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俄羅斯在莫斯科舉行勝利日閱兵,金戈鐵馬隆隆開過紅場。紅場閱兵至今已整整一百年,這裏舉行的141次閱兵恰似一部世紀紀錄片,忠實地反映了俄羅斯乃至世界歷史的滄桑變遷。更耐人尋味的是,紅場閱兵史上,中國元素也曾不止一次地出現過,成爲中俄友誼的象徵。

中國視角透視百年紅場閱兵

圖說:2018年5月9日勝利日閱兵中,俄軍最先進的T-14主戰坦克隆隆開過紅場。東方IC

舉手投足都是“政治”

時值西方集體圍堵之際,俄羅斯以盛大閱兵表達不甘屈服的意志,某種意義上可算作“政治閱兵”。

此次閱兵分迎軍旗、閱兵式和分列式三塊。閱兵開始前,受閱部隊在紅場列隊完畢,機械化方隊在紅場西北面的特維爾大街等處待命。迎軍旗階段,閱兵總指揮、陸軍總司令薩留科夫乘檢閱車到達紅場西北端,莫斯科時間10時(北京時間15時),克里姆林宮鐘聲響起,薩留科夫下令“迎軍旗”,此刻俄羅斯三色國旗在前,鐮刀錘子的勝利旗在後,兩組護旗兵邁正步從受閱隊列前出,成爲排頭兵。

要強調的是,蘇聯解體後,俄國內有人杯葛曾插在法西斯德國廢墟上的鐮刀錘子勝利旗。但在廣大二戰老兵和羣衆的堅持下,2000年,俄政府明確蘇聯時代的勝利旗具有法律地位,不容玷污。

當雙旗標兵跨到徒步方隊最前端後,迎軍旗宣告結束,薩留科夫驅車前往紅場正中央,等待從克里姆林宮塔樓開出的另一輛檢閱車,上面站的是閱兵首長、國防部長紹伊古,由他執行閱兵式檢閱。完畢後,紹伊古登上觀禮臺,那裏有總統普京等政要及老兵代表、外國貴賓等。

接受完紹伊古的報告後,普京對受閱部隊發表講話:“衆多英勇的先輩們在偉大衛國戰爭中爲保衛祖國流盡最後一滴血,付出巨大犧牲……5月9日勝利日已將英勇先輩的後代們團結在一起。”“我們牢記兩次世界大戰教訓,然而這些歷史正面臨被某些人忘卻、歪曲和篡改的危險,利己主義、偏執、追求特殊地位的動向正帶來新威脅。”他說,俄方願爲維護世界安全與外界敞開對話,爲確保世界和睦、安寧和進步與他國建立建設性平等夥伴關係。

講話結束後,便是最高潮的分列式。約1.3萬名受閱官兵組成33個徒步方隊通過紅場。在“勝利武器”T-34坦克和戰時蘇聯十大方面軍軍旗引領下,150多輛俄軍新式坦克、戰車、裝甲運輸車、導彈及其牽引車分別組成16個機械化方隊從觀禮臺前通過。其中,首次在紅場亮相的武器裝備有“天王星-9”無人戰車、“海盜”無人偵察機和BMPT-72“終結者-2”坦克支援車。隨後,總共75架各種直升機、轟炸機、運輸機、戰鬥機、空中加油機分列爲18個編隊,依次飛過紅場上空。

中國視角透視百年紅場閱兵

圖說:蘇俄紅軍1918年勞動節閱兵中軍樂隊通過觀禮臺。資料圖

尋找中國志願兵的影像

儀式感如此強烈的紅場閱兵,在其百年曆程中充滿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故事。1918年5月1日,根據列寧的意見,蘇俄(1922年改稱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在紅場舉行勞動節慶祝遊行和閱兵,以鼓舞紅軍和全世界無產者的鬥志。上午10時,列寧在觀禮臺上發表講演,紅軍總指揮托洛茨基則在閱兵指揮員、莫斯科軍區司令員穆拉洛夫陪同下檢閱紅軍方隊。隨後的分列式上,莫斯科第1步兵師領頭,包括拉脫維亞步兵師、莫斯科革命第4團、華沙革命團和來自各國志願兵組成的國際主義者營依次通過。

據2007年在烏克蘭出版的《中國軍團》一書記載,十月革命及之後四年的革命戰爭中,數以萬計的華工志願參加紅軍,在各條戰線上表現卓越,在第一次紅場閱兵中確有中國志願兵的身影,當他們通過紅場時,受到廣大民衆的歡呼。遺憾的是,直到今天,俄羅斯檔案館乃至私家相冊裏還沒找到相關照片,等待後人去挖掘。

和巔峯時刻的蘇聯閱兵相比,蘇俄首次紅場閱兵顯得簡陋和雜亂無章,因爲紅場還沒有鋪裝條石,隊伍行進時濺起大量塵土。儘管條件有限,當塔斯社和國際進步記者發出紅軍在紅場閱兵的消息後,還是讓帝國主義爲之一震,人類第一個成功的紅色政權未像宣傳的那樣搖搖欲墜,反而表達了戰鬥到底的決心。

中文標語就在克宮對面

由於首次紅場閱兵的政治效應出奇的好,於是蘇俄又密集舉行三次閱兵,8月11日是紅軍閱兵,從白衛軍繳獲的“福特”裝甲汽車成了受閱主角;11月7日是慶祝十月革命一週年閱兵,列寧檢閱了由步兵、炮兵和軍校學員組成的方隊。11月24日是專門慶祝紅軍自己培養的首批指揮員的閱兵,受閱主體是剛從莫斯科各軍校、機槍和炮兵速成班畢業的年輕指揮員,他們在受閱後直接按照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分配到各戰鬥部隊。

