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变天了。

日前,全球最大的咖啡公司雀巢宣布已同星巴克达成协议,两大咖啡巨头将联手打造咖啡联盟。透过此消息,业内有不少分析称,本就已经形成垄断之势的咖啡市场无疑将要变得更加难以攻入。

但业界风云汇却发现,在有着自己特色的中国市场,形势似乎完全与之相反。咖啡一族很少去关注这场利益联姻,因为在雀巢和星巴克的笼罩之下,一股本土的蓝色力量正在病毒般蔓延,瑞幸咖啡的“小蓝杯”成了众人朋友圈、微博打卡的新宠。

那么,顺利抢了咖啡巨头的热度之后,瑞幸咖啡距离真正撬动市场格局,到底还有多远的路要走?是否也会像其他网红饮品一样昙花一现?

文/木木(风云汇业界)

中国市场需要中国品牌

提到咖啡,多数人脑海中能够联想到的品牌就是星巴克、雀巢、COSTA等。这些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更是以横扫千军之势抢占份额。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咖啡市场虽大,却始终没能有本土品牌崛起。

中国的咖啡市场有多大?从数据来看,现在国内人均每年消费5~6杯咖啡,即便是在加班熬夜压力大,咖啡文化更为流行的一二线城市,这个数字也不过是20杯。但是相比之下,美国人均每年要喝掉400杯,日韩等国家则是200杯。

数据差距之悬殊,足以见中国咖啡市场未来的增量空间。星巴克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去年其CEO Kevin Johnson 就曾表示,中国市场是星巴克未来十年最大的机会。星巴克的业绩也能够佐证这一观点,2018年第一季度,星巴克中国区营收同比上涨30%,已成为其最大的海外市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备受看好,亟待开发的市场,多年过去,却依然鲜有本土咖啡品牌近水楼台先得月。

从产业的角度来分析,其实这也无可厚非。首先,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咖啡文化本就是从国外兴起,国外品牌有着多年的经营经验以及业内资源,这一优势是绝大多数国内品牌所不具备的。

其次,星巴克、雀巢、COSTA等,其品牌效应十分明显,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咖啡的代名词。就像提起甜筒人们就想起来麦当劳,提起披萨人们就想起必胜客。品牌效应之下,还能够实现高溢价,从而去抵消生产、销售等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并留有盈余。这也是许多国产品牌经过一段时间挣扎之后最终败倒的原因之一,没有足够资本支撑,短期内又无法实现盈利。

“咖啡市场为什么就不见一点突破?依然是停留在传统的零售,要说以前是技术限制、时代限制也就算了。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谈‘互联网+’,是不是本土的品牌能够尝试从这个角度来挑战一下星巴克?”

就在众人为本土品牌着急上火却又无可奈何之时,市场终于迎来了一位种子选手——瑞幸咖啡。他的出现,让人们在互联网时代看到了中国咖啡品牌新的可能性。

或许星巴克也没有想到 咖啡新零售会让“小蓝杯”领了先

有互联网从业人士向业界风云汇表示,瑞幸咖啡能够较短时间内成功杀入一二线城市白领圈层,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为其提供的机遇是此前时代所完全不可能达到的。确实如此,瑞幸咖啡创立半年不到,但其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一直在快速提升之中。

时代红利是必不可缺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全部。不然的话,市场肯定还会有更多个搅局者冒出来,但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只有瑞幸咖啡一个。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是瑞幸咖啡?也就是外界质疑的,他咖啡壶里到底卖的什么咖啡豆?

为什么是瑞幸咖啡?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瑞幸咖啡能够迅速刷屏,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首先是源于瑞幸咖啡对品牌塑造的重视。瑞幸咖啡首席营销官杨飞在近期推出的新书《流量池》中提到,品牌是永久的流量池,这句话在瑞幸咖啡的营销活动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其请来的品牌代言人来看,国民女神汤唯和国民男神张震,偏重明星品质而非流量,显示出了瑞幸咖啡的定位,也让整个品牌的档次得到了提升。

瑞幸咖啡的广告投放策略也是有门道可讲,线下其选择与分众传媒合作,选择城区写字楼和社区进行品牌预热;线上则是以微信LBS进行精准的定向营销,以门店为中心,通过朋友圈广告等形式进行安排形象提升,吸引周边的潜在消费者。

广告投放吸引来消费者之后,瑞幸咖啡具有高辨识度的包装被众人亲切称为“小蓝杯”,并被PO到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有力地证明了消费者对于这一品牌的喜爱和认可度。而与此同时,其天生的社交属性能够起到的传播效果也是十分明显。

