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自从1927年我介绍贺龙同志加入共产党后,30年来我一直没有再介绍其他人入党。如今,我和贺龙同志介绍你入党,为党增添了新的血液,我们感到高兴。

30年未当过入党介绍人的周恩来,1957年为谁入党而破例

程砚秋是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著名的京剧艺术革新家。由他创立的程派唱腔,缜密绵延,幽咽委婉,低回多变,旋律丰富,具有异常动听的艺术魅力,让一代又一代京剧戏迷痴醉。程砚秋与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深厚的友谊,而最为世人称道的,则是他与贺龙的深情厚谊。

1949年9月下旬,程砚秋和梅兰芳、周信芳、袁雪芬四人作为戏曲界的特约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西北文艺界提议邀请京剧界著名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其中的一位去西安演出,庆祝古城解放和慰问西北人民解放军。由于梅兰芳等人都已有安排,这样,去西安演出的任务就落到了程砚秋身上。

程砚秋率领由他创办的“秋声”社同仁一行到达西安后,西北文艺界的朋友们为他准备了隆重的欢迎会。等他回到住所时,在那里已等候多时的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王维舟便笑着迎了上来:“程先生一路辛苦了。贺龙司令员听说程先生要来西安,特意嘱咐我代表他向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慰问。贺老总很快就要回到西安,到时二位就可以深谈了。您难得到此地,贺老总让我陪您在西安游览一下名胜古迹。”

程砚秋听了,连忙推辞说:“谢谢贺司令员和您的美意,这次来西安,主要是慰问部队的,游览的事,待有空时再说吧。”

王维舟说:“王宝钏的寒窑,我想您一定是会先看看的。您的《武家坡》,贺老总和我都是闻名已久的呀。”

程砚秋笑了:“您想得真周到,我是很想看看寒窑是什么样子。因为我唱了这么多年,还没见过寒窑呢。”说罢,二人相视大笑了起来。

此后几天,在王维舟的陪同下,程砚秋不但参观了寒窑,还在剧场公演,去工厂、医院慰问演出,当然也不放过机会观摩秦腔。

一天,程砚秋正忙里偷闲,在住所写日记。忽然,从门外大步流星地进来一个人,程砚秋还没看清楚是谁,来人已经迈进屋子,兴奋地叫了一声:“程先生!”接着,便伸过一只手来。程砚秋急忙站起来同客人握手,只见来人披着风衣,身材魁梧,唇上蓄着黑须,气度非凡。但程砚秋不认得来人是谁。来人不等他启问,便自我介绍说:“先生还不认识我吧?我是贺龙。”

“贺龙!”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程砚秋对贺龙慕名已久,却没想到这位叱咤风云的传奇将军会主动来看望自己。他激动地说:“贺将军,我久仰您的英名,此次来西安,本该等您回来前去拜见,不想您却屈尊来看我,实在不敢当,不敢当啊!”

贺龙豪爽地说:“哪里!程先生,我久思一见,不得其缘,今日才宿愿得偿。您不远千里来慰问部队,我跑这点路算什么。我来看看您在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演出有什么不方便。您远道而来,带的行头、乐器和人手不够的话,也不要客气,需要什么,一定要告诉我呀。此地刚刚解放,情况比较复杂,您要多留心才是。”说完,贺龙又把整个住所巡视了一遍,再三叮嘱闻讯赶来的接待人员好好照顾程先生,才略带歉意地对程砚秋说:“我还要参加一个会议,改天再谈。”说完,便匆匆离去了。晚上吃饭时,程砚秋激动地对同来的社友们说:“我原来以为贺龙这位久经沙场的大将一定是粗犷的花脸型人物,谁知一见,竟是一个长辈武生的形象,有赵子龙的气派。”从此,贺龙便给程砚秋留下了真挚、豪爽、细致、热情的深刻印象。

没过多久,贺龙宴请程砚秋一行。席间,贺龙举杯挨桌敬酒,热情地说:“程先生是‘四大名旦’中第一个率剧团来到刚解放的西安的,我代表西北军区机关、部队和西安市军管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听说同志们来时没有火车,吃了不少苦,我代表西安人民感谢同志们。请放心,铁路就要修通了,同志们回北京时,决不会再吃苦了。”

