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時,皇宮裏用的主要是便器,包括恭桶、便盆等,宮廷內沒有設立專門的廁所,而是叫“淨房”,用來專門存放便器的地方。

宮廷內所用的便盆內鋪滿碳灰,皇子格格們完事之後用炭灰將糞便蓋住就可以了,在小便時則不用炭灰,直接倒入恭桶裏面,並把蓋子蓋好。

至於清朝皇帝則不同了,皇帝使用的便器叫做“官房”,由御用的太監保管,皇帝需要方便時則傳“官房”,平時並不放在寢宮中。皇帝用的“官房”十分講究,是用木、錫或瓷的材料所製成,便器周圍襯了軟墊,口上還有蓋,而下面的便盆鋪了幹松香木細末,用以遮掩糞便的氣味,用完後,隨即由太監倒掉並洗淨。

清朝皇帝如廁自始自終無須自己動手,通常由太監在旁伺候,且分九步走:當皇帝準備小便時,就傳太監相陪去“官房”前,這時太監高喊:

“開龍袍!”,“脫龍褲!”,“掏龍具!”,“灑龍水!”,

尿完之後,皇帝一使眼色,太監會接着高喊:

“甩龍頭!”,“置龍具!”,“復龍褲!”,“穿龍袍!”,

最後一句就是“恭送皇帝!”。到此,小便宣告完成。

相關文章