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一步,廣州將發揮自身優勢,瞄準高端高新,持續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深入實施“製造強市”戰略,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促進產業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打造廣佛同城升級版,發揮產業優勢催生輻射帶動效應,聯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讓廣州製造業未來發展被賦予重塑想象的巨大空間。藍皮書指出,2019年廣州經濟增長有望保持基本穩定,預計全年增速處於6.2%~6.8%區間。

2019年5月31日,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了《廣州藍皮書:廣州經濟發展報告(2019)》。

《廣州經濟發展報告(2019)》是“廣州藍皮書”系列之一,是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主持編寫,由科研團體、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門的專家學者共同完成的關於廣州經濟分析預測及相關重要專題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書對廣州2018年經濟運行情況作了深入分析,對2019年經濟走勢進行了合理預測,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並收錄了與上述主題相關的重要研究成果,突出專家觀點和學術視野,強調廣州和珠三角區域特色,既是專家學者探討宏觀經濟增長和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平臺,又是社會大衆瞭解相關動態和趨勢的重要窗口。

01

2018年廣州經濟增長主要呈現三大特點

藍皮書指出,2018年廣州經濟增長總體表現穩中有進。主要呈現出三大特點:

一是經濟增速穩中趨緩。主要增長指標基本穩定,但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859.35億元,增長6.2%,增速同比回落0.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爲2.5%、5.4%、6.6%(見圖1)。

二是行業內部分化特徵突出。傳統產業和企業經營壓力普遍較大,新興產業和企業快速成長,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

三是虛實經濟繼續反向變化。製造業特別是新型製造業、商貿業等實體經濟穩步增長,受宏觀調控及風險管控等政策影響,房地產業明顯降溫,金融業有所放緩。

02

2018年廣州工業發展穩中有進,轉型升級有所加快

藍皮書指出,2018年廣州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分別爲18234.91億元和5621.73億元,增長3.8%和5.5%(見圖5)。企業經濟效益有所改善,2018年廣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7.9%,比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高出2.9個百分點;工業產銷率爲98.9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爲7.6%,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1個、1.5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爲48.8%,分別低於全國、全省9.0個、7.4個百分點。

轉型升級有所加快。2018年廣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4.3%,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48.0%,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製造業比重66.1%,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IAB產業增加值增長8.7%,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2個百分點,電氣機械製造業和醫藥製造業產值分別增長9.2%和8.1%,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5.4個和4.3個百分點。工業新產品中,新能源汽車和集成電路的產值增速均超過200%,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和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的產值增速均超過30%。工業投資快速增長,在富士康、樂金OLED等重大項目帶動下全年完成工業投資額952億元,增長53.8%,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37.1%,製造業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戶數增長33.7%。

03

2018年廣州商貿業、旅遊業保持穩定,交通運輸業增長放緩

藍皮書指出,廣州商貿業穩步增長。2018年廣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56.19億元,增長7.6%,增速同比回落0.4個百分點(見圖7)。其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分別增長7.9%和5.8%。消費不斷升級,與生活品質改善有關的商品零售額快速增長,日用品類、化妝品類、通信器材類、中西藥品類增速均超15%。全年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65140.81億元,增長11.7%,增速同比分別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金屬材料類、化工材料類、石油及製品類商品銷售額分別增長24.7%、23.5%、22.1%。