當時沒有手機直播和網絡宣傳,蘇俄內部的信息交流除了報紙,主要靠口口相傳,因此有數萬人參加的閱兵,成了蘇維埃進行宣傳的重要途徑。1919年,蘇俄又舉行四次紅場閱兵,分別是3月7日慶祝共產國際成立、5月1日慶祝勞動節、5月25日慶祝全民普遍軍訓一週年和11月7日十月革命節。尤其在勞動節閱兵上展出了紅軍第一輛坦克(繳獲自白衛軍)和國產第一輛裝甲汽車。

隨着戰局持續好轉,蘇俄不再需要經常舉行大規模羣衆活動來鼓舞士氣。紅場閱兵次數隨之下降,從1920年的四次,降到1921年的三次和1922年的兩次,此後直到1970年,紅場閱兵一般保持每年兩次的頻率,即慶祝勞動節和十月革命節。在相當長時間裏,以莫斯科爲總部的共產國際始終旗幟鮮明地支持中國革命,同情和聲援四億中國無產者也成爲蘇俄(蘇聯)紅場閱兵的主題之一。20世紀20-30年代,蘇聯政府爲了突出五一勞動節的國際性,總會在克里姆林宮對面的國營百貨商店(古姆)懸掛用多種文字書寫的巨幅無產階級標語,其中中文宣傳牌是最醒目的一塊,出現頻率最高的中文口號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1931年勞動節閱兵中,還出現了“蘇聯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突擊隊”的中文宣傳牌(見下圖)。

中國視角透視百年紅場閱兵

歡呼吧,偉大的勝利到來了!

蘇聯歷史上最艱鉅的挑戰就是1941年被法西斯德國強加的戰爭。除開當年年底在紅場舉行的敵前閱兵外,1942至1944年,由於忙於戰爭,蘇聯無力再組織閱兵,紅場寂靜了三年。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決定在6月24日舉行第一次戰勝德國的勝利閱兵,斯大林特意要求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用全新的彩色膠片來拍攝這次勝利閱兵,務求名垂青史。

閱兵當天不湊巧,下起大雨,空中分列式被迫取消,但由四萬軍人蔘加的地面閱兵未受影響,軍人的堅毅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勝利氣魄在雨中更顯得莊嚴有力。勝利元帥朱可夫代替斯大林,作爲閱兵首長檢閱部隊並講話。

勝利閱兵的徒步方隊,首次採用各方面軍司令員引導本方面軍梯團的形式,每個梯團相當於一個步兵團,團長和旗手都是方面軍建制部隊內功勳卓著的指揮員。例如,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梯團團長是突擊第5集團軍司令員、“蘇聯英雄”羅斯利中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旗手是王牌飛行員、“蘇聯英雄”波克雷什金中校。

分列式結束後,200名老兵把繳獲的納粹軍旗、黨徽以及軍官儀仗丟棄到列寧墓前,象徵着法西斯德國的徹底失敗。這些東西是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駐德戰利品特別行動隊收集來的,目前仍保存在俄武裝力量中央博物館裏。

102人的“中國軍團”

作爲蘇聯最具象徵性的國務禮儀活動,紅場閱兵成爲外界觀察蘇聯國內外政策的重要窗口。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陣營得到空前擴大,中蘇關係也進入新的階段。1957年11月7日,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首次邀請中國代表團到場觀摩紅場閱兵,其中毛澤東主席與赫魯曉夫並排站在一起,旁邊有宋慶齡、鄧小平、彭德懷、葉劍英等中國領導人。在這場紀念十月革命勝利四十週年閱兵中,包括T-54中型坦克、R-5M導彈、406和420毫米原子炮等大批先進武器集中亮相,而毛主席的身影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標誌着中蘇關係發展到新的高度。

從1970年起,蘇聯出於與西方緩和關係的考慮,取消勞動節閱兵,只保留十月革命節閱兵。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直到1995年才恢復紅場閱兵,但不再是紀念十月革命,而是在5月9日慶祝對德作戰勝利日。作爲與西方恢復關係的紐帶,勝利日閱兵在2007年之前只有徒步方隊和老兵方隊,着重強調歷史上俄羅斯與西方的戰鬥友誼。

然而,俄羅斯的善意沒有獲得英美等國的積極互動,雙方關係急轉直下。2008年開始,俄羅斯終於恢復在紅場閱兵中投入重武器和作戰飛機的傳統,展示強大軍力,喚醒民族復興意識。到2015年慶祝二戰勝利七十週年閱兵中,俄羅斯不僅展示具有革命性的T-14“大艦隊”坦克、“亞爾斯”洲際導彈等武器,還首次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方隊參閱,象徵着俄中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牢不可破。102名中國軍人高擎五星紅旗,邁着特別設計的威武步伐,正步踏過紅場青石路,他們的動作無可挑剔:橫成列,如刀切;豎成行,似山牆!每個動作都像從模子裏刻出來一般,棱角分明,毫釐不差,精準無誤!俄羅斯觀衆沸騰了,許多人舉着手機、相機拍攝,還有人追隨前進,那一刻,五星紅旗指引的中國軍人,成了紅場閱兵式上耀眼的明星。

事實上,俄羅斯已不再刻意爲了同某些國家保持權宜的關係,而主動壓抑紅場閱兵的社會動員和輿論宣傳效應,這裏真正成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大舞臺。可以說,2018年紅場勝利閱兵,不僅是百年紅場閱兵的輪迴,更是民族精神的穿越和傳承,在這樣雙重刺激的作用下,俄羅斯會給全世界帶來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覺盛宴。

新民晚報記者 吳健 通訊員 李鵬 張韶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