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享受美好校園生活的17歲少年,卻因患上嚴重的心臟疾病,遊走在死亡線上。苦熬兩個多月後,他終於等來了“救命心”。5月6日,這顆心臟順利植入瀕死的少年體內。

揪心:17歲瀕死少年苦熬“等心”

2月24日,患有嚴重“心肌緻密化不全”的小文,被轉入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胸部外科接受治療。

此時的小文,儘管神志尚清醒,但因病情嚴重,無法平臥。小文屬於終末期心臟病。救治終末期心臟病人唯一的辦法就是心臟移植。可是,要找到合適的心臟供體並不容易。

在等待供體期間,小文4次因心力衰竭被搶救,醫院先後下達病危通知書7次。直到5月5日,一顆合適的心源在廣州出現,目標供體血型、年齡和體重方面都與患者完全匹配。

廣西17歲瀕死少年“換心”成功!重生後,他會性情大變嗎?

行動:“換心”手術上演生死時速

心臟移植有嚴格的時間標準,心源從供者身上取下來,到移植至病人身上的時間越短越好。心臟缺血時間越長,損傷越大,術中及術後的效果都會受到影響。

據該院心血管外科·胸部外科首席專家林輝介紹,得知有合適的供體後,醫療團隊立即啓動心臟移植計劃,聯合多科室對取心、換心、護心整個過程制定了詳細的診療方案。

5月5日,心血管外科·胸部外科醫生出發,前往廣州瞭解供體情況。

5月6日上午10時,醫務人員在廣州開始進行供體獲取。

廣西17歲瀕死少年“換心”成功!重生後,他會性情大變嗎?

上午10時30分,供體被裝入“人體器官運輸專用箱”,送上開往南寧的動車。

下午2時,小文按計劃被送入手術室,麻醉科醫師開始對他進行麻醉。

下午3時26分,供體抵達南寧,被送上早已備好的救護車,僅用35分鐘抵達醫院中心手術室。心血管外科·胸部外科主任李香偉無縫對接,爲小文開胸、建立體外循環。

廣西17歲瀕死少年“換心”成功!重生後,他會性情大變嗎?

下午4時44分,新的心臟成功在小文體內重新跳動。

當天晚上7時56分,心臟移植手術順利完成,術中出血僅700毫升。

廣西17歲瀕死少年“換心”成功!重生後,他會性情大變嗎?

探討:“換心”後,性情是否會改變?

據瞭解,早在2004年10月,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胸部外科就成功完成了該院首例心臟移植手術,患者術後存活了13年。

儘管目前心臟移植手術技術已經很成熟,但相比其他器官,許多人仍會有種種擔憂,例如,心臟是別人的,移植後會不會導致患者性情大變?

廣西17歲瀕死少年“換心”成功!重生後,他會性情大變嗎?

事實上,在各類媒體、網絡上,“換心人”性情大變、“繼承”供體記憶等軼事確實時有出現。

比如,中國一名14歲的少年“換心”後,從差等生變成了“學霸”;又如,國外一名退休貨車司機“換心”後,開始不斷給妻子寫情感細膩的情詩,然而此前他從不寫詩,因爲他15歲就離開了學校,文法很差。

還有不少影視作品也涉足了“換心”的題材,如著名電影《21克》,講述了男主角進行心臟移植手術後,擁有了捐獻者記憶和性格的故事。

這些心臟移植後判若兩人的患者也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心理學教授蓋裏·希瓦茲經過20多年研究,發現人類心臟可能有某種“思考和記憶功能”,這正是許多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性格大變,“繼承”心臟捐贈者性格的原因。

廣西17歲瀕死少年“換心”成功!重生後,他會性情大變嗎?

林輝則認爲:

“換心人”出現性情大變或許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終末期心臟病患者通常遊走在死亡線上,會出現瀕死感,心臟移植重獲新生後,曾經受的生死考驗可能會導致他們改變原來的性情;

此外,人的心臟除了“血泵”的功能外,還能分泌一些激素,這些激素是否會導致患者性情改變,也有待研究。

來源丨南國早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