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在杭州卖卤牛肉出了名

口述 李根富 记录 郭婧

李根富是桐庐凤川镇出生的农民,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以为他是富阳人。因为他开的牛肉店取名"富阳佬",如今已更名为"福阳佬"。

"富阳佬"牛肉,是杭州采荷二区农贸市场一块响当当的牌子,每天下午3点开始卖牛肉,队伍老早排得长长的,200斤牛肉三个小时就卖光了。

"富阳佬"牛肉的队伍,已经排了20多年。

而在做牛肉之前,李根富在改革开放之初,只身来杭闯荡时,可没少吃苦。

以下是李根富的自述:

1978年

家乡实行农田承包责任制

这年,我16岁。

我们家乡积极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分田到户,实行承包责任制,我家分到6亩半的承包田。

可是,我的父母结婚比较晚,母亲生我时已经35岁了,生了我之后又生了弟弟和妹妹,此时,两人年纪都大了,身体也不好,家境十分贫穷,就连买化肥和农药的钱都没有,要等着妹妹去茶厂帮忙拣茶末那一个月30元的工钱发了才能去买。

1981年

在吴山花鸟市场赚了第一桶金

这一年,桐庐凤川镇开通了凤川至杭州的第一班长途客车。

以前从凤川到杭州坐船要6个小时,现在只要3个小时了,19岁的我,心想应该出去闯荡一下,跟父亲要了10块钱,离开了家乡。我花2块钱车费坐上了这班长途客车,早上6点出发。

到达杭州,车子停在杭州仁和路的吴山烤鸡店旁边,我下了车后,很迷茫,因为自己没有技能,一点计划也没有,根本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我想来想去,自己只能干苦力,就在附近的店家打听哪里有干体力活的地方,有人告诉我在朝晖一区有个货运站,可以当搬运工,便去了朝晖。

结果只干了半天搬运工——我那时候很瘦,一个货运包有上百斤,一上午我咬牙扛,也只扛了几包,人家嫌我慢,我就悄悄离开了。

本来,我大概就此回老家当一辈子农民了。

幸亏在车站遇到了一个好心的炸臭豆腐的凌大妈。

她看我卷着铺盖坐在编织袋上,就问我怎么了,我说我要回老家去了,她劝我留下来,说让她老伴帮我找活干。

当晚,我在平海路地下旅馆住了一晚,每床1元5角,等到第二天一早又去臭豆腐摊找她。

一开始,她让我住在她家里,帮她卖臭豆腐。

她说,自己老伴是一家塑料厂病退的,跟厂长说了我的情况,但是厂里一下子也没有空缺的岗位,倒是有一些积压的库存货,可以让我拿去卖。

我就拿着塑料厂积压的名片夹、相册,去平海路上摆摊卖,一天能卖20多块钱,真的是高兴坏了。

不过,第二天就有人来管了,说马路上不能随便摆摊,我又改到岳王路的花鸟市场里去摆摊,一天的管理费是5毛还是1块钱,我有点记不清了。

3个月时间,我就把厂里的积压货卖光了,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我把赚到的钱大部分寄回了家,也是这个时候,我父母结婚时跟朋友借的20元外债才终于还清。

第二年,凌大妈的老伴把我介绍到厂里做临时工,就这样,我在塑料厂里当了三年的搬运工,工资从一开始的70元/月到后来的90元/月,还住进了厂里的宿舍,算是在杭州稳定了下来。

1986年

沿街叫卖小钵头甜酒酿

1985年,我24岁,终于结了婚。一个同村姑娘,看我勤劳肯吃苦,没有收受彩礼,就愿意和我结婚。

第二年,女儿出生了,也意味着我的生活压力更大了。

当时在杭州上城区中山南路通江桥有一家老牌甜品店,专门卖粽子和小钵头甜酒酿。

我就想,我可以把老家的粽叶卖给他们,还真的卖了一车粽叶,就这样认识了这家店的经理。

后来,塑料厂关门,我想找工作,经理就说可以以1毛4分钱加2两粮票一钵头的价格批给我甜酒酿。

我开始骑着三轮车沿街叫卖甜酒酿。当时全杭州只有两家专门做小钵头甜酒酿的老店,甜酒酿的销路非常好,沿街的市民只要听到我喊"小钵头甜酒酿来了",都拿着碗出来买,多的时候一天能卖250钵头,少的时候卖150钵头。