旅遊業總體平穩。2018年廣州實現旅遊業總收入4008.19億元,接待過夜旅遊者6532.55萬人次,分別增長10.9%、4.1%,增速同比回落1.4個、1.5個百分點,其中實現旅遊外匯收入增長2.7%,接待海外過夜旅遊者與上年持平,增速同比分別回落4.9個、4.5個百分點(見圖8)。全年實現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174.75億元,增長5.8%,增速與上年持平。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有所放緩。2018年廣州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577.95億元,增長5.3%,增速同比回落6.2個百分點。全年完成貨運量12.78億噸、貨物週轉量21487.22億噸公里,分別增長8.8%h和1.1%,增速同比回落3.1個和38.1個百分點,貨物週轉量增速大幅回落,主要是受上年中遠海運散貨入駐廣州帶來高基數以及重點航運企業因國際市場不景氣而調整航線、縮短運距等因素影響;完成客運量4.80億人次、旅客週轉量2194.88億人公里,分別增長6.1%、9.8%,增速同比回落1.6個和回升1.3個百分點。航空、港口樞紐運行良好,2018年機場貨郵吞吐量、機場旅客吞吐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分別增長6.6%、5.9%和3.7%;截至2018年底,開通集裝箱航線209條,其中外貿班輪航線103條;廣州港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達2191.18萬標箱,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五位。隨着網絡購物市場日漸成熟,電子商務對快遞業的拉動有所減弱,2018年廣州實現郵政業務收入522.87億元,增長25.7%,增速同比回落8.3個百分點(見圖9)。

04

2019年廣州經濟增長有望保持穩定,預計全年增速處於6.2%~6.8%區間

藍皮書指出,2019年廣州經濟增長有望保持基本穩定,預計全年增速處於6.2%~6.8%區間。從產業來看,第三產業將保持較快增長,增加值增速預計在7.0%左右;第二產業有望保持穩定增長,增加值增速預計在5.5%左右。從需求來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改造有望加快,營商環境改善有利於民營經濟和產業投資穩定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有望保持較快增長;隨着消費環境進一步改善、新興消費不斷湧現,消費主要指標將繼續穩定增長;世界經濟有望繼續回升但預計增長幅度將有所放緩,貿易保護主義仍將持續,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繼續往外轉移,預計出口可能出現負增長。隨着大力度減稅降費舉措的實施,預計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將低速增長。國內重要商品市場供應總體穩定,預計價格水平將保持基本穩定,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幅在2.5%左右。總體而言,2019年廣州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有良好支撐,但依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新舊動能接續不足,創新龍頭帶動較弱,城市更新任重道遠。

05

2019年廣州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發展的重點任務

01

加強統籌,全力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認真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制訂《廣州市協同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行動計劃》,積極構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謀劃創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級示範區”。2019年,制訂《廣州市先進製造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高水平謀劃《廣州市先進製造業“十四五”規劃》,落實《廣州市加快IAB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要以IAB、NEM等廣州本土優勢產業爲重點,加強與深圳、東莞等城市的產業發展合作,打造珠江東岸高端電子信息製造產業帶、廣深創新科技走廊;提升廣佛同城化“一核一帶兩軸五片區”產業合作層次,共建廣佛產業合作示範區,聯手打造廣佛同城裝備製造、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萬億級產業集羣;進一步強化與港澳合作力度,大力創建穗港澳產業合作示範區。

02

優化結構,大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IAB、NEM等先進製造業,聚焦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吸納中高端人才、強化科研攻關、加快研發成果轉化,保障項目建設用地,做好各類示範試點項目。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出臺實施《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探索建設部市共建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和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超高清產業特色小鎮,舉辦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促成一批產業項目落戶廣州。大力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制定《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意見》,加快推進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建設,完善研發測試公共平臺,高質量建設基於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區。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廣州)節點,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動工業企業“上雲上平臺”。大力實施“穗芯”計劃,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主動參與並爭取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支持,加快粵芯半導體項目建設,打造集成電路產業生態圈。

03

突出重點,着力引進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加大力度引進一批。瞄準世界500強、大型跨國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編制重點招商項目庫,建立重大企業引進清單,通過靶向招商、補鏈招商、以商招商,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帶動全產業鏈要素集聚。扶持壯大一批。瞄準存量企業制定扶持清單,引進戰略投資者,扶持龍頭骨幹企業通過兼併重組、技術改造等方式加快發展,與產業鏈相關企業建立緊密的協作關係,相互採購、配套集成、抱團發展,做大做強一批本土優勢企業。重點培育一批。加大對創新型中小企業扶持力度,完善“兩高四新”企業培育庫,在政策、資金、土地等要素資源方面優先支持入庫企業,引導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培育一批細分行業的“單打冠軍”和“小巨人”企業,打造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局面。

