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交工具微信的功能不斷更新,尤其是轉賬功能的出現。大大的節省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只需要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將貨款轉給對方,不在需要去銀行等號排隊。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資金風險,因爲轉賬時不需要進行任何手續只需要輸入密碼既可。因此導致了很多人因爲一時的疏忽而轉錯帳,此時如果是你的親朋基本上是可以挽回損失,如果是一些陌生的人比如網友那就很難追回損失了。及時金額比較大達到立案標準,但是維權之路也很艱辛。

重慶當的16歲女孩小林,因爲之前飢餓了朋友2000元。現在手裏錢攢夠了打算還給朋友,可是在轉賬的時候因爲之前加的一個網友和朋友的頭像很像。以至於小林將錢誤轉入男網友的賬號中,發現轉錯之後小林希望對方可以將前還給自己。並且表示自己一個16歲的小女孩背井離鄉掙錢不容易,而且自己每個月還要還貸款。男子面對小林的苦苦哀求無動於衷,甚至提出更過分的要求,如果小林想拿回錢的話就必須答應和自己開房。小林想先穩住對方,將其約出來後在想辦法將錢要回。於是便答應了對方的要求,可是當小林按照對方的要求到達賓館時。對方卻一直沒有去,錢更是沒有取回來。事情發生後,小林也想通過報警的方式讓民警幫自己挽回損失,但是因爲小林的金額不符合立案標準民警沒有受理。

有律師表示:辦案的收款人構成不當得利,利益所有人有權請求不當得利人返還不應得的利益。以還錢趁機提出不合理的請求,這是一種極不道德的行爲。不僅會受到道德層面的譴責,情節嚴重者可能會承擔刑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