每一钵头卖1毛8分钱,再加之我每卖掉10钵头店里就会送我1钵头,这样平均下来,我一天能赚15块钱,相当不错了。

一开始,我每天从通江桥一路卖到朝晖,后来觉得天天这样骑身体吃不消,就跟各个小区的大伯大妈约好,每周几定点来。

就这样,我叫卖了6年小钵头甜酒酿。

这期间,我还攒了200多斤全国粮票,打算去北京玩时用,我从小做梦都想要去北京玩一趟,但北京还没去成,粮票就先取消了。

1992年

卖卤牛肉的灵感

1988年,我把老婆、女儿接到杭州,在复兴路上租了一间房子,从此在杭州有了家。

1992年,我们夫妻两人意外发现杭城熟食店在卖的卤牛肉都是用半成品制作的,就突然有了在杭州开一家牛肉店的灵感,我们想用新鲜牛肉烧的话,肯定会很受欢迎。

这年6月,我在采荷二区菜场开了出第一家李根富富阳佬牛肉店(现已更名为"福阳佬"),直接富阳进货,现烧现卖、起早贪黑,果然深受欢迎。接着,我们又在棚桥、光复路和观音塘开了分店。

原本我每天中午烧好牛肉后,自己开车将牛肉分送到4家门店的。4家门店下午3点同时开售,但2000年前后,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经常堵车,没法保证下午3点准点开售。

而且我一个人做4家店的牛肉,身体也有点吃不消,和老婆讨论后决定还是回到原点,关掉了3家门店,只保留了采荷二区这家老店,保持初心。

现在每天下午3点店门还没开,顾客就已经在排队等候了。

2017年

终于实现了去北京的梦想

牛肉店的生意一直很好,我们家早已脱离了贫困,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这一年,上大学的小女儿说,趁她还没工作,有时间,带我们两夫妻去欧洲玩一趟。

一开始,我是想不通的,也舍不得,又放不下店里的生意,女儿再三劝说,"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去见识一下",就请人帮我照顾店里的生意,我和老婆跟着女儿一起去欧洲玩了12天。

2017年,采荷菜市场装修期间,牛肉店暂停营业期间,我们又终于去了北京,实现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我现在的愿望就是等到60岁退休,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二)我参与研发了浙江第一批黑白电视机

口述 鲁玉毛 记录 郭婧

1941年出生的鲁玉毛,改革开放之初,参与了我国第一批黑白电视机的设计,又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与同事一同前往美国推销我国生产的黑白电视机。

以下是鲁玉毛的自述:

我是1941年出生的,学的是无线电技术专业。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电视工业也随之起步发展,当时的第四机械工业部决定在全国投资组建一批电视机厂,杭州市成为幸运儿,得到300万元投资组建杭州电视机厂,选址天目山路、教工路1号,同时组建了彩电、黑白电视机的攻坚设计小组,我是这个时候进入杭州电视机厂(西湖电子集团前身)工作,担任了黑白电视机的课题组组长。

当时,我们国家在电视机的技术上与日本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很多电视机产品都是从日本进口的。

国家号召全国各地的电视机厂研发设计自己的电视机,经常组织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聚到一起交流研讨。

1978年,杭州市也专门召开了科学技术大会,我作为杭州电视机厂的代表出席。

也就是这个时候,杭州西湖电子集团公司开始筹建。

我们设计组的八九个人一起,先后经过了三四年的努力,终于生产出了浙江省第一批黑白电视机。

1979年,12寸的黑白电视机投入大批量生产,取名"西湖牌",开始走入寻常老百姓家。

400元一台的黑白电视机也是不菲的消费了,我们当年生产了30多万台黑白电视机,电视机厂一下就赢利了,创造了1个亿的利润。

1979年末,四机部和广电局组织了一次全国的12寸电视机评比,经过各项指标测试试验,"西湖牌"12寸黑白电视机荣获了第三名,由此西湖牌电视机打响了名声,销往全国各地。

到了80年代后期,我们开始生产彩色电视机,那时候一户人家能买一台电视机是很不容易的,彩色电视机的生产量有限,更是供不应求,虽然一台彩电的国家定价2000多元,但是市场上溢价卖到了3000多元。

1989年,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挣外汇,我跟同事一起去了美国商务考察电视机市场,并进行商务洽谈,争取将我们的国产电视机销往美洲。

当时,我们走了迈阿密、华盛顿、洛杉矶等好多个城市,发现美国在销售的电视机大部分也是进口的,也是日本产为主。

我当时的感觉是我们在电视机的技术方面还要奋起直追,但也发现我们生产的小屏幕黑白电视机,在美洲还是有市场的。

不少美国人和墨西哥人,喜欢在厨房或卫生间里安装四五寸屏幕的小电视机,由此,我们和美国的销售商谈成了销售合作,赚了外汇回来。

现在,我们的电视机技术已经突飞猛进了。

虽然2001年我退休了,但还是一直在关心着国家电子设备的发展与变化,最近杭州下沙生产出了激光电视。

而且,我们国家现在电视屏幕可以做得很薄,甚至是折叠的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