“同志们”这三个字,像一股暖流涌入了程砚秋的心田,他感到了真正的被尊重和被信任。他平日并不饮酒,但这天与贺龙第二次见面,有如他乡遇故交,程砚秋心情极其舒畅,频频与贺龙干杯。贺龙朗声笑道:“想不到程砚秋唱旦角,倒有大丈夫的海量!”二人酒后谈兴更浓,程砚秋豪气溢于言表:“我这次准备把所有的程派戏,全都拿出来同西北人民见面!”“好!我们西北军区这个京剧团底子差些,让他们给你跑跑龙套,希望你能指点指点,帮他们提高一下。”

程砚秋慨然允诺,并提出两团联合演出。贺龙听了,兴奋地又让人去拿酒,并提议为军民联合演出干杯。

几天之后,程砚秋到贺龙在西安的临时住所回拜,并邀请贺龙来看演出,同时表示要慰问一野部队。贺龙遗憾地说:“看不成了。我马上要入川,解放西南。正准备向你辞行呢。”程砚秋沉吟片刻,说:“那也好,重庆一解放,我马上就到。”

“一言为定,我在重庆等你。”接着,贺龙让警卫员取来一个用绿丝绦系着的杏红缎子的长包袱,里面是一把泥金红底刀鞘、带有华丽镏金饰件的日本军刀。贺龙说:“我们西北穷得很,没有什么好的送你。这是我们抗战时缴获的日本将官指挥刀,很漂亮,送给您做个纪念吧!”他还风趣地补充了一句,“不过,您在舞台上舞剑时可不能用这个哟!”程砚秋连连辞谢:“这是您的心爱之物,我如何受得。”

贺龙笑了:“中国有句古话:‘宝刀赠英雄,红粉送佳人。’您是个有气节有胆识的男子汉,当然受得。莫推辞,收下吧。”

程砚秋见推托不了,便恭恭敬敬地双手捧过,后退一步,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谢谢了!”

程砚秋返京之后,亲笔写下“新国肇造,西北壮遨;贺龙将军,慨赠宝刀;胜利纪念,百练功高。”24个字,叫弟子拿到铜器店镌于刀柄,永久地珍藏了起来。

自打西安回到北京后,程砚秋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西南解放的消息。当他从广播中收听到贵阳、重庆、成都相继解放的新闻,兴奋得两手颤抖、双目放光,连声说:“贺老总真了不起,真没想到这么快!”为践前约,他提笔给贺龙写了一封信。贺龙很快就回信,表示欢迎他来西南考察,但同时强调由于还有一些国民党残余部队在西南流窜,安全没有保障,请他暂缓启程。

1951年临近春节之际,程砚秋再也等不下去了,便和“秋声”社的著名演员于世广、李四广、贾松龄,鼓师白登云,琴师钟世章、任之林以及秘书杜颖陶等,朝着渴望已久的山城重庆进发了。为筹措路费,他们在武汉公演三天,将门票收入作为到重庆的船费。程砚秋到达重庆时,已近阳春三月了。贺龙与程砚秋久别重逢,自然分外亲热。程砚秋表示:“此次入川,一为践约,二为慰问解放军和西南父老,三则在川、黔、滇考察戏曲。”言罢,他取过身边的包袱,呈现出一把日本将官指挥刀。他双手托起,对贺龙说:“这是在北京时,中央领导同志送我的一把日本军刀,据说是冈村宁次使用过的。今天,我把它带来,送给您,作个见面礼吧。听说您喜欢练武,这把刀也许用得着。”

程砚秋在重庆的短短20天里,不辞劳苦,不讲条件,不仅为重庆市内的驻军演出,还到数十里外的北碚、南温泉为部队和群众演出,甚至还赶到百里之外的铜梁县去慰问炮兵部队。程派的代表作《锁麟囊》、《荒山泪》、《汾河湾》、《红拂传》、《六月雪》一时风靡山城。程砚秋那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活泼欢快、时而悲怆凄凉的唱腔,响彻整个重庆城。

1951年3月22日,是贺龙的55岁生日。程砚秋和社友们一起赶到重庆曾家岩贺龙的住所,表示要给他祝寿。贺龙是历来不搞祝寿活动的,但程砚秋远道而来,盛情难却。于是,他便和夫人薛明商量,就在家里搞一个小型的联欢会,不请外人,也不摆宴席,只是准备些水果、糖果、瓜子和茶叶放在门前的草坪上。

程砚秋一见贺龙,便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就要鞠躬拜寿。贺龙赶紧拦住他说:“程先生免礼!我早就说过,共产党、革命队伍不兴这个。您请坐。”

程砚秋取出一个用红缎子包着的长方形小盒,说道:“我从北京来,道远,没带什么东西。这是一副英国造的‘赛璐珞’扑克牌,是我结婚时岳父送给我的新婚礼物。今天,我把它送给您,权当是生日礼物吧!”

