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崖州古城“文明門”及兩翼城牆的修繕,恢復了古城八百多年的風貌,恢復和展示中國最南古城的標誌,見證三亞歷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璀璨,是文物保護和利用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實踐,是海南省文物修繕和保護利用的成功範例。修復後的崖城學宮恢復了大成殿、大成門主要器物的陳設,展示孔廟原有的歷史風貌。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5月26日臨時決定崖州之行,晚上還差幾分鐘時纔買的27號早上的動車票。之前朋友一直邀請說城牆已經修好問我什麼時候能下去看看,明天得好好把崖城逛逛,以前去過幾次但都是很匆忙都沒來得及好好去感受它的文化。

27日我們從東方出發9:19的動車到崖州站是10:17,出站口就有到古城門的公交車2元的票價。下了公交車壯觀的城門就在眼前。

崖州古城是宋至清代城址,歷史記載原是土城,南宋修築時改成磚砌牆。後來文革時期陸續被毀壞。現在我們看到的城牆是2011年開始重修的,2017年10月主體完成修復,後期還要繼續完成後續的修復。高大雄偉的城門上寫着“文明門”,“文明門”原來並不叫“文明門”,它的修繕是有依據的。

首先,修復城樓“尊經閣”。按省文物局的決定,拆除兩翼城牆“假古董”(1992年修成水泥花崗岩城牆),對城牆基址進行考古發掘,提供修繕依據。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2010-2011年由中山大學南海考古隊,先後三次實地考古發掘,作出考古報告,交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文化遺產保管所研究設計。對“文明門”城臺真跡進行文物保護修繕,對兩翼城牆基址,進行風貌建築保護利用。自2013年開始,進行多次研究,調整設計,經費跟進等,至2016年恢復施工。主體工程與前後廣場於2017年10月1日竣工,對外開放,歷時7年。由於國家對文物保護管理和法規的不斷完善進步。此次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最嚴格且較科學的修繕。作爲風貌建築,東城牆內將建成“城牆遺址展覽館”,供參觀展覽。然而,此次修繕也留下一些遺憾。“文明門”右側(西側)的內城牆,此次沒能修復。原因是考古挖掘時,存在土地爭議,無法找到北邊際,沒能做完。造成設計無法確定內牆位置走向。由於不能進行“建設性干預”,破壞原基址地下文物夯土。西城牆只做成半幅外牆體風貌建築,內牆半幅無奈留給下次處理。崖州古城“文明門”及兩翼城牆的修繕,恢復了古城八百多年的風貌,恢復和展示中國最南古城的標誌,見證三亞歷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璀璨,是文物保護和利用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實踐,是海南省文物修繕和保護利用的成功範例。(此段來自三亞政府網)

新城牆頂上懸掛着黃底紅邊中間紅字“古韻崖州”的棋子更是古香古韻。從文明門進入後是一座牌坊,正懸匾書“少司徒”,背懸匾書“世科”彰表崖州人鍾芳父子兩進士一舉人的科名。文革時被強行拆除2006年按原樣修回。

崖城孔廟,又稱崖城學宮,爲古代崖州最高學府。也稱孔廟、聖廟、文廟,是一座中國最南的孔廟,堪稱“天涯第一聖殿”。崖城孔廟建於明朝,廟中建有大成殿、文明門、崇聖祠、尊經閣。其時進廟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鼎盛,遵聖道而振文教,賢流接踵,善俗日興。崖州學宮對地人文文化有着深遠的影響,這裏既是中國南端最具文化氣息的代表,同時,也是佛教傳播過程中重要的驛站,對於研究遠離中原的海南島歷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1994年11月2日公佈爲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崖城學宮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瓦紅牆的學宮在崖城老街也是一大亮點。

