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考慮到泰坦尼克號在海洋中首次航行時所處的溫度並不高,船體上的鋼板在撞上冰山時,更可能會彎曲,而不是破裂。泰坦尼克號上的鉚釘使用的鐵要比最高質量的鐵便宜很多,但是由於裏面含有一定量的雜質,所以這種鉚釘在面對側向傳遞過來的力量時,會很脆弱,而1912年4月輪船沉沒之夜,船體受到猛烈撞擊,鉚釘恰好受到了這種力的作用。

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百多年前豪華遊輪泰坦尼克號在處女航中撞上冰山並沉沒,成爲人類歷史上的最大海難。有許多電影以這一悲劇事件爲主題,人們甚至還拍攝了3D版的泰坦尼克號的電影。然而對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人們的結論往往過於簡單了。

  泰坦尼克號運氣不好?

 

  1912年4月14日晚上11點40分,泰坦尼克號駛離了英國的南安普頓,前往美國紐約,途中在靠近美國紐芬蘭島的水域撞上了冰山,並在3小時內沉沒,2000多名乘客和船員中,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喪生。雖然泰坦尼克號最後一次報告位置是在北緯410 46',西經500 14',但實際上誤差達到了20千米,它是在北緯410 43',西經490 56’沉入海底的。這個錯誤極大地干擾了救援行動,以及後來對沉船的搜索行動。

 

  對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最簡單的解釋是它不幸撞上了冰山。

 

  然而就算是在一百年前,北大西洋航運業也已經蓬勃發展,往來於歐洲和北美洲的輪船如過江之鯽,人們經常可以在途中看到對面有來自自己家鄉的船隻在行駛。絕大多數船隻都安然無恙,爲什麼偏偏豪華巨輪泰坦尼克號就這麼倒黴呢?

 

  我們似乎不能簡單地用運氣不好來解釋這個沉沒的悲劇。

 

  本不該如此快地沉沒

 

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還有一個問題也很關鍵:爲什麼泰坦尼克號沉沒得如此之快?

  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隻之一,它依靠蒸汽機產生動力,融合了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技術,來保證它的航行安全,比如說,它是最早採用密封的水密艙壁的船隻之一。它的船體是用軟鋼打造,材料裏混合了0.35%的碳和0.7%的錳,以及0.5%的硅,總計使用了300萬個鋼製和鍛鐵鉚釘。雖然鋼製鉚釘比熟鐵製造的鉚釘要結實很多,但是從當時的技術上講,鋼製鉚釘通常只用於比泰坦尼克號小的一些中等船舶上,而這一次,泰坦尼克號也裝備了這種結實的鉚釘。此外,它還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馬可尼無線電通訊設備,它發出的無線電波可以覆蓋方圓500千米的區域,有利於對外聯絡。

 

  然而包括製造這艘船的造船廠和設計師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在撞上冰山後只用了不到3小時,泰坦尼克號的整個船體就沉入了水中,對於這樣的巨輪來說,下沉速度太快了。如果它能夠多漂浮一點時間,救援船就會趕到出事地點,就不會有大量的人員遇難了。

 

  就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後不久,由美國和英國分別成立的調查組就得出了相似的結論,他們均認爲,泰坦尼克號的行駛速度太快了,而且該船的總指揮史密斯上校對冰山威脅警報毫不理會,導致輪船撞上了冰山。當然了,當時船上沒有配備足夠多的救生艇,大部分人都不能借助救生艇逃生,這也是死亡如此多人的重要原因。

 

  但是這些因素並不能解釋泰坦尼克號快速沉沒的現象,甚至也不能解釋爲什麼撞上冰山就讓這艘巨輪遭受了滅頂之災。

  致命的鉚釘

 

  其實除了這些大家早已知道的表面原因之外,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還有一些更加本質的科學原因。

 

  泰坦尼克號上設計了16個水密艙,用於提供足夠的浮力。但是如果有4個以上的水密艙進水,這艘船就無法繼續漂浮了。在撞上冰山後,史密斯上校帶着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去查看船隻的損壞情況。結果托馬斯看到有6個水密艙進水,於是很遺憾地告訴史密斯上校,從物理學上講,船隻必然會沉沒。

 

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985年,一個美國和法國的聯合探險隊藉助深潛裝置,終於發現了泰坦尼克號的殘骸。此後,人們開始對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進行更爲深入的研究。

