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局限性

记得一年前有个粉丝总问我商铺能不能投,我跟他说不能投!能买住宅买住宅。过了一阵又问我他在三桥那边看了一个铺面问我能不能买。我反问他为什么不买住宅?

他说他是做工程的,在西安已经有很多套住宅、写字间、商铺了。他认识的一个开发商资金出现问题,想低价转出去几个铺面。按照他的家庭情况已经被限购了,老人房票也都用完了,只能通过离婚搞到房票了。他觉得没必要。

我当时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我能看到的层面是我经历的,以及接触到的,而更高的层面我不但没有经历过,并且有些就没有接触过。我即使想换位思考,但是很难去把位换好。

资产百万的,很难理解资产千万的消费与投资;资产千万的,也很难理解资产上亿的消费与投资。

虽然投资商铺的风险很大,选筹很难,贷款利率很高,但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有渠道,有利差、大资金,选择商铺也无妨。

每个人都有思维的局限性。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各种信息,各种机会。不要马上否定,也不要马上肯定,多看,多听,多问。

▷贰◁

风险

前几天一条国外媒体新闻,却在国内炸了锅。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表示,新加坡旁2公里的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不能卖给外国人。

最近负面新闻缠身的“必贵园”又摊上事儿了。

森林城市这个盘,想必国人都不陌生,2016年春节,这个楼盘广告陪着我们从除夕到元宵。

在2015年底,我媳妇就拉着我到高新的科技路林凯大厦看这个项目,那时候知道这个项目的人还不多,而且西安的销售展示中心也是刚刚对外开放。

售楼小哥从项目背景,一直讲到具体要卖的房源,售楼小哥越讲越来劲,我媳妇越听越起劲。

看到这个架势我觉得是时候展示我的技术了。我当时就问了小哥一个问题:新山当地房价是多少钱?

小哥也很坦率:新山当地的一般人是买不起这儿的,买这的大部分是中国人。

我说,那我们买了这房子,未来也只能卖给国人了。我媳妇也点了点头,我一看此时是最好的撤退时机,就拉着我媳妇说,我们先回去商量商量吧。

此后那位小哥哥一直向我媳妇推销房源,而那年冬天西安的雾霾又特别严重,很多生活在西安的人都有想逃离的冲动。

我媳妇过完年后带孩子去了马来和新加坡,一半是为了躲躲雾霾,一半是为了看盘。

不过在她实地看过楼盘之后,最后还是没有下手,因为她也觉得项目在当地太贵,而且离新山主城区太远,离新加坡的主城区也有20多公里的路程。买那住又住不成,卖也不好卖。

其实森林城市这个项目,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内部及外部的麻烦。

在2017年4月的时候,随着国家对外汇管制的进一步收紧,这个项目就停止在国内销售。

而在2017年,马来西亚现任总理马哈蒂尔还在野。他通过他的个人博客先后几次发表文章表示对森林城市这个项目的不满。他认为这个离岸岛有被分裂的危险。

马哈蒂尔今年五月上台,刚出访完中国后就公开表态森林城市项目不能卖给外国人。森林城市这个项目,至少在马哈蒂尔在位时不好销售了。

买国外房产,首先要考虑的是资产的安全。

资产安全需要评估的包括:当地政治局势、对华关系、治安情况等

为何欧美是海外房产首选?收益不一定很高,但是风险会是比较小的。

而马来西亚,民族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局者和当地马来人以及华人。

▷叁◁

外战

房产投资圈里有一句话:外战实力减半。说的意思就是投资外地房产,选筹实力会缩水一半。

因为对于一个陌生的城市,当地市场、当地限购政策、信贷政策、人文等都不了解,而这些信息与认知又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建立并熟练运用到房产交易中去。

术业有专攻,做任何事情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那怎么补齐在外地投资房产的短板呢?

就是找懂当地房产KOL(大V)。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粤港澳大湾区,但是对那边的政策、市场都不懂,所以我通过朋友推荐加了当地几位房产大V,向他们请教,请他们给些建议。

而很多外地关注西安的投资客,也是一样,也会先关注我们或其他本土一些自媒体号,通过咨询来了解西安的市场以及政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