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4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超半個世紀以來首間紗廠9月3日在大埔工業邨正式落戶,紗廠運用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的“紡織品循環再造技術”,設立3條生產線,每日共生產3噸循環再造纖維,是香港首間環保紗廠,預計下月全面營運。

葛儀文介紹最先進的水熱反應處理分離及回收廢舊滌棉系統。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記者 殷翔/攝

據報道,大埔環保紗廠現在已設1條生產線,應用早前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的技術,經過5個工序,包括臭氧消毒、去除舊衣物的鈕釦及拉鍊等非纖維物質、以機械臂及電腦程序分類衣物顏色、運用智能存放系統分配物料、最後送到纖維處理系統造出紗線,1條生產線每日可生產1噸紗線,目前只需6名工人負責。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行政總裁葛儀文表示,紗廠首個客戶爲某時裝連鎖店,暫時有數百件衣物訂單,他預計11月可產出足夠紗線“交貨”。由於技術可令紗線成本下降3成,期望未來衣服售價因此下降。

葛儀文還稱,未來目標是每日生產10噸紗線,期望在將軍澳工業區等地方開廠,擴大規模。他強調,要證明香港能在本地解決棄置廢物,環保紗廠將成爲成功先例,帶動其他廠商參與。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3日下午出席紗廠開幕儀式致辭時稱,2016年的紡織品廢料超過12萬噸,新技術成功做到轉廢爲材,而再有紗廠迴歸香港,相信對香港推動再工業化是“一大鼓舞”。她還稱,特區政府會全力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香港再工業化沒有衝突,反而令香港廠商有契機進入內地市場,推動“香港製造”品牌。

此外,荃灣南豐紗廠的零售店也在3日早上開幕,使用技術與環保紗廠一樣。葛儀文表示,店鋪每日可生產6件新衣,但暫時無法處理雨衣和羽絨服。龍達紡織行政總裁陳永安表示,南豐紗廠零售店主要用作教育,提高市民環保意識,而大埔環保紗廠則作商業用途,盼爲業界帶來新出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