贺龙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副崭新的扑克牌,便推辞道:“这是您的结婚纪念品,我怎么收得!”说着,便合上盒子,要递还程砚秋。程砚秋却说:“内子果素瑛没有来,我这是代表她送您的,请务必收下,作个纪念。”贺龙只好收下了扑克牌,说:“谢谢你们夫妇的一番美意!”

接着,程砚秋和爱徒王吟秋各自清唱了几段程派的代表作,“战斗”文工团的演员们唱了民歌《歌唱二郎山》,表演了少数民族舞蹈《孔雀吃水》。大家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坐在草坪上,院子里充满了欢乐气氛。

贺龙和薛明担心程砚秋过于劳累,便说:“你们年轻人在院子里面尽情地玩吧,喜欢跳的,尽情地跳。我们陪程先生到客厅里休息一下。”

走进客厅后,宾主坐定,薛明亲自为程砚秋沏了杯茶。程砚秋此时意犹未尽,忽指了指衣架说:“贺司令员,我可以借您的军装穿一穿,照张相片吗?”贺龙欣然首肯:“当然可以,拿去拿去。”

程砚秋穿上贺龙的军装和风衣,兴致勃勃地走到院中,模仿贺龙的神态,让人拍了两张照片。他辞别贺龙夫妇后,立即派人送到照相馆冲洗。照片洗出来之后,程砚秋用毛笔在一张照片上画了一道胡须,问大家:“你们看,我这张相片像不像贺龙将军?”大家围过来一看:“像!像!简直可以乱真!”若干年后,程砚秋将这两张珍贵的相片,分别编号为1223和1224收藏了起来,并注明“46岁摄于贺龙副总理家”。

程砚秋在重庆演出了一段时间后,便向贺龙提出去云南义演。贺龙说:“现在滇、黔一带仍有残匪出没,安全不能保证。”程砚秋大声说道:“我就是到前线去慰问部队的,冒点险也没什么。”贺龙见他执意要去,就让时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的李达将军为程砚秋配备一辆吉普车,同时派一个加强班,配备轻机枪和冲锋枪,乘一辆卡车,在途中护卫。

程砚秋饱览了云贵高原的风光,也饱尝了颠簸之辛苦,顺利到达素有“春城”之称的昆明。在昆明,程砚秋演出长达3个月,十分成功。返京途中,他又在武汉公演5天,并把此次在西南、武汉演出的全部收入捐献了出来,购买抗美援朝的飞机,以表自己的一腔爱国赤忱。

1953年秋,贺龙担任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总团长,准备率领慰问团赴朝鲜慰问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程砚秋闻讯后,立即给慰问团去电要求参加。不久,文化部的领导便告诉程砚秋,经贺龙总团长提议,请他担任第一分团的副团长。与他同行的,还有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众多著名艺术家。

刚刚停战的朝鲜,条件非常艰苦。第一分团的宿营地是一所被炮火轰塌围墙的小学校,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要放4个双层床,床身窄小。程砚秋身材魁梧,睡觉时伸不开腿,只能屈腿侧卧。食品供应不上,他就少吃一点,把饭菜分给别的演员。

一次,慰问团举行军民大联欢,梅、周、马、程要同台依次演出。按照梨园不成文的规矩,是资深的最后登台,称为“大轴”;次主演倒数第二场,名曰“压轴”;唱开场的,往往是资历、辈分比较浅的。可这几位都是名角,程砚秋与梅兰芳有师生之分,但与周、马各为一派之首,难分伯仲。到底该谁先谁后,可绞尽了剧务的脑汁。程砚秋见状,便率先表示:“我的《三击掌》唱开场吧。”马连良见程砚秋带头,也说道:“那我唱第二出。”难题迎刃而解了。而且此后,凡遇几位名家同台,程砚秋总是唱开场头一出。

1957年,贺龙陪同周恩来出访苏联,恰好程砚秋此时正在莫斯科演出。在异国他乡见到周总理和贺龙元帅,程砚秋觉得格外亲切,一下子便打开了话匣子。交谈间,周恩来亲切地问道:“砚秋同志,你怎么还没有入党呀?”

