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得注意的是,與ST股一起被市場“遺棄”的還有虧損股、業績變臉股,這些股票在波動較大的市場背景下跌幅更加慘烈,而業績上漲的藍籌股、白馬股則比較抗跌甚至逆勢上漲,這或意味着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已悄然完成轉換,價值投資更受投資者青睞。記者粗略統計發現,4月份被加入ST板塊大家庭的股票至少10個跌停板起步,而業績變臉、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等涉嫌財務摻水的股票跌起來更加慘烈。

證券時報記者 陳麗湘

近期多隻個股“階梯式”連續一字跌停在A股上演,這些股票的共同特點是被“戴帽披星”。相比往年剛被風險警示的股票,今年在市場整體波動較大以及退市執行趨嚴的強監管背景下,ST股遭市場“遺棄”。4月份以來,兩市收穫20多個跌停板的個股已達八隻。

值得注意的是,與ST股一起被市場“遺棄”的還有虧損股、業績變臉股,這些股票在波動較大的市場背景下跌幅更加慘烈,而業績上漲的藍籌股、白馬股則比較抗跌甚至逆勢上漲,這或意味着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已悄然完成轉換,價值投資更受投資者青睞。券商分析師稱,這有助於A股慢牛的形成。

ST股上演跌停秀

剛被ST的股票必然會上演“跌停秀”,只是今年更加慘烈。記者粗略統計發現,4月份被加入ST板塊大家庭的股票至少10個跌停板起步,而業績變臉、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等涉嫌財務摻水的股票跌起來更加慘烈。

業績變臉的*ST瑞德是其中最有代表的案例之一。這家公司年報從預虧7億多到鉅虧近20億元,且2017年追溯後均由盈利變爲虧損,因連續兩年虧損而被加上風險提示,業績變臉的罪魁禍首是商譽減值。*ST瑞德股價自4月19日以來連續跌停,27個交易日中出現24個跌停板,暫居新晉ST股之首。

而近兩個月連續跌停板的記錄,則暫由*ST歐浦保持。截至5月31日,*ST歐浦已連續24個交易日跌停。2018年進行各類減值後鉅虧逾40億元、違規擔保、訴訟纏身、控股股東股份遭凍結,各類負面加總,資金爭相逃離*ST歐浦,股票自4月24日跌停至今仍未開板。

熱炒概念股被ST後跌起來更加兇猛。此前因傳聞擬被英雄互娛借殼的*ST赫美還曾一度上演連續漲停,如今重組傳聞潮水褪去、訴訟纏身、鉅虧16億、銀行賬戶被凍結、三名高管坦白“無法保證公司2018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股價自4月29日開始連續跌停,直至5月最後一個交易日開板前,已累計獲得20個跌停板。

昔日白馬股ST康美也是典型案例之一。因一份自稱會計差錯而導致300億現金不翼而飛的財報,股價連續5日跌停。之後證監會通報調查進展,坐實公司2016年至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重大虛假,股票被ST,再次上演跌停潮,截至5月31日已連續9連扳,暫時還未開板。

值得注意的是,連續跌停秀不止上述3只ST股。4月份以來,兩市超過10個跌停的股票共40只,其中除旗下網貸平臺爆雷的派生科技外,其餘均爲ST或*ST股票。記者統計發現,兩市144只被風險警示的股票,4月份以來81只曾獲超5個跌停板,佔比超過一半。

其中,超過20個交易日跌停的股票達8只,除上述3只外,還有*ST飛馬、*ST北訊、*ST鵬起、*ST節能、*ST新海,均爲戴帽且披星的股票,且*ST飛馬、*ST北訊至今仍未開板。

炒作熄火

ST股投資邏輯已悄然改變,在4月份ST股上演跌停秀之前,ST板塊還是受市場追捧的,曾經一度上演漲停潮。數據顯示,同花順ST板塊從2月份開始連續上漲,至4月18日盤中觸及高點時累計漲幅超過50%。之後,板塊連續下挫,用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消化了之前兩個半月的漲幅,4月19日至5月31日期間累計跌幅逾30%,目前板塊已跌至歷史低位。