在學宮立碑旁邊有一塊下馬碑“文武官員至此下馬”,古時凡路過或進入孔廟及學宮,文官下轎武館下馬以示對至聖先師孔子的崇敬,體現了孔子作爲“萬代師表”的莊嚴。

進入學宮的門叫“禮門”,儒家稱“禮”爲仁人出入之門,“義”爲志士必由之路。推開大紅木門進入學宮內院。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位於大成門前方中軸線上,爲四柱三間沖天式雕花石牌坊,各石柱前後均以石鼓夾抱着,此石牌坊爲“欞星門”。孔廟設欞星門,意爲祀孔如祀天。四根石柱頂端爲四大天將,中間平梁上是火焰寶珠,以象徵此門由天將守衛而成爲參天立地的天門。欞星即天田星,又名天鎮星、文曲星等象徵孔子可與在天上施行教化、廣育英才的天鎮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學士彙集於此,統一於儒學門下。大門氣韻端莊穩重,爲學子們必經之門,讓人心情頓然變得凝重。

欞星門往前是泮池和泮橋。泮池爲半月形 意即“泮宮之池”,它是官學的標誌。泮池作爲孔廟水池的特有型制和專用名稱,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 1、是儒家聖地曲阜泮水的象徵,也是地方官學的標誌。 2、設泮池以蓄水,隱含有希望學子從聖人“樂水”,以水比德中得到啓示之意。 3、泮池、泮橋體現了禮制,蘊含鼓勵學子跳躍龍門的殷切之情。 4、泮池中的水絕大多數是活水,這種設計是儒家思想“孔澤流長”的象徵。 5、泮池的設置,還增添了孔廟的靈氣,優化了整體環境。泮橋是縱跨在泮池上的石拱橋,是封建禮制的一種形式體現。舊時,學子入學稱爲“入泮”。有將泮橋稱作跨鰲橋的,意爲跨過此橋,科舉應試之時就能獨佔鰲頭。也稱泮橋爲狀元橋。

學宮內院兩邊是廡廊,左邊供奉着黃道婆的雕像。這位少年被迫流落崖州,以道觀爲家,勞動、生活在黎族姐妹中,並師從黎族人學會運用制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稱爲著名的棉紡織家、改革家。由於傳授先進的紡織技術以及推廣先進的紡織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時候,被尊爲布業的始祖。

右邊的廡廊的宮牆鑲有20米長的石板刻字畫長卷,有明清崖州地域圖、崖州歷史沿革、歷史重修學宮記,以及崖州古城景觀圖和珠崖風景水南村圖。長卷刻畫得很詳細讓我們對崖州的歷史一目瞭然。

走完長卷是冼夫人雕像。這座冼夫人的雕像跟我們以往看到披着鎧甲的冼夫人雕像不同,這座雕像的冼夫人穿的是女裝顯現了她女性的一面。接着是廂房也就是原來的學堂,現在是展覽着一些貶官文化,古代崖州是個偏遠海島,被貶的官員基本會被流放到這裏。失意的貶官名士們在水南、在崖州興辦教育,啓迪民智,純化風習,爲古崖州構築起了深厚的文化基礎,他們成爲在海南島播灑中原文化的先驅。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泮池往前就到了大成門,大成門是進出大成殿的必經之門。金瓦紅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左右爲側門。正門兩側擺一鍾一鼓。

跨過大成門威武莊嚴的大成殿就呈現在眼前。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主體建築,是學宮核心建築,建築面積340平方米。面闊五開間,進深三間十九檀。大成殿的建築用材碩大、雕刻精緻,石檐柱、磚雕花窗、雕刻技法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其實民國以後孔廟百年失修,毀損剝蝕,殘缺不全,漸失原貌。1988年三亞政府開始不斷的進行修復。修復後的崖城學宮恢復了大成殿、大成門主要器物的陳設,展示孔廟原有的歷史風貌。大成殿恢復陳設有:孔子和“四配”(顏子、曾子、子思、孟子)塑像5尊及木雕神龕;十二哲人牌位;大小供桌、香爐燭臺和各種祭器;主要樂器有一架16口編鐘、一架24塊紡馨、古琴、笛、簫、牌、大吊鐘、楹鼓、十六戟架等。