入党是自己多年以来的心愿啊,总理是怎么知道的呢?程砚秋正琢磨着,贺龙递给他一支雪茄,笑眯眯地说:“砚秋同志,共产党可是欢迎又红又专的人民艺术家的呀!”

程砚秋闻听此言,不无愧疚地说道:“入党,当然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可是我考虑了很长时间,觉得做一个好党员,就要全心全意地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可我年岁大了,体力也差了,这个体型再登台唱旦角戏,也力不从心了,怕能为人民做的事不多。再说,我的思想觉悟也远够不上一个共产党员的水平!我的缺点太多,在旧社会里养成了个人奋斗、嫉恶如仇的性格,容易得罪人,加上生活散漫,不够……”

还没等他说完,周恩来就打断了程砚秋的话,列举了很多事例,来说明他这几年还是有很大进步的,其中还特别提到他在朝鲜的事迹:“抗美援朝,你也是积极捐献,主动要求参加慰问团的。我听说,你不摆名角的架子,主动唱开场戏;睡小学生的床,脚都伸不开,还常常饿肚子嘛!”

程砚秋不禁惊呆了,心想:总理日理万机,怎么还对我如此了解呀?他看了看贺龙,只见贺龙吸着雪茄,正笑眯眯地朝他点头。他明白了,原来是他这个“小兵”的总团长贺龙向总理介绍的呀。感动之余,程砚秋又不无担心地说道:“党章上规定申请入党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介绍。我要申请入党,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介绍人呢。”

周恩来紧紧握住程砚秋的手,深情地说:“砚秋同志,如果你申请加入共产党的话,我愿意做你的入党介绍人。”

贺龙也情真意切地说:“砚秋,入党要两个人介绍。我愿意做你的第二介绍人。”

程砚秋回国后,便更加主动地靠近党组织,还向中国戏剧研究院副院长马少波和夏衍谈了自己的想法。然而不久,全党整风运动全面展开,接着又展开了反右派斗争,各党组织发展新党员的工作,自然就暂时搁置起来了。期间,也有一些人听说程砚秋打算申请入党后,便写匿名信,对他进行讽刺、挖苦。可程砚秋对此不仅不以为然,反而更坚定了加入共产党的信念。在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又问及他的入党问题。之后,程砚秋便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

是年初秋的一天,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程砚秋住宅的门口。车门打开后,只见周恩来走了出来———他是来接程砚秋、果素瑛夫妇到中南海家中去做客的。程砚秋夫妇一下车,就看到贺龙夫妇早已等候在这里了。饭刚吃完,周恩来便起身同贺龙、程砚秋到另一间房去了。

周恩来亲切地问:“砚秋同志,你入党申请书交上去了吗?你觉得近来自己有哪些进步?”程砚秋回答说:“入党申请书早已交了。进步我倒觉得有一些。但总扪心自问:我够一个共产党员的资格吗?”

周恩来和贺龙一听,都笑了。贺龙诙谐地说:“你自己说自己进步不行,要别人说你行才行。”

周恩来接着说:“最近中国戏曲研究院党组织要讨论你的入党问题,我和贺龙同志作为你的入党介绍人,理应对党、对你在政治上负责,应该找你谈谈。解放后这8年来,你的进步是显著的,但是思想的进步和提高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加入共产党只是初步的,今后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改造,不断进步。你性格孤僻、清高,不愿与旧势力同流合污,这在旧社会是个优点。但到了新社会,不顺应历史潮流,心胸狭窄,不注意团结同志,就会脱离群众。你这个缺点,这几年有所克服,但还要继续努力。自从1927年我介绍贺龙同志加入共产党后,30年来我一直没有再介绍其他人入党。如今,我和贺龙同志介绍你入党,为党增添了新的血液,我们感到高兴。”

程砚秋边听边点头:“我都记下了。谢谢总理!谢谢贺老总!”

1957年10月11日,正是北京的金秋时节,贺龙元帅出席了程砚秋的入党仪式。仪式上,程砚秋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进行了宣誓,成为同辈京剧大师中最早加入中共的一位,这在当时的文艺界尤其是戏剧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程砚秋入党后,精神更加焕发,以自己的丰富学识和艺术实践,为新中国的戏曲改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