽澄看到了很多被日军毁掉的村庄,心里很愧疚。加上几个月的时间里,不但没被八路军杀害,反而还获得了优待,最终他和我父亲等人联合成立了‘反战联盟胶东支部’,成为八路军的一员。”小林阳吉说。

据中国外国专家局介绍,小林宽澄在1942年和1943年先后两次来到山东省新泰县龙亭区工作。他在离日军据点仅三四百米远的地方,对日军官兵进行反战宣传。

小林宽澄的喊话内容主要是以一个曾经的侵华日军身份,劝说据点里的日军不要再继续这场侵略战争。据介绍,为了确保小林宽澄的人身安全,喊话几乎都是在夜里进行,但即便如此,由于距离太近,还是要冒很大危险。

“1984年,小林宽澄来到天津,和我父亲见面。那之后我回到日本,参与到了日本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会的活动之中。”小林阳吉说,小林宽澄生前多次到大学讲课,给学生们讲解他亲历的侵华战争中日军的暴行。

给儿子取名“宪明”

中国外国专家局的资料显示,1947年秋,小林宽澄奉命赶往东北参加解放战争。1948年,他担任济南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干部,专门负责管理日侨工作。不少日军战俘、日本侨民,都是由他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后顺利回到了日本。直到1955年,小林宽澄才带着妻儿从天津坐船回到日本,他在中国足足生活了15年。小林宽澄对中国的感情至深,从他给子女取的名字上都有着明显的印记。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小林宽澄的儿子叫小林宪明,生于1954年。这一年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通过、颁布,小林宽澄就给儿子取了“宪明”这个名字。

小林阳吉介绍,小林宽澄1955年回到日本后,因为中文好,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在一个货轮上当翻译。因为他熟悉中国,货轮在中国卸货时都非常顺利,也因此成为日本货运界的明星,一直工作到75岁左右才退休。

2009年,小林宽澄曾来到山东淄博,寻访一名山东老乡李义胜的后人,“1943年,反扫荡的时候,组织上把小林宽澄安顿在淄博李义胜家里。当时日军的碉堡距离李家也就七八百米,在村里还能听见日军吹号的声音,小林宽澄很担心,但李义胜一家每天悄悄给小林宽澄送饭,保护他不被日军发现,直到一个多月后,小林宽澄才成功归队。”小林阳吉说。2009年,小林宽澄来到李义胜坟前,90多岁的小林宽澄忽然跪了下去,向自己的恩人致谢。

获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

与此同时,中国人也始终没有忘记小林宽澄。2015年9月2日上午,包括小林宽澄在内的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说,过去数十年来,大使馆始终非常关心小林宽澄,去年建军节前夕以及小林宽澄生日期间,都曾专门探望过。

小林阳吉介绍,得知小林宽澄去世的消息之后,不少没有见过小林宽澄的旅日华人都联系小林阳吉,希望能够参加小林宽澄的告别仪式,缅怀这位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的“老八路”。

延伸阅读:和尚 侵华日军 八路军:一名日籍解放军的传奇人生

日本的和尚可以娶妻生子,并能子承父业。1939年,二十岁的小林宽澄通过了僧侣律师考试。本应该在寺庙里静心理佛,可一纸征兵书将他送入了兵营。慈悲为怀的和尚怎么会成为一名法西斯的侵略军呢?小林宽澄当时是寺庙里的一个小和尚,和尚是爱和平的反对战争,他不愿意参加战争。

1939年6月份,在“国民皆兵”这个口号之下,小林宽澄去参加征兵检查,检查合格就当了兵。1940年初,随华北派遣军第十二军畈田部队,来到了中国山东青岛市。在青岛,小林宽澄很快就接受了侵华日军老兵给他们灌输的思想。在山东潍坊接受了六个月的军事训练后,小林宽澄成了侵华日军的一名轻机枪手。

1941年6月的一天凌晨,八路军在山东省牟平县伏击到一个日军小分队,俘虏了两个日本鬼子。其中一个就是小林宽澄。

小林说,刚被抓到时,想过多种方式逃跑。随着与八路军接触,发现他们确实很友好。1941年9月18日,小林加入了八路军,先后担任反战联盟支队长、支部书记等职,1946年又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2]

1941年底,在延安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日军战俘小林宽澄加入了八路军,参加了反战组织,随后在1942年和1943年先后两次来到山东省新泰县龙亭区工作。他出生入死,在离日军据点仅三四百米远的地方对日军官兵进行反战宣传。

小林宽澄的喊话内容主要是以一个曾经的侵华日军身份劝说据点里的日军不要再继续这场侵略战争。每一次劝说他都充满真诚,有时他还会给据点里的日军唱起日本民歌,唤起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放弃在中国的罪恶行径:“哎,日本士兵朋友们,我是小林宽澄,我是什么地方人,什么军队出身的,现在向你们讲一些事情,听听我的话吧。”为了确保小林宽澄的人身安全,喊话几乎都是在夜里进行,但即便如此,由于距离太近,还是要冒很大危险。

根据刘温元老人的回忆,1942年土门村被日军占领后,村民就备受欺凌。日军灭绝人性的疯狂程度甚至到连自己同胞也不放过的地步。他们曾把一个掉队的日本兵给活活烧死了。在如此凶残和惨无人道的日本法西斯侵略军面前,确保小林宽澄的安全是八路军最重要的工作。他们不但要负责小林宽澄喊话时的安全,还要负责他住在村里时的安全。因此小林宽澄很少和普通村民接触,住的地方也经常更换。

在日军蚕食地区,小林宽澄展开了卓有成就的反战宣传工作,他拿起了新的武器,这武器不会伤害肉体,只会影响心灵。除了喊话,小林宽澄精心准备的反战宣传品也极具威力,这些宣传品都装在反战同盟发的宣传袋里。如此大量的反战宣传工作对据点里的日军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日本士兵三个两个把袋子里的东西分了,分了吸烟,吃糖果。宣传品他们公开不敢看,因为有小队长,不敢看,但是都有。这个日本据点,1943年,1944年,到日本投降,他们就没出来扫荡过。

1943年春天,日军对鲁中八路军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大扫荡,特别出高价悬赏反战同盟队员的头颅。为此,组织上把小林隐蔽到沂水一位姓陈的武工队队长家,后来又转移到沂源县的堡垒户李义胜家。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北青网 凤凰网流程编辑:TF021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