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娛樂明星被追逐崇拜,大科學計劃鮮有人問津

喚醒年輕人內心的科學夢想

大科學計劃鮮有人問津 喚醒年輕人內心的科學夢想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些天范冰冰的弟弟又火了,他半夜在微博上發了些付費照片,交60元/半年的會員費就能看清晰圖片。早晨起來,80萬人付費,“睡後”收入480萬元。

這是微博最近推出的明星V+會員服務,類似的俱樂部在日韓等娛樂產業發達的國家已非常成熟,但一大批憂心於中國的孩子還能不能有科學夢的人卻不淡定了。

他們的憂慮來自於,相比於各路娛樂明星帶來的轟動效應,中國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等科學大事,在微博上的關注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解決物質科學、宇宙演化、生命起源、地球系統等等全球關鍵科學問題的後備人才在哪裏?在年輕人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上,互聯網平臺或企業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5月5日,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網絡與現實融爲一體的趨勢下,青少年網絡素養對網絡的運行秩序、問題解決,甚至對整個社會發展都將產生重大影響。我國目前在科學教育的培養方面,還不盡如人意,青少年缺乏對科學事業的嚮往和追求,當務之急是在基礎教育層面加強和提高青少年科學教育,並引導全社會的力量積極參與。”

全社會都要對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負責

“我曾經的理想是當科學家、天文學家,現在成了科技從業者也算沾邊,但現在很多孩子不再想成爲科學家,而是明星。”馬化騰在感慨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時,對青少年的科學教育深表擔憂。

去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佈2015年的國際學生能力測試(PISA)結果顯示,美國“將來期望進入科學相關行業從業的學生比例”爲38%,中國只有16.8%,還不及OECD國家24.5%的均值。

現實情況已不容樂觀,隨着青少年接觸的內容越來越龐雜,娛樂化、低俗化、遊戲化的線上內容已在影響着他們的精神世界,在追逐名利、明星、物質享受中建立起的價值觀,將不可避免的投射到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未來,由他們掌控的,將是怎樣的世界?

一直關注互聯網企業的媒體從業人員劉育英認爲,年輕人自有他們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方法,這個世界也自有它神奇的修復能力,孩子們一樣會保持純良。

騰訊QQ發起的科技探索公益項目“QQ-X計劃”似乎印證了這一觀點。2017年5月,騰訊從普通QQ用戶中招募的入選者遠赴世界最神祕、最酷、最有意義的目的地進行科學探索。令騰訊自己也沒有料到的是,數千萬QQ用戶跟隨探索隊成員一起,完成了對加拉帕戈斯物種、非洲納米比亞星空、西班牙紀念碑谷,及南極生物地貌等地球神祕之地的探索。這一活動竟然成爲QQ有史以來最受90後羣體歡迎的活動。

從去年“QQ-X計劃”第一季的數據看,報名人數超過500萬,累計覆蓋人羣3000萬。騰訊“QQ-X計劃”的發起人李丹認爲:或許,不是青年人不再愛科學了,而是我們沒讓他們愛上科學。青少年羣體遠不是外界所想象的那樣消極,他們骨子裏有極強的好奇心和上進心,只是缺乏探索世界的渠道,需要企業和全社會力量一起喚醒他們內心潛在的科學探索精神。

感受科學的魅力需要接觸和體驗

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豐富而多元的應用,在佐助青少年生活、工作的同時,也幾乎填滿了他們所有的時間。這一代不見星空、難聞蛙鳴的孩子,似乎更習慣或願意從虛擬世界去了解他們賴以生活的真實世界。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接受“QQ-X計劃”的邀請後,致信年輕人,呼籲他們多多參與科技探索活動,帶着永不熄滅的想象力,去探索未知世界。“如果年輕朋友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對科學的敬畏與想象力都缺失了,不知道我們人類最後的壁壘究竟是什麼。”劉慈欣說。

