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人車對外宣稱完成了3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表面上看去,這應該算作人人車的一個重大利好消息。但是,細究實際到賬金額和投資陣容的變動,卻讓人疑竇叢生,這看似風生水起的融資背後其實暗流湧動。

到賬金額成謎跟投方消失 人人車新一輪融資撲朔迷離

圖1:多個早期投資方不再跟投人人車

說起來,此次人人車F輪融資3億美元並不算多,此前,友商優信二手車的D輪融資金額已達5億美元,車好多集團的C輪融資更是高達8.18億美元。與這些融資金額相比,此前已經完成5輪融資的人人車,新一輪的融資金額就相形見絀了。

更令人尷尬的是,有人人車內部員工爆料稱:此次融資實際到賬金額僅爲2億美元左右,人人車對外發布的消息顯然包含了很多的水分。融資金額注水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此前人人車就被南方日報等媒體爆出融資額虛假的消息。顯然,人人車已對這一把戲熟稔於心。

此前,人人車已經連續數月虧損,每月虧損額均在2億元以上。如果按照此次2億美元的融資額計算,也只能支撐人人車半年不到的時間。

另外,悉數此次跟投的資方不難發現,新投資方只有高盛一家,早期的多家投資方已經悄然退出。此前參與人人車D輪融資的順爲資本、漢富資本、中民投等投資方,都沒有出現在此輪融資的跟投行列中。

業界人士認爲:終止跟投是投資領域勉爲其難的“止損”方式之一。終止跟投的原因,往往是投資標的表現令人失望,而競爭對手則已經收穫較大比例的市場份額及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市場地位日驅穩固,這種情況下繼續投資,無異於付費“打水漂”之舉。

沒有人願見自己的投資打水漂,他們及時退場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

2018年將近過半,二手車行業早已不是幾年前的洪荒時代。當行業日趨規範,友商紛紛崛起的時候,人人車對外沒有可靠的盈利模式,內部團隊又屢屢曝出蕭牆之禍,它在百舸爭流的行業比拼中漸落下風也就不難理解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