据了解,目前社交裂变已经成为瑞幸咖啡的主要获客方式。而说到获客,同互联网产品一样,瑞幸咖啡在市场推广期选择了以补贴拉用户。

补贴的方式也很简单,最直接的就是新注册用户首杯免费。再有就是老用户的拉新奖励,福利刺激之下用存量来带动增量,在成功邀请好友之后,老用户又能够获得一次优惠机会。另外在试营业期间,瑞幸咖啡还推出了“买2 赠1 ,买5赠5”,自己喝的同时还能将饮品券赠送给好友。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不仅增加了裂变的玩法,更能带来持久的转化效果,增加用户的数量同时保证瑞幸咖啡品牌的露出。业绩是最有力的证明,在试营业期间,瑞幸咖啡累计完成订单约300万单、销售咖啡约500万杯,服务用户超过130万。此外,App Annie数据显示瑞幸咖啡App一度登上了iPhone中国区美食佳饮App排行榜首位。

或许星巴克也没有想到 咖啡新零售会让“小蓝杯”领了先

明星代言也好、补贴战也好,想要做到这些,肯定离不开资本的支持。瑞幸咖啡相较于其他的本土创业品牌来说,资本上也占有一定的优势,甚至可以称其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其创始人钱治亚曾担任神州优车COO,创办瑞幸咖啡之后霸气地对外表示,准备10亿元去教育市场,主要用于前期的推广和对用户的返利。

最后,回归产品。作为新入局者,品牌推出去之后,最终还是要以咖啡服众。瑞幸咖啡也深知这一点,于是其在原材料上挑选上等阿拉比卡豆,再由来自意大利、日本、中国的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团队拼配。在咖啡品质和口感上,保证了能够和星巴克等巨头一较高低。

并且,在5月8日瑞幸咖啡举行的发布会现场,还宣布与咖啡机制造商Schaerer与Franke公司、世界百年糖浆品牌Fabbri 1905公司、全球最大的乳制品企业Fonterra、全球前三的咖啡生豆贸易商MITSUI&CO.、亚洲规模最大的专业咖啡烘焙厂之一台湾源友等6家全球顶级咖啡配套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缔结“蓝色伙伴”联盟。为的就是能够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一杯品质上乘的咖啡。

咖啡新零售的探索

“瑞幸咖啡是网红咖啡吗?”

“瑞幸咖啡不是网红咖啡,我们不是希望一时的大红大紫,我们希望做一个百年品牌,这从我们的名字就能看的出来。当初在起名时,我们的品牌顾问公司也给了很多其它的建议,也有很多互联网感很强的名字,但是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相对经典、甚至有点传统的名字,因为我相信,越是经典的东西才能传承的越久。”钱治亚不认可“网红”的提法。

在新零售理念的指导之下,瑞幸咖啡对传统的咖啡行业进行了改造。杨飞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瑞幸咖啡是典型的新零售咖啡,消费者在App下单之后,可以选择门店自提和外卖。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消费者所有操作都是在App线上完成,除了节约成本之外,如此看重App,瑞幸咖啡还有着其他方面的考虑。

一是相较于微信生态内的小程序或者服务号,App能够更好全面的对于用户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这对于后续工作开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则是对于咖啡一族来说,点咖啡属于高频行为,在专有的App中,整个体验更加专业、友好。

为了能够更好实现线上线下信息联动,以及扩大服务范围,瑞幸咖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线下门店的扩张。

或许星巴克也没有想到 咖啡新零售会让“小蓝杯”领了先

经过4个月的磨合,目前瑞幸咖啡已经完成门店布局525家。并且这些门店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场景,有满足用户线下社交需求的旗舰店和悠享店,也有快速自提、服务商务人群的快取店,还有满足客户外送需求的外卖厨房店。

其次就是在外卖物流之上,瑞幸咖啡向消费者给出了“慢必赔”的承诺,即保证咖啡在制作完成30分钟之内即可送达,如果超过这个期限,消费者可以申请免单。

众所周知,外卖在咖啡行业一直是未能攻克的难题。传统消费场景下,消费者只能是前往线下门店购买,星巴克这样的玩家也都为外卖头疼。因为温度对于现磨咖啡的口感影响很大,而运输过程之中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能会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

在密集开店以及与顺丰合作之下,瑞幸咖啡迈出了前辈没敢迈出的这一步。至此,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小蓝杯”已经不再仅仅是一杯简单的咖啡。

国内小众的咖啡市场正在日渐扩大,在这个过渡期,如钱治亚所说,“中国的咖啡市场,不能只有星巴克”。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做出每个人都喝得起、喝的到的好咖啡。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业界风云汇」,作者:木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