04

提升載體,積極打造先進製造業發展新高地

高標準實施價值創新園區建設三年行動。精準打造產業集聚發展平臺,高標準實施價值創新園區建設三年行動,培育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互聯網6個千億級產業集羣。大力度推動低效園區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抓好首批19個試點園區改造,每年選取20家試點園區,結合新一輪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工業園區“散亂污”治理,紮實開展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行動,騰出資源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力爭試點園區單位面積產出倍增,圍繞產業升級激發老城市新活力。高起點打造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參照“港深落馬洲河套創新科技園”做法,在知識城、南沙慶盛、番禺高鐵站等周邊土地富裕區域設立“飛地”片區,與香港、澳門共建產業創新合作示範園區,彙集高端產業創新資源,參照施行自貿區、國家級新區、自主創新示範區、臨空經濟示範區等重點開發開放平臺政策,並因地制宜,探索施行更加合適政策,形成政策疊加效應,促進港澳最新科技成果與廣州產業有效對接,發揮廣州在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作用。

05

深化融合,不斷推進產業創新發展

高標準建設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平臺、工業設計中心、電子商務試點,打造“國際設計之都”和“定製之都”。加大智能製造推進力度,做強省機器人創新中心,籌建高檔數控機牀及關鍵零部件製造業創新中心、信息化物理系統制造業創新中心,引導傳統企業通過聯合攻關實現“智能+”。擴大兩化融合貫標試點規模,支持引導利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製造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兩化融合試點示範。推動軍民融合產業深度發展,加快中電科華南電子信息產業園和宏大爆破HD-1項目建設,打造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廣州樣板”。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積極引進工信部下屬7所大學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中心落戶廣州,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造“廣州模式”。

06

夯實基礎,持續推動工信經濟平穩發展

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快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增資擴產力度,加大價值創新園區建設和產業導入力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加強經濟運行監測,緊盯產值百強工業企業、市屬工業集團企業運行動態,提高預警預判水平,採取有效應對措施,穩定工業經濟增長。強化清單管理,制定“三個一批”(引進一批、扶持一批、培育一批)企業清單和“四類穩增長”項目清單(掛圖督戰項目、十億元以上在建項目、前期工作項目、擬引進項目),跟蹤問效、精準施策。持續抓好政策落實。協同全市各部門加強資源統籌、政策統籌,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和高效精幹的執行機制,定期研究解決政策落實推進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出實招出硬招,形成最佳政策組合,着力解決“中梗阻”和“最後一公里”問題。

06

廣州製造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廣州是大灣區四大核心引擎之一,擔負主陣地建設職責,經濟總量約佔五分之一強,廣州強則大灣區強。近年,廣州全面實施製造強市戰略,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出大力發展IAB、NEM產業,建設十大價值創新園區,陸續出臺產業扶持政策。2018年,全市擁有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是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工業綜合實力、配套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工業經濟總量穩居我國城市第一方陣。廣州在全國一線城市中率先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入圍全國數字經濟“五大引領型城市”,成功創建了全國服務型製造試點示範城市、全省唯一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唯一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區,全省首個4K電視應用示範社區、工業互聯網產業基地,數字經濟、綠色製造等指標位於全國前列。下一步,廣州將發揮自身優勢,瞄準高端高新,持續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深入實施“製造強市”戰略,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促進產業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打造廣佛同城升級版,發揮產業優勢催生輻射帶動效應,聯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讓廣州製造業未來發展被賦予重塑想象的巨大空間。