大成殿的後方的祟聖祠是奉祀孔子父母及以上五代先祖的祠堂。

看完祟聖祠整個學宮也就走完了,學宮爲崖州文化史增添了極爲神奇的色彩,這裏變成了既有學術文化承載的地方,影響着一代一代的崖州人民。當地成立了詩聯社、書畫社和詩詞楹聯協會,在詩文書畫創作極爲活躍。還有每年8月底的學齡前兒童的開筆禮更是成爲傳承的重點。

溫馨提示:崖州古城牆目前還是修復中暫時還不能上城牆,完全修成後可以上城牆。學宮的開放時間是週二至週日早9點到下午6點,週一閉館。

崖州遊記(二)美食、老街與漁港

對於一個僞喫貨而言去到任何一個地方最不能忽略的就是美食了,而且聽說崖城是最多美食的地方。我只記得那年到崖城參加第一屆的開筆禮時喫的那個港門粉。當時也是慕名而去找的那家早餐店,確實人很多,都在排隊。

在我說去崖城的時候就有朋友跟我說一定要去南濱喫羊肉和手撕雞。不用我說招待的朋友就已經把午餐地點定好了。我們參觀完學宮也剛好12點,朋友驅車帶我們往南濱。剛進入飯店已經聞到羊肉的騷味,當看到飯桌上的那一鍋乾煸羊肉,我已經沒有了形象的吞吞口水。大家都是熟人不客氣不客氣趕緊洗手坐下。朋友說放撈葉更香問我們能不能喫撈葉,我說可以。撈葉放下去更添加了香味,而且羊肉煮的剛剛好有韌勁有嚼勁。朋友打了一碗我還沒來得及喫店家端上來一盤手撕雞。朋友說“在南濱羊肉不是這家最好喫但也不錯,這家是手撕雞最好喫。”說着把雞腿沾了花生油蒜頭就放到我碟了。我真是受寵若驚,這回我是嚼在嘴裏撈在碗裏擺在碟裏還看着鍋裏。好不容易消滅了碗裏的,這時朋友又叫換了鍋。剛纔的乾煸羊肉現在換成一鍋香噴噴的羊肉湯,濃濃的藥材味清香無比。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喫飽喝足,摸摸圓滾滾的肚子起身。朋友下午還要忙,我說我們隨意走走還想看看老街不用再陪着我們。我們兩個人到老街後實在是太飽不想走了又是大中午的就找了家水吧休息一下。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老街也就是學宮門口的那條街就是老街了,已經年久失修敗落的有些厲害,有些已經直接圍起來,也有些正在修復中。崖城老街始建於明代。在歷史上,崖城是一個重要的軍事和商埠港口,駐有水師,設有炮臺,從南北朝起置郡設治,自宋朝以來,歷代的州、郡、縣治均設在這裏。 可以想見,昔日崖城老街上商鋪星羅棋佈,會館商賈雲集,滿街人摩肩接踵,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

老街的拐角處有一條叫“打鐵街”,還真的看到了打鐵坊。熔鐵爐,打鐵臺都還在,只是少了打鐵師傅。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在打鐵街剛好碰上賣豆腐腦的大叔,摸摸圓鼓鼓的肚皮還是沒忍住又喫了碗豆腐腦,看來是沒辦法去朋友推薦的港門粉店喫港門粉了。

老街逛完出來到古城門看看時間還早,兩個人決定去漁港看看,來都來了這麼也得去看看就算是休漁期也沒關係,反正我們不是去買魚的。左等右盼終於盼來了58路公交車搖搖晃晃終於到達目的地。漁港門口保安說不是工作人員不給見,旁邊一些拉客的就一直纏着我們問要不要做摩托三輪車。後來還是公交車司機告訴我們可以往前面繞過去。我們圍着漁港繞了半圈終於看到了小蠻腰燈塔。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帶你走進三亞古城、美食和老街!

看完燈塔我們往回走的時候還是不小心繞到漁港裏去了然後從漁港正門出來的,哈哈哈。出來去看看都有什麼海鮮休漁期確實也沒啥東西我們看了一眼就出來了,品種少都以貝類多。

我們又坐上公交車晃晃搖搖去動車站咯,崖州一日遊就此結束。

來源:天涯社區三亞在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