人大附中黨委書記兼副校長周建華表示,在科學素養培育方面,我們的優勢是在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做得非常紮實。下一步應該努力的方向,在於如何才能保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於2000年在北京建立,由索尼中國出資並提供全面支持的公益項目“索尼探夢”科技館,以聲和光的原理詮釋人類的現代文明,激發青少年對科學和未來的好奇心。

“一個企業拿出自己利潤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做一個和自己的業務沒有直接關係的項目,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2013年接任“索尼探夢”館長時,張維心裏沒底。來到“索尼探夢”後,張維有了新的認識,他說:“能否充分激發孩子的潛力,是他能否成材的關鍵;而‘探夢’存在的意義正是提供科學探索的環境,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探索未知的興趣,幫助他們實現自我成長。”

互聯網行業獨立分析師陳金玉說:“中國提出並牽頭組織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等科學大事不能引起轟動效應,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人們覺得科學離自己、離現實太遠,自己碰觸不到大科學,更無法體驗大科學工程。所以,哪怕活動只是喚起年輕人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在他們心中埋下航天的夢想種子,都值得肯定。”

數字一代將挑起未來發展的大梁

馬化騰說:“科學教育培養的是才,網絡素養則應更加強調德。德才兼備的數字一代,才能夠挑起未來發展的大梁。”

馬化騰認爲,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引導和培養需要跨界聯動,企業、科研院所及科技館、天文館、博物院等機構要秉承開放的精神,發起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爲一體的科普活動,共同構建青少年認知和探索世界的基礎設施。

與企業異曲同工、步調一致的是,利用高端科研資源改革創新中小學科學教育與研學課程已成爲科技界、教育界關注並行動的熱點。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科學教育聯盟(籌)主辦的“第五屆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教學應用展示交流”活動,集結了近500名中小學校長、科技教育負責人,他們對中國科學院如何利用高端科研資源優勢,推動基礎教育領域的科學教育工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科學技術部政策法規司調研員邱成利在這次活動中指出:“基礎教育階段是培養科學創新關鍵期,引導青少年愛科學、懂科學、用科學是科學家和科普工作者的工作任務之一。”

陳金玉說:“該承擔責任的不僅僅是基礎教育環節。加強青少年的科學教育和網絡素養,重塑青少年的科學世界觀,騰訊等互聯網企業負有關鍵責任。”

在對娛樂明星的追逐和對“商業奇才”的崇拜中,科學被擠進了小角落,成爲小衆愛好。陳金玉認爲,是時候正視問題並解決問題了。“誰說騰訊沒有夢想?同樣都曾是愛好天文的少年,如果說馬斯克的夢想是移民火星,貝索斯的太空夢想是帶領人類重返月球,馬化騰的夢想就是播下青少年熱愛科學的種子。”

陳金玉說:“如果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都能認識到,藉助自身的資源和科技的力量,正確引導年輕人是他們的責任,千萬少年崇拜陳景潤的激動人心的場景有望重現。”(記者劉豔)

相關鏈接

科學探夢者其實都是身邊的普通人

生長在互聯網的一代有許多幸運和不幸。幸運的是互聯網提供了無限選擇,世界看似觸手可及;不幸的是,互聯網成了很多人的全部世界,甚至讓他們失去了對真實世界的好奇。

“QQ-X計劃”就是想告訴青少年,搜索引擎或許可以幫你瞭解這個世界,但感受世界還得靠自己。

今年,“QQ-X計劃”從627萬報名者中挑選的15位“星際探索官”,將在5月—6月間前往中國衛星發射基地、俄羅斯加加林宇航員訓練中心、美國NASA休斯頓太空中心這三個代表人類航天最高水平的目的地,探索中美俄的“三國機密”。

這樣的活動看起來很“高大上”,但那些入選“探夢”的選手都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90後北京女孩葉梓頤和很多女孩子一樣,沒事的時候喜歡宅在家裏,但她愛拍星空,爲了拍某個星空,她可以只靠着谷歌地圖奔波四萬公里,她拍攝的一張星空圖登上了NASA(美國宇航局)的天文“每日一圖”。

很多時候不是夢想太難實現,而是我們漸漸喪失了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