07

2018年廣州招商引資形勢良好

藍皮書指出,2018年,廣州新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5376家,增長118.6%;合同外資達399.59億美元,增長198.4%;實際使用外資66.11億美元,增長5.1%。在一系列穩外資特別是先進製造業外資政策作用下,包括廣汽豐田、殼牌、日立電梯等近600家外商投資企業增資,涉及合同外資60多億美元。

從投資行業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實現大幅增長。2018年,廣州製造業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35家,增長33.7%;實際使用外資29.40億美元,增長237.1%,規模佔全市的44.5%。2018年,廣州服務業新設外商投資企業5136家,增長120.1%,數量佔全市的95.5%;實際使用外資36.39億美元,同比減少31.1%,規模佔全市的55.0%。

從投資來源地看,實際使用外資仍主要來源於香港。2018年來自香港的實際使用外資爲40.39億美元,佔全市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61.1%。實際使用外資前5位國家(地區)是中國香港、韓國、日本、百慕大、新加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穗實際投資2.73億美元,增長121.4%。

從項目結構看,外資大項目增長迅猛。2018年廣州吸收投資總額5000萬美元以上的大型項目共347個,增長344.9%;涉及合同外資合計226.25億美元,增長137.6%,佔全市合同外資總額的56.6%。

08

廣州大數據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2019年廣州成立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原大數據局部分職能優化調整,大數據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從大數據企業主體來看,廣州擁有云從科技、巨杉軟件、金域醫學、廣電運通、佳都集團、藍盾股份、科大訊飛、唯品會、鼎甲計算機、艾媒數聚、賽寶聯睿、思邁特、極天信息、億航智能等重點大數據企業,企業類型實現大數據基礎支撐、分析與服務、融合與應用等全覆蓋,門類齊全,行業整體穩健發展。

從項目落地來看,思科(廣州)智慧城、廣州南沙國際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廣州智能軟件產業研究院、科大訊飛華南人工智能研究院、雲從人工智能視覺圖像創新中心等項目落戶建設,雲從科技獲得中國智能科技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

從產業集聚來看,廣州開發區打造“1+N”大數據產業園發展模式,產業引進及招商工作全面展開。到2020年,全市計劃培育10家主營業務收入超20億元的大數據龍頭企業、10個大數據產業園區(小鎮)、10個大數據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初步建成全國大數據應用先行區、大數據創新創業示範區、大數據產業核心集聚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大數據強市。

從數據共享來看,市政府信息共享平臺接入123個成員單位,日均交換數據約1904萬條,彙集數據超過71億條,已開放66個政府職能部門的超過1000項數據集,涉及經濟發展、城市建設、道路交通、教育科技、民生服務、企業服務等16個重點領域。2018中國政府信息化大會上,廣州“整合政府信息資源,建廣州特色信息共享模式”案例榮獲“中國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

09

2019年廣州住宅市場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2018年廣州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新建商品房市場保持基本穩定,全年一手房網上籤約面積1316.37萬平方米,比上年微增0.2%,其中一手住宅簽約面積982.00萬平方米,與上年持平;存量房市場成交有所減少,二手房交易登記面積1083.11萬平方米,減少21.0%,其中二手住宅登記面積882.49萬平方米,減少24.4%。

預計2019年一手住宅市場供應將較爲充足。一方面,市場庫存量有所增加,2018年12月末一手住宅可售面積達到872.2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0%;另一方面,2018年廣州加大了商品住房用地供應力度,全年掛牌出讓居住用地60宗,用地面積437.90公頃,比上年增長78.9%,規劃可建面積1005.17萬平方米,增長49.9%。按照施工進度統計,2019年預計全市新增貨量可達9萬套。

預計2019年廣州住宅市場有望保持基本穩定。從政策層面看,2019年房地產調控政策將保持基本穩定,在國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指導下,房貸利率上浮幅度有可能較2018年略爲收窄,同時“330”政策出臺至今已接近兩年,符合“5年社保”的非戶籍購房者數量將有所增多,而廣州最新出臺的人才入戶政策也將使戶籍購房者數量略有增加。從市場情況看,隨着調控政策的不斷優化,購房者首付壓力有所降低,入市意願有所增強,市場熱度有所回升。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發展環境及房地產調控政策,預計2019年廣州房地產市場總體景氣狀況有望與2018年基本持平,一手住宅成交量將保持基本穩定,二手住宅成交量有望出現小幅回升。