記者發現,4月中旬前後正是年報披露密集期,ST板塊過山車行情的拐點附近正是該板塊洗牌換股的時點。4月份以來,哈空調、石化油服、金嶺礦業等11只個股從ST板塊中摘帽,同時中新科技、印紀傳媒、西藏發展等14只個股被戴帽,中葡股份、康美藥業、中孚實業、新海宜等51只個股被披星。這些剛被披星戴帽的股票,正是連續跌停股的“主力”,也是導致ST板塊指數連續下挫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市場整體波動影響外,ST板塊炒作熄火的原因還來自退市監管的重壓。今年以來,退市執行之嚴空前,時間還未過半,就已有包括*ST海潤、*ST上普、*ST華澤、*ST衆和等4家公司被終止上市。此外,暫停上市的公司數量也達9家,創歷史紀錄。而在此之前,2000年至2017年的17年間,A股被暫停上市的公司僅爲105家,平均一年不到7家。

今年無疑是A股的強監管之年,深交所一次性公佈樂視網、千山藥機等七家公司暫停上市,這是從嚴執行退市制度的信號之一。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被暫停上市的公司不只是單一的利潤因素,還包括連續兩年經審計的淨資產爲負、未經審計的淨資產爲負、連續兩年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等。

ST板塊大多數股票爲績差股,以往因退市案例不多、存在保殼預期而被熱炒,而今在強監管重壓之下,板塊炒作熄火。這是因爲,交易所出臺的《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將“問題股”退市到底,內容包括縮短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公司暫停上市期限,由一年縮短至六個月,提高退市效率;取消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公司糾正後可申請回覆上市的安排;明確規定因欺詐發行被終止上市的公司不得申請重新上市等等。

中銀國際宏觀策略分析師徐沛東研報指出,監管層對重大違法、違規披露等事項態度強硬,有助於削弱短期投資者的投機情緒,未來隨着監管趨嚴,退市機制逐漸完善,績差股的投資風險將大大增加,市場投資風格將逐步迴歸價值投資。

市場風格已然轉換

如上述分析師所說,今年績差股並不受市場追捧。藍籌權重遠遠跑贏小盤股,同個板塊的白馬股比較抗跌,這也從另一側面反映市場風格從熱愛投機向價值投資的轉換。

從近60個交易日來看,上證50、大盤價值、小盤價值跌幅分別爲3.66%、4.1%、4.11%,而同期上證綜指深證成指跌幅均逾4.2%,創業板指中小板指跌幅分別爲8.4%、9.87%。也就是說,價值股更抗跌。

從個股來看,業績向好的股票也比較抗跌:兩市4月份以來有2946只股票下跌,跌幅中位數爲10.58%;而一季度淨利潤爲正且出現增長的1994只個股中,1543只出現下跌,跌幅中位數爲8.38%。意味着,有業績支撐的股票更加抗跌。

另一數據也可以佐證上述觀點:虧損股、涉嫌財務問題的股票同ST股一樣不受市場待見。

記者統計發現,2018年年報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上市公司有123家,除其中88家被戴帽外,大多數股票跑輸市場,審計機構表示“無法表示意見”的文化長城、神霧環保等個股,4月份以來跌幅均超過30%。而2018年報及2019年一季度均出現虧損且虧損程度擴大的股票,兩市共162只,其中除40只ST及*ST股票外,其餘120只股票4月份以來的跌幅中位數爲16%,遠遠跑輸大盤。

而另一面,業績上漲的大盤價值股則漲聲一片。美的集團、中國平安、海螺水泥、長江電力以及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等4月份以來均逆勢上漲。

當然,這與投資者的投資理念轉換有關。早在今年3月份,深交所一份對2018年個人投資者狀況的調查報告就顯示,價值投資者比例逐年上升,2018年價值投資者的比例爲28.6%,較2017年的26.5%及2015年的21%均有所上升,意味着隨着制度層面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各項措施的逐步推進,價值投資的理念正逐步深入投資者內心。

東方證券研報指出,價值投資者比例逐年上升,對A股市場的意義相當重大,價值爲主導是股市慢牛的必需環境,隨着A股投資者中價值投資者的比例越來越高,市場出現慢牛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