  比如,物理學家首先對泰坦尼克號的船甲板的用鋼進行了物理測試。加拿大的冶金學家發現,泰坦尼克號的船體鋼板在32℃左右的溫度下,會變得很脆,這表明它有可能會在一年中的某些時候處於容易“骨折”的工作環境中。與之相反,現代船隻的船體鋼板在一27℃左右的溫度下會變脆,這被稱爲脆性轉變溫度。所以人們曾經猜測,鋼板質量是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之一。但是考慮到泰坦尼克號在海洋中首次航行時所處的溫度並不高,船體上的鋼板在撞上冰山時,更可能會彎曲,而不是破裂。可事實是船體破裂,6個水密艙進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真正的原因是一一鉚釘。冶金學家發現,讓船體連接成整體的鉚釘的成分和質量並不是統一的。具體來說,在船體的前端和尾部,打造鉚釘的用鐵並不是最高質量的那種,而且是用手工插入船體的。這是因爲泰坦尼克號建造的年代,液壓機還不能處理彎曲程度很大的船體部分,所以船中部的鉚釘是用液壓機插入的,而船頭和船尾則是手工插入的。

 

  但是,爲什麼造船廠沒有使用當時最高質量的鐵來製造鉚釘呢?冶金學家猜測,這可能是從節省成本的角度考慮的。泰坦尼克號上的鉚釘使用的鐵要比最高質量的鐵便宜很多,但是由於裏面含有一定量的雜質,所以這種鉚釘在面對側向傳遞過來的力量時,會很脆弱,而1912年4月輪船沉沒之夜,船體受到猛烈撞擊,鉚釘恰好受到了這種力的作用。鉚釘的頭會在極端的壓力下彈出船體,於是船體的鋼板就會沿着鉚釘排列的方向分裂開來,把內室暴露在海水的衝擊之下。

 

  由於鉚釘質量不過關,導致泰坦尼克號在撞上冰山後船體四分五裂,這是它嚴重受損並快速下沉的最根本原因。

 

  千年一遇的糟糕天象

 

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最近,海洋學家又發現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新原因一一天象。

  北大西洋的冰山從格陵蘭島的西海岸產生,然後在寒流的推動下,以逆時針的路徑運動,穿過拉布拉多海,漂移到北大西洋的紐芬蘭島海岸附近。在那裏,拉布拉多寒流遭遇到了從南方趕來的墨西哥灣暖流,這個暖流向東北方向流動,甚至能夠抵達歐洲西北部的海岸附近。兩股洋流在紐芬蘭島海域相遇後,由於溫度和密度有明顯的差異,搭載寒流而來的冰山被暖流阻擋,順着兩個洋流的交界排列,恰好泰坦尼克號的航道與這個交界垂直,於是航道遭遇了一道冰山的障礙。

 

  每年都會有這樣的冰山出現,但是1912年卻非常特殊。那結果,就是這次大潮非常兇猛。但是它與三個月後泰坦尼克號沉沒有什麼關係?實際上,從格陵蘭島附近產生的冰山在飄過拉布拉多海的時候,經常會出現 “擱淺”的狀況許多冰山會被困在淺海灘附近,直到幾年後一次大潮帶來的足量海水纔會讓它們擺脫困境,離開拉布拉多海,繼續向南漂移旅行。

 

  1912年1月的這次兇猛的大潮提供了足夠大的浮力,讓原本擱淺在拉布拉多海的大量冰山逃脫了“牢籠”,它們成羣結隊地向南漂移,到達了泰坦尼克號將要經過的航道上。從天象 上講,泰坦尼克號真是倒黴透頂了,千年一遇的大潮對它的命運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人禍和天災聯手,製造了泰坦尼克號這次歷史大海難。這一事件也給人類以教訓,在用科技打造巨大而複雜的設備時,任何一個小的錯誤都可能會造成巨大的災難後果,而外界環境也是必須認真對待的,否則大自然就會出手懲罰人類的傲慢。

 

  百年前的救生艇規定

 

  在泰坦尼克號災難之後,許多人都指出這艘巨輪上的救生艇遠遠不夠用。其實在1912年,當時法律對救生般數量的規定是有的,但是規定數量遠遠少於輪船上的人數。泰坦尼克號上配備的救生艇還超過了當時法律的規定數量,並非像某些人所說,因爲疏忽而少配備了救生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