10

2018年廣州人力資源市場用工需求呈現四個特點

01

第三產業用工需求佔據主導

2018年廣州納入就業培訓信息系統發佈的崗位需求信息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用工需求佔比分別爲0.19%、37.98%、61.83%,第三產業用工需求佔主導。與上年相比,第一、第二產業用工需求分別上升0.10個、3.0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用工需求減少3.19個百分點。

02

行業用工需求集中度較高

用工需求佔比前5位的行業依次爲:製造業(36.55%)、批發和零售業(11.4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1.03%)、房地產業(8.75%)、住宿和餐飲業(7.86%),五大行業用工需求佔登記招聘總量的比例合計超過七成五(75.68%),表明廣州行業用工需求集中度仍然較高。與上年相比,用工需求佔比變化最大的前3位分別是製造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03

一線生產人員需求佔比上升

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人、商業及服務業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分別佔用工需求的36.65%、30.39%、13.72%,反映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人、商業及服務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是市場需求大類。與上年相比,生產及運輸工人、商業及服務業人員的用工需求佔比分別上升2.50個、1.67個百分點。

04

前5位緊缺工種基本穩定

排名前5位的緊缺工種依次爲營業人員、部門經理及管理人員、餐廳服務員、行政事務人員、治安保衛人員。

11

廣州具備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諸多優勢和條件

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上升爲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隨着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的相繼建成通車、深中通道的規劃建設,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將不斷完善,有效地改善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交通聯繫,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二是廣州高等科教和科技企業資源豐富。近年來,廣州通過中央“千人計劃”“萬人計劃”以及“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才梯隊工程”、博士後培養工程等項目,引進、培養了一批科技領軍人才,2017年在穗工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6人,兩院院士77人,中央“千人計劃”專家216人。截至2018年末,廣州共有高等院校82所,佔全省總量的54.3%,數量排名全國第三位;本專科在校生人數達108.64萬人,數量居全國各大城市前列。2018年末廣州科技創新企業總數突破20萬家,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1萬家。

三是廣州具有較高的開放程度。廣州擁有廣州開發區、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三大國家級開發區和南沙自貿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等國家層面的戰略性平臺,以此爲依託,廣州正大力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近年來,廣州不斷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正加快形成,在《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中名列前茅。

四是廣州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廣州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7年的第68位大幅提升到2018年的第32位,已躋身於全球50個科創聚落之列。

12

改革開放40年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廣州得風氣之先,搶抓發展機遇,着力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城市轉型升級,爲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生動實踐,爲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有益探索。40年來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主要表現在八個方面:

一是經濟變革從“價格闖關”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價格改革爲突破口啓動經濟體制改革,以結構調整爲抓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效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

二是對外開放從“三來一補”到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發揮地緣優勢率先打開對外開放大門,“外向帶動”牽引開放型經濟實現新跨越,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爲目標推動全方位開放上新水平。

三是城市發展從“小變中變大變”到樞紐型網絡城市,以城市基礎建設爲先導推動城鄉發展,以城市規劃引領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四是民主政治從“廣開言路”到全面依法治市,先行推動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推動依法治市走在前列。

五是文化領域從“廣式文化潮”到提升城市軟實力,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文化強市建設。

六是社會民生從打破“鐵飯碗”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率先解決羣衆溫飽問題,着力發展社會事業,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七是生態環保從污染防治到綠色發展,率先制定實施環境保護系列制度,全面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

八是黨的建設從“撥亂反正”到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恢復黨建,探索“廣州特色”城市黨建工作格局,